《周易》选读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700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系辞上》)
  天尊贵而地卑下,这样乾坤的位置就确定了。当卑下与高贵陈列出来时,高贵与卑下也就随之有了各自的位置。天地之间一动一静都有一定的规律性,阳刚与阴柔也因此得以分断清楚。天下的事物各以其类别聚集,各种动物、生物也以其不同的群体而区分,吉与凶就在事物的同异中产生。当阴阳、刚柔分化后,在天空中形成天体如日月星辰的形象,在大地上形成了山川、动植物等景象,事物的变化就通过它们得以体现。所以阳刚与阴柔相互摩擦交流而生成了八卦,八卦又相互推衍而成六十四卦,就如同以雷霆鼓动,又以风雨润泽;对于天象而言,日月的往来运行,形成了一寒一暑的交替。对于人类而言,乾道演变成男性,坤道演变成女性。乾道的智慧在于它是万物的伟大创始者,坤道的作为在于她在大地上生成了万物。乾以其平易而充满智慧,坤以其簡易而大有作为;事情只有平易才会使人容易明白,事情只有简易才会使人容易随从;容易为人所知就会有人亲近,容易随从就会建立功业;有人亲近则可以立身长久,建立功业就可立身宏大;立身长久是贤人的美德,立身宏大是贤人的事业。若能明白乾坤的平易与简约,那么,就会知晓天下的道理。知晓了天下的道理,就能将刚柔、阴阳、贵贱安排在适宜的位置。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系辞上》)
  一阴一阳的矛盾对立和变化统一就是事物发展的“道”,即规律性,继承这个“道”的是美善,而成就这个“道”的则是事物内在的固有本质。有仁爱之心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是“仁爱”,有智慧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有“智慧”,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运用此“道”却茫然不知,所以通达兼容的君子之“道”就更少为人所知了。阴阳之道往往显示在成就万物的仁爱之心中,隐藏在日常的运用之中,“道”能鼓动化育万物,但是,因为它是纯然客观的自然体,因此不像圣人一样有忧虑,由此可以看出,阴阳之“道”的盛美德行和宏大功业是多么的崇高和博大。富有万事万物就可以称作是“大事业”,每日都能使事物有新的面貌,这就是“道”育万物的盛大美德。
其他文献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是个苦出身,发达之前曾吃过许多苦,因此,在富贵之后,他十分注重节俭,平时穿着朴素,连齿木屐、普通裙帽;住处用土屏风、布灯笼。他还在宫中悬挂了少年时使用过的农具、补缀多层的破棉袄,为的是展示给子孙,提醒他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苦难,要厉行节俭、艰苦奋斗。  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即位后,有一次回到父亲曾经住过的宫殿,看到了父亲早年用过的那些耕具,他身边的侍臣中有人进言说:
期刊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明史》卷二五一有传。徐光启是明代后期“实学”思潮的倡导者,注重经世致用。作为科学家,徐光启不仅是一位沟通中西科学文化的重要人物,而且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其所著《农政全书》对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巨大。作为官员,徐光启一生清廉,且忧国忧民,他主张发展农业、整顿军队,使国家走向富強。只可惜由于环
期刊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三十五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旧唐书》卷一六六、《新唐书》卷一一九有传。白居易生活在唐朝逐渐衰落的时代,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八朝。他年少时便显露诗才,步入官场后,想施展才能,有一番作为。为此,他写成《策林》七十五篇,提出广开言路以及“节财用,均贫富,禁兼并,止盗贼,起廉让”等
期刊
古人踏青,又叫探春、寻春。在春暖花开,杨柳吐翠,莺歌燕语的春天里,人们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踢蹴鞠、荡秋千、放风筝。  《诗经·郑风·溱洧》中说:“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春天来了,郑国的男男女女都喜欢扎堆游春色,到城外的水边游玩,热闹极了。“春秋战争之多者,无如郑”,频繁的战争给百姓带来太多
期刊
《论语·学而》载,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句話让我想起了年幼时在乡下每逢清明节随同大人“上坟”的情形:将贡品及纸钱敬在坟头,在洒酒摆食、跪拜叩头、点烧纸钱之际,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祈告亡灵享用、护佑生者万事平安得福的话。在返回家中的崎岖山路上,作为小孩子的我似乎早已忘记那种悲伤的场面,漫不经心地听着大人讲述祖先的事迹,心里却更关注祖先“享用”过后剩下的大部分点心。然而,成年后,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抓住其精气神。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是什么?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善规良范和民族精神。智慧包括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方法、谋略等,善规良范包括美德、良法、气节、公平正义等,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文化精气神与文化现象不同,文化现象指的是文化的具体
期刊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a。室十有二楹b,覆之以茆c,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d,岸外而臼中e。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樂生焉。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f,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g,槠、栎、草斗之实h,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吃喝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有的国破,有的家亡,有的殒身,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贻害深远。而那些反对奢侈浪费的事例则证明,崇尚节俭、生活恬淡,不仅会赢得人们的尊重,更能促进吏治的清明、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家的强盛。正所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  中国历史上有过大吃大喝的情况。成语“酒池肉林”,说的是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其结局如何?了解点历史
期刊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全宋词》)  【品读】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幼年就聪颖过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四十出头即在皇帝身边当上了不小的官。然而,由于后来的党争,有人弹劾他编写的历史不实,且有讥笑故帝之言,遂先被贬黔州,又徙戎州。后又被诬告“幸灾谤国”,贬往宜州,最后客死于此。黄庭坚后半生的波折,
期刊
宋朝苏轼有诗曰:“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大诗人写这首诗的起因是:柳闳、柳辟两兄弟很崇拜舅舅苏轼的书法,常向他索求墨宝。于是,苏轼写诗自谦,说自己的书法未足珍惜,只有读书万卷才是学子们应追求的境界。主要意思是,用坏的笔即使堆砌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每个人的书法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骨,不要认为自己的东西就一定不好而去盲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