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现实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w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风靡全世界的男孩,他生活在20世纪末的虚幻世界,父母双亡,在姨母一家的欺侮中度日;但同时他却拥有穿行于魔法世界的能力,通过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进入了自己一无所知的魔法学校,他发现,自己具有一般巫师比不上的能力,是神秘世界居民们的最大希望……这个家喻户晓,全球青少年甚至包括成年人都为之疯狂的男孩就是哈利·波特。
  由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自1997年第一辑出版开始,就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风靡全球。它是全球销售最快的书籍:第一版就以500万册供不应求,其后几辑都炙手可热;它是史上最赚钱的系列电影,截止2007年,已上映的五部《哈利·波特》电影,全球票房达到近50亿美元。可以说,《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和电影的出现使其它同时代的畅销儿童书籍和电影黯然失色。而其成功之处,在于书中将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以一种介于真实和幻想之间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
  一传统与现代
  每个时代都有着每个时代的童话故事。《哈利·波特》讲述的是古老的魔法故事,但作者却巧妙地将它移植到了现代社会之中。活泼紧凑的节奏,吊人胃口的悬念,引人入胜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不同寻常的童话世界场景,适量的搞笑场景和惊险恐怖,《哈利·波特》写着孩子们的故事,却让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不忍释卷。
  哈利·波特属于这个时代,这也是他这个仿佛离我们的生活极其遥远的小魔法师,能够紧紧牵住读者内心的原因。他身上既具有英雄的神性,又具有普通人的人性,暗合了后现代社会里人们阅读的期待,不论这些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种种有趣而神秘的预兆中,哈利·波特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在失落了英雄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中极度地渴望着奇迹的到来,而哈利·波特正投射了人们这样的心理愿望,他不时表现出的懒惰、恐惧、信心不足,甚至有些报复心强等等性格,也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缺点。
  在小说的故事开始,我们看到一个类似童话《灰姑娘》的情节安排:一个阴沉灰暗的星期二,失去了父母、只有1岁的哈利神秘地出现在姨夫姨妈家的门前;在那个家里,他饱受欺凌,度过10年极其痛苦的日子,姨夫和姨妈好似凶神恶煞,他们的儿子达力—— 一个肥胖、娇惯、欺负人的大块头。更是经常对他拳脚相加。他的房间是位于楼梯口的一个又暗又小的碗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显得矮小瘦弱、沉默寡言。他的名字—哈利·波特,对他而言并不意味着什么。
  这样的情节设定无疑与传统文学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的作者罗琳有意无意地用她的作品,重演了人类文明童年时期的神话与史诗,采取了读者熟悉的“英雄成长”的主题。哈利·波特在姨夫家倍受歧视、虐待和压抑,显然是处在英雄受难的时期,随后所有故事的设定,则无一例外要为英雄提供命运的转机。在麻瓜世界备受压抑的哈利,在魔法世界找回了自己的身份和尊严,他最终摆脱了现实的压抑与束缚进入魔法学校学习,开始了自我成长的历程。
  “英雄学艺”是哈利成长的必经之路,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他将结识各种各样的朋友,拥有大批的追随者,也将面对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敌人。因此,他才能最终向邪恶发起攻击,这个过程暗含了英雄征战和获得胜利的史诗主题。
  二对立与统一
  熟悉《哈利·波特》的人们可能还记得,当哈利·波特刚刚到达学校要选择学院的情节:在第一年新生的分类仪式上,久经考验的分院帽遇到了难题。不过与其说是分院帽的难题,不如说是哈利自己的:小说的主角要决定自己的巫术未来的走向。
  哈利最终放弃了有天赋却正邪难辨的史莱哲林学院,而选择了代表勇气、毅力及友谊的葛莱芬多学院。但这些不过是各个学院表面所代表的含义,霍格沃茨的各个学院的名称背后其实隐藏了异教想象的各种原型。
  在现代女性主义神话学启发之下,学术界已经普遍接受了一个观点,就是在现存的父权制文本中,除了显性的女神之外还隐藏着一批有待我们发掘的隐形女神。《哈利·波特》无形中为这种再发掘提供了线索示范:
  其一、女神的隐形方式之一是命名中的原型意向。葛莱芬多学院的名称隐含了神话怪兽葛莱芬,她又被认同为报应女神的化身,在西方异教传统神话的怪物谱中,葛莱芬是出现频率仅次于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的一个。罗琳让她钟爱的男女主人公在这样一所学院里学习的确是耐人寻味的。
