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书画艺术自觉意识对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ntin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繁盛时期,其书画艺术中呈现出来的自我意识是率性而为的性情的表现,也是民族自觉起步时期的集体狂欢,体现了中国民族性的审美价值观,注重艺术底蕴,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特别是在审美的自觉意识上,恰恰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欣赏价值观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和理念。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书画艺术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频繁、战争此起彼伏的政治分裂时期,也是一个在文化上承上启下的时代。政治上的混乱、经济的阻滞不前、社会的动荡不安形成了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经过早期的沉淀而逐渐地浮出地表,展现风采。人们在精神上摆脱了政治平静时期的沉闷而显得极自由,智慧和热情获得了空前释放,艺术精神也得到了尽情展现。书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体更是成为了表现民族自觉意识的精品。
  
  一书画艺术自觉意识形成的文化背景:动乱时代,唯我独尊
  
  中国的书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自觉。这样的自觉意识是在一个特殊的文化温床中产生:
  首先,传统经济的瓦解,经济重心的南移。三国时期,黄河流域大批农民为逃避战乱来到长江流域,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初步开发了江南地区。西晋末年,北方又有大批农民流亡到江南。到东晋、南朝时,由于南方较为安定,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格局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文化艺术也随之有了大发展。
  其次,政权的更迭。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动荡不安的政局一方面促使社会加快瓦解,另一方面也使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文化艺术的发展得不到统治者的扶持而只能陷入民间,这也形成了文学艺术发展的一个契机,摆脱了政府的层层束缚而呼吸到更多自由的空气。
  再次,士族的兴起。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部分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家族所构成的一个特殊阶层。东汉世家豪族发展的延续,是士族的渊源;而魏晋统治阶级的政策是导致士族形成的直接原因。士族的特权主要表现在政治与经济方面,在政治上处于社会的上层,在经济上也有雄厚的实力。同时他们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群体,对书画艺术等文化有良好的继承。但随着政治的动乱,也有相当一部分士族不得不陷入社会的底层,但他们却成了上流文化与通俗文化交融的最先实践者。
  最后,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传入,思想出现了多元格局。佛教译经的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对建筑、器皿、服饰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宗教艺术得到发展,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工艺水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文化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外来文化也对中国的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催发作用,中外文化交流对工艺美术的影响也比较明显。更抢眼的是中国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影响。
  
   二书画艺术的自觉意识的表现:“我手写我口”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个人自觉和民族自觉的辉煌时期。在以前,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的宗教世界,表现人民的宗教信仰,而这个时期,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展示自然界的真纯之美,也用敏锐的双眼来观察现实世界里赤裸裸的人性,表现人的本真姿态。
  魏晋楷书是第一只报春的燕子,给当时的艺术界带来了新鲜的气息。魏晋南北朝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期间书体的变化从篆、隶、章等书体中蜕变出来,形成了真、行、今草书体。真、行、今草在士大夫中成为普遍风尚,作为雅俗的分野标准。这也是整个文化艺术界中士大夫们个性自觉的最初表现,同时也展现了魏晋时期书画艺术中体现出来的整个民族艺术的自觉。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标志着中国民族意识真正在中国艺术史上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成为时代和文化的佼佼者。他们文化修养很高,并且有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国绘画艺术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人物肖像画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经典代表,也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之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做到传神,从人的自身角度来真正表现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内蕴,展现人的本性和灵性,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佛教对绘画主题和技法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佛教提倡参悟,而绘画艺术不仅要参悟人性,更要参悟大自然的伟大与深奥、神秘与传奇。绘画艺术发展到西晋,已经到了初步的成熟阶段,而东晋时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时期艺术风气的变革,书画家的增多,展现了这时期中国书画成熟的迷人魅力。而且南北朝后期的山水画也是在缓慢的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
  
