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 领略古诗美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hua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但由于古诗词的形式、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本身深奥的含义、优美的韵味很难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加上小学生知识面较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所以,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今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现代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就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动态演示欣赏美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练、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练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如教学《咏柳》一诗时,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绿丝绦”的相似之处,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二、拓展意境想象美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解释、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多媒体教学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象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三、以情激情体验美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怀,如《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赠汪伦》是挚友篇,《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我们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引导他们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
  《锄禾》一诗是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现在的学生衣食无忧,大都没有农田耕作的生活体验,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我们吃的米饭从何而来都不知道,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是本诗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以及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激发起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热爱之情。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的馒头随手扔到河里;一个学生将一大碗白米饭倒进垃圾箱;几名学生在秧田里玩,踩坏了秧苗……看了这几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学生露出生气愤怒的神色。我说:看了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学生对浪费者也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教育。
  
  四、启发想象表达美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感提供了天地。教师要在学习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在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如教学古诗《清平月·村居》,我播放配有动画音响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我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会被那迷人的农村景象陶醉,多美的情景呀!我仿佛漫步在世外桃源之中。”有的说:“如果我就是那个小儿该多好,在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我与大自然做朋友,享受那无与伦比的仙境,真是太美妙了。”有的说:“我早就厌倦了城镇的噪音和浑浊的空气,当我知道世间还有如此美妙的人间仙境,我真想和我的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到农村去,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她的恬静。”……这样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美的景象。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在语文教学中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提出,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的R&D激励政策问题逐步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但我国大多数研究都只是就税收政策或财政政策的单一因素进行规范分析或实证检验,忽略了各激励政策效果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针对这一缺陷,试图通过对各激励政策效果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改进我国R&D激励政策的建议。同时,本文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经济区域的R&D激励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
阅读教学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认为,要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必须综合考虑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考虑阅读对象的结构特点,考虑阅读过程的一般规律。教者要“目中有人”,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为教学主线;“手中有书”,以把握教材文本结构为纬线;“心中有谱”,以遵循阅读规律为经线。要在这三维空间内灵活引导,三维同构,综合考虑,引导方能得法。    第一,“目中有人”,民主引导。    教育的目标是为
2007年2月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企业流动性风险迅速扩大,现金流量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第一重点。但是综观目前国内外关于现金流量的研究,可以看到关于现金流量
最后一抹晚霞褪去,皎洁的月光照在我的脸上,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小学二年级时那个最要好的朋友,也是班上著名的“死脑筋”。  他叫王永。从我刚刚认识他,到他转校,他一直都是那么固执,那么“死脑筋”——这也算是“人如其名”了吧。  有一次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在批评我们时说了脏话,他就像着了魔一样不停地笑。体育老师生气了,罚他跑操场20圈,他照做了。下课后,体育老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有点儿后悔了。他红着脸
社会各行各业随着其产业结构的不断整合优化,进入迅猛发展阶段,由此而产生的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作为与企业需求密切相关的职业学校,主旨意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必须
顶岗实习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技能增强与培养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模式的质量,同时顶岗实习也是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