  其二、女神隐形的另一种方式是化身为女巫。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的对立如果从性别尺度去划分,那么魔法世界也就等同于女巫的世界、阴性的世界;而麻瓜世界则为阳性的世界。连接两个世界的则是一列神秘的、必须经由九又四分之三站开出的火车。
  在《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中,少年主人公们逃离了麻瓜世界来到魔法世界,在象征的意义上就是逃离了基督教的父权统治,重新回到了女神的怀抱。而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最典型的场景——学生们骑着扫帚飞行,则隐喻了女巫。因为在麻瓜世界里,扫帚是女巫的标志。
  《哈利·波特》的主要冲突除了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的对立,还有魔法世界内部的善恶对立。而表现后一对立的原型是古埃及的鹰蛇之战的传统神话母题:伏地魔代表蛇的一方,魔法学校代表鹰的一方,哈利所在的葛莱芬多学院影射的是鹰头狮身的怪兽。由于狮子与老鹰分别是统治大地与天空的动物之王,所以,鹰头狮身的葛莱芬成为阳界的主宰、统治力量与德行的象征,成为阴暗与邪恶的蛇的对立面。
  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最大的反派伏地魔,他的代表就是一条蛇。而往往产生邪恶巫师的史莱哲林学院也是以蛇为标志的。除此之外,德拉科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是龙或蛇的意思,所以,德拉科·马尔福作为哈利在学校中的对立面而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小说中,伏地魔是人类欲望和贪念的化身,他的欲望对象主要是长生不死。这从巴比伦史诗时代开始就一直是神话英雄们追求的理想,但是到了今天追求长生已经具有了罪恶的性质,因为它是违反自然的,是人类狂妄自大的表现。在故事中,伏地魔的罪恶表现其一就是他为了重获生机竟然屠杀了最纯洁的生物独角兽。可以说,伏地魔的贪欲就是人类自身的贪欲,伏地魔的弱点也就是人类自身的弱点,这位终极邪恶的巫师所代表的其实是人类自身的恐惧。
  作为一名绝对的利己主义者,原名汤姆·玛沃洛·里德尔的伏地魔因憎恨自己身体里的一半麻瓜血统,所以妄图建立一个由纯血统巫师统治的王国,由于被婴儿时期的哈利·波特莫名其妙地打败,他必须在生死之间挣扎求存。因此,在每一集的故事里,哈利都必须为了阻止伏地魔完全复活而艰苦战斗。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作者罗琳将伏地魔和哈利对决的场所设定为密室,这个极其隐蔽的地点既邪恶又充满了诱惑力,和英国古龙神话中对龙的巢穴的描述相吻合。在传说中,龙穴常常隐藏了不计其数的秘密和宝藏,同时埋伏了凶险的机关和魔兽。但对于熟悉神话的读者来说,恐怕不需要看完小说就能猜到密室的入口。因为,在心理分析的案例中,涉及女性的物件往往被当成既邪恶又具有诱惑的象征,而神话传说中,龙或者蛇又往往都和女性纠缠不清。所以,作者罗琳对于密室入口的设定——一间闹鬼的女厕所,其隐含的意义已经十分明显。
  虽然伏地魔的代表是蛇,但是鉴于西方幻想文学中龙蛇不分的困惑,所以小说中的伏地魔的蛇身,看起来即像蛇、又像龙。而它的魔力在于看到它的眼睛的人都会死,这一设定是借用了古希腊神话中蛇妖美杜莎的能力,最终,借助凤凰佛克斯的力量,蛇妖被弄瞎了双眼。
  对于哈利与伏地魔之间的关系,罗琳在改造埃及的鹰蛇之争的主题时也融入了某些英国式成分,英国历史上把入侵的北欧海盗加以妖魔化,表现为火龙;而代表正义的英雄圣乔治,他屠龙的故事则是古代英格兰最流行的传说。而哈利在密室中与蛇妖的对决,正是翻版的勇士斗恶龙。
  千百年来,人类都在对规矩的破坏与重建之中不停前行。希望无限延长人体自身的物质存在,当然是人类一切物欲的终极目标,但鉴于这种目标的非人性和反自然,于是我们必须动员人间的一切力量去战胜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心魔。而哈利在此时就成了这种力量的最佳代表。
   对于哈利而言,伏地魔是永远的梦魇,同时也是无法抹去的牵绊。是他破坏了魔法世界的平衡,杀死了哈利的父母并且给了哈利一道无法磨灭的伤疤。但正是因为那道伤疤,哈利的身上被赋予了伏地魔的某些特质。同时,因为伏地魔的第二次复活借用了哈利的血,他们之间的羁绊也更加强烈。所以,对哈利而言,他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是否会成为第二个伏地魔。人类对自身的骄傲与恐惧在哈利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对立统一。
  哈利之所以一次又一次挫败伏地魔的阴谋,不仅是为了给父母报仇,也是一种自我拯救。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勇敢与决心,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缺少并且渴望的。因为,无论是哪一个故事胜利都永远属于勇者。
