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本人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理论,指出了当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情景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围绕知识线设计——当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当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核心问题是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线索进行设计。具体地说:1 教案的主体内容是把概念和原理从教材中抽象摘取出来,予以纲要式的呈现。是对教材知识条目式的简化。其功能是作为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的依据。讲完这些条目,被教师视为教学任务的完成。2 其间也穿插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内容是教材中的局部知识,设问方式常常是“是什么”“对不对”等,答案主要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学生的应答状态不是面对问题“思考”,因为这些问题不需要思考,而是面对教材“寻找”,因为答案都在教材上。3 也有一些练习题,但这些题目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记忆和巩固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原理,而很少是指向概念和原理在各种具体情境中的灵活运用。
总之,围绕“知识线”的教学设计有三个特征:1 把教学看做师讲生受的听记过程。2 认为概括化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让学生脱离具体情境进行学习。3 学习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单向过程,没有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主动建构。这种教学设计,把丰富生动的学习过程机械化了,肤浅化了,学生过着贫乏而又枯燥的智力生活。
二、情境设计——导向高级学习的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新兴分支“认知弹性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即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主要是掌握结构性知识,学习者获得的是普通的抽象的事实、概念和原理,测验中只要求把所学的东西按照接近原样的方式再现出来,如背诵、填写、简单的习题等。而高级学习则主要是获得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要求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由此可见,初级学习以记忆和浅层理解具体知识为目的,而高级学习则以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建构自己的观念;初级学习围绕着具体知识的讲解展开,而高级学习则是面对创设的情境和问题展开,初级学习是一个记忆的过程,高级学习则是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以及多向交流的过程。从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简单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高级学习的基本特征:学习的载体和工具是具体知识,学习的材料是情境,学习的过程是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与之相对应,导向高级学习的教学设计则必须在确定以教材内容为载体的“知识线”的基础上,确定以情境为素材的“问题线”。为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合理的情境,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及社会问题的分析,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展学生的高层次学习能力。
三、导向高级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哲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现在以该框内容为例,说明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梳理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知识线。其次,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认知需要,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线。如下:1 2003年的太阳风暴影响地球磁场,由此导致日本通信卫星、美国火星探测器、中国境内的短波通讯、瑞典的城市用电都受到影响。影响范围之“广”、事物之“多”、距离之“远”说明一个什么哲学原理?2 分组找出自然和社会之间、社会内部诸要素、思维内部诸要素相联系的2--3个例子。3 你是怎样理解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变的吗?还是指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呢?4 如果说,太阳风暴对地球磁场的联系是客观的,那么,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吗?5 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和迅捷,是否说明联系是可以随意改变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建立促进和加强了全国高校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合作,表明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联系呢?6 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废旧电池如此危及人类,为什么实际生活中人们仍然不引起重视呢?7 通过联系的学习,我们领悟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改变和创造条件的过程。当前,中国致力于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请你就如何建设拟一个方案。8 例举对你成长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
一、围绕知识线设计——当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当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核心问题是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线索进行设计。具体地说:1 教案的主体内容是把概念和原理从教材中抽象摘取出来,予以纲要式的呈现。是对教材知识条目式的简化。其功能是作为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的依据。讲完这些条目,被教师视为教学任务的完成。2 其间也穿插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内容是教材中的局部知识,设问方式常常是“是什么”“对不对”等,答案主要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学生的应答状态不是面对问题“思考”,因为这些问题不需要思考,而是面对教材“寻找”,因为答案都在教材上。3 也有一些练习题,但这些题目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记忆和巩固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原理,而很少是指向概念和原理在各种具体情境中的灵活运用。
总之,围绕“知识线”的教学设计有三个特征:1 把教学看做师讲生受的听记过程。2 认为概括化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让学生脱离具体情境进行学习。3 学习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单向过程,没有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主动建构。这种教学设计,把丰富生动的学习过程机械化了,肤浅化了,学生过着贫乏而又枯燥的智力生活。
二、情境设计——导向高级学习的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新兴分支“认知弹性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即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主要是掌握结构性知识,学习者获得的是普通的抽象的事实、概念和原理,测验中只要求把所学的东西按照接近原样的方式再现出来,如背诵、填写、简单的习题等。而高级学习则主要是获得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要求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由此可见,初级学习以记忆和浅层理解具体知识为目的,而高级学习则以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建构自己的观念;初级学习围绕着具体知识的讲解展开,而高级学习则是面对创设的情境和问题展开,初级学习是一个记忆的过程,高级学习则是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以及多向交流的过程。从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简单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高级学习的基本特征:学习的载体和工具是具体知识,学习的材料是情境,学习的过程是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与之相对应,导向高级学习的教学设计则必须在确定以教材内容为载体的“知识线”的基础上,确定以情境为素材的“问题线”。为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合理的情境,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及社会问题的分析,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展学生的高层次学习能力。
三、导向高级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哲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现在以该框内容为例,说明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梳理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知识线。其次,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认知需要,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线。如下:1 2003年的太阳风暴影响地球磁场,由此导致日本通信卫星、美国火星探测器、中国境内的短波通讯、瑞典的城市用电都受到影响。影响范围之“广”、事物之“多”、距离之“远”说明一个什么哲学原理?2 分组找出自然和社会之间、社会内部诸要素、思维内部诸要素相联系的2--3个例子。3 你是怎样理解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变的吗?还是指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呢?4 如果说,太阳风暴对地球磁场的联系是客观的,那么,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吗?5 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和迅捷,是否说明联系是可以随意改变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建立促进和加强了全国高校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合作,表明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联系呢?6 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废旧电池如此危及人类,为什么实际生活中人们仍然不引起重视呢?7 通过联系的学习,我们领悟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改变和创造条件的过程。当前,中国致力于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请你就如何建设拟一个方案。8 例举对你成长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