  回想一下这个魔法的故事,我们大概都记得《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那令人恐惧万分的催狂魔。这些飘忽不定的生物又叫做摄魂怪,因为他们能够夺取人类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从而令人们在痛苦中发狂。从象征的角度上来说,催狂魔可以被当成是当代人心理抑郁症的实体化表现。我们可以发问,是什么东西摄走了当代人的灵魂,令他们陷入迷茫和苦闷、孤独发狂?当我们看到异教想象的无孔不入,看到哈利在魔法中找寻自我,也许就能够有所领悟,魔法的复兴其实是要为丧失了灵性的当代人招魂。
  “不是神也不是佛”,当哈利念出那句咒语驱逐了催狂魔的时候,我们发现,拯救我们的其实正是我们自身。
  或许我们也应该在11岁的时候,收到霍格沃茨的入学通知,只不过送信的猫头鹰永远没有抵达,所以我们注定了还是那些不懂魔法的麻瓜,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拼命地找寻自己的影子。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也就足够了。
  
  《哈利·波特》作者简介
  J.K.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1966—)英国女作家,自幼喜欢写作,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女秘书。1991年,罗琳在从伦敦去曼彻斯特的火车上看到窗外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巫朝她微笑并挥手,从而萌生了进行魔幻题材写作的想法。7年后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诞生了。此后这个戴着眼镜的男孩,骑着他的飞天扫帚,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魔法旋风。
   刚开始《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创作时,作为单身母亲的罗琳,生活极其艰难。因自家屋子又小又冷,她常到附近的咖啡馆把故事写在小纸条上。不过她的努力并没白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凭着出奇的想象、层层迭出的悬念和利于儿童阅读的语言,几乎是一夜之间征服了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读者。迄今为止,该系列小说已被译成70多种语言,总销量已达到3.5亿册。罗琳也因创作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电影而名利双收。现在,J.K.罗琳与她的丈夫及三个孩子生活在爱丁堡,一边尽享家庭生活的幸福,一边开始她新的文学创作。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共七本,分别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1997)、《哈利·波特与密室》(1998)、《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1999)、《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0)、《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3)、《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05)、《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明代书家董其昌天才隽逸,精通禅理,以禅理悟入书法,自喻其书是率意之作,追求淡泊,无雕琢之意。他的这种创作思想和创作态度与他书法实践是和谐统一的。董其昌善于临摹历代名家的法书,其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以有意成风”,“以无意取态”,不重摹,不着力外形,不单纯追求一种形象美,而是攫取适合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艺术修养为目的。董其昌的创意性临摹具有解放作用,对于董其昌来说临摹成为其通往原创活力的途径,假临摹之
期刊
摘要钢琴的演奏是一个丰富多彩、此起彼伏的编织音乐的过程。所以,演奏就不能单单从一个方面来形容,它集合了多个方面(包括纵向和横向)、多结构、多层次……抓住“层次”也就是时间和空间,把技术要求相降低从而加强对层次的重视。这对于演奏着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演奏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想让从我们心底迸发的音乐更加贴切自然,也更加能够感动观众。  关键词:钢琴演奏色彩逻辑层次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从座椅的发展史上看,唐与宋各有特点,但就是这在座椅造型和内涵上各有千秋的两个时代对明式座椅的发展走向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唐代座椅所表现的自信,宋代座椅所展示的华丽,最终都在明式座椅上汇聚。如果把中国座椅发展之路分为宏大的三部曲,那么明式座椅应该就是这部史诗曲的终结章。  关键词:座椅唐代宋代明代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一座椅形制的形成线索    追根溯源,我国很早就
期刊
摘要公共艺术是当代市民文化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大众参与及社会释读和传递而大众化,为大众自身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户外广告是置于相对固定公共空间、没有时间限制的、广泛的、大众化的宣传媒介。它在传播经济信息,发挥经济宣传功能的同时,也以其艺术魅力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艺术熏陶作用。公共空间中,户外广告是城市景观的特殊构成要素,是城市文化的有形体现。它通过创意、色彩等表现手法,参与并能动地美化了公共艺术空间
期刊
摘要深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民间美术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中国乡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同时它也是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中国民间美术是多姿多彩的,这是一项需要经过长期研究并不断发展的艺术,而随着时代的不同,研究表现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是将传统文化植入到现代设计中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即是对此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
期刊
摘要漫画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生活,体育题材的漫画更是以其独特的漫画语言,反映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事件、运动中的趣事及超常体育的想象,社会公众可以从体育漫画之中获取相关的信息,激发自身的体育意识,从而关注身边的体育事业。  关键词:体育漫画社会公众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漫画是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
期刊
摘要虽然很多思想家转向后现代,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掌门人的哈贝马斯却把注意力重新回到现代性上来,并且提出“现代性是一项未完的工程”。他批判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导致社会的异化,指出只有通过交往理性,才能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找到出路。艺术置身为交往行为当中,也属于公共领域,艺术特性体现出哈贝马斯所提出交往理性中的主体间性的特点。  关键词:艺术交往理性主体间性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繁盛时期,其书画艺术中呈现出来的自我意识是率性而为的性情的表现,也是民族自觉起步时期的集体狂欢,体现了中国民族性的审美价值观,注重艺术底蕴,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特别是在审美的自觉意识上,恰恰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欣赏价值观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和理念。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书画艺术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
期刊
摘要一百多年来牛仔装是时尚、年轻的象征,也是世界时装大师们热衷的服饰之一。牛仔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而牛仔装是牛仔文化最直接的表达;牛仔装的表情是赋予设计新的美感与生命力;牛仔装是时尚牛仔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牛仔文化民族精神牛仔装  中图分类号:K892.23文献标识码:A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时尚产物能够像牛仔装一样,跨越年龄、性别、阶级、宗教、国籍等,受到全世界人们的钟爱。如今,这种
期刊
摘要建筑作为人类的一种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创造物和文化现象,它独特的个性品格特征,使它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建筑不是纯粹物质上的东西,建筑的延续往往是生命的延续,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延续。本文从文化的内涵为思考的出发点,分析建筑的文化含义,进而探讨了建筑与人文环境(人文文化)的统一和整合。  关键词:文化建筑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要讲究美观,环境要追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