  三书画艺术中自觉意识对当代环境艺术的影响
  
  1注重怡情,放松心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居住条件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的标准日益提高。老百姓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住的宽敞,还要以住的“舒适”为自己居住的标准,特别是在自己居住的这个小区里面,更是有更严格的标准。小区环境的好坏也成为“购房一族”在买房时重点考虑的问题。现代的都市人生活节奏紧张,在工作之余总想找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居住者们既要求交通便利,以便满足都市人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又希望能创造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静谧意境,才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陶醉感。注重怡情,放松心情,这是现代都市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最希望有的生活节奏。而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中缓慢的内在艺术节奏和自觉的抒情表达方式就是环境艺术美学中怡情自赏的最早源头了。
  2注重细节,重视审美
  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更多的是人的主观感情的自觉参与。审美的发生也是每个个体的人的情感与物交融和碰撞的结果。但审美并不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也存在审美。当然,人们对动物中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是人类所特有的。
  审美的范围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几乎在所有的人类生活中,都存在不同的审美活动。而绘画艺术更是审美艺术中纯精神层次的情感交流。人把自己的情感投注于外界事物,通过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和欣赏外界的美,从而创作出生动、情感丰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就是熔铸了作者美好情感的寄托物,不再是原来的客观事物了。这些书法家、画家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美丽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
  具有审美意义的事物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就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是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需要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书画艺术就是熔铸了人性之美的艺术珍品。每一笔、每一划都体现出作者内心某种情怀和志趣。这一切都将影响作者的艺术修养,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审美价值观的改变。后来兴起的环境艺术设计当然也被包括在内,因为它也属于审美的范畴。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的交融,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观点。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与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的赞美的。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取舍,并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人们可通过自己发现世界上存在的许多美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以达到愉悦自己的目的。这也是那些书画家把自己的作品珍藏起来、玩物自赏的原因。
  人之所以需要审美,除了愉悦自己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完善自我,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不断变化,人类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对事物的看法,剔出人性中一些丑陋的东西,发扬真、善、美。
  在当今社会中,环境艺术设计可以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尤其是对人性中存在的友情、亲情、爱情的审美,为难得的真、善、美找到他们应该有的位置,不断为生活在钢筋水泥包围的现代城市中的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满足他们因为物质丰富而带来的心灵空虚。
  3注重自我、回归心灵
  除了要求有个宁静优美的室外居住环境外,人们对室内的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居住在室内的时间随之增多。不仅要住的宽敞,还要以住的“舒适”为自己居住的标准,所以室内设计在市民的需要下也有了广阔的市场。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室内装饰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优秀的室内装饰专业人士仍然非常缺乏。市场需求的旺盛,服务领域的广泛,为环境艺术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行业,不但人才需求量大而且薪资水平很高。
  我们看到,家庭的、商场的、公司的和一些公共场合的装修设计仍需要大量优秀的业内人士来承担。室内空间设计与装饰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由于城市中人的一生极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环境的优劣,必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安全、卫生、效率和舒适,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室内界面的线形图案等,都会给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生活品质的一个关键所在。所以在居室内人们对可以接触和触摸到的室内家具、设备以至墙面、地面等界面,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舒适要求出发,对这些室内设计的要求也更为深入细致。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趋势除了仍以建筑设计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外,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一些观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显示其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显得重要。这就要求环境设计既能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还能对整个生态起良性作用。这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以适应或带动人对世界有更好的改变,增强人掌控世界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所服务的对象是人,所以一切都要从人出发,着重人性,以人为本,从外在到内在都要真正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让人获得一个优美的生存家园,让人性得到尽情的释放。
  当然,这样的释放空间的改善需要人们运用更多的科技能力和智力投资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对精神与物质的要求,从而对环境进行改良,改变世界的旧面貌。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还能改变人类对世界的态度,让人类成为世界真正的主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从人的情感出发,最终成为人类实现驾驭世界梦想的手段。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整体规划与布局,追求一种整体上的舒适与美感,减少污染。如建筑群、商业区、生活区等群落的整体设计,也需要从人出发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与理念。其次是主体设计,包括楼房建筑、桥梁公路、海港口岸及其他的公共设施。当然还有公共生活空间的美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人文的环境艺术,这也应该成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和实践的发展方向,在审美性和实用性共存的目标下追求一种完美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董万里、段红波、包青林:《环境艺术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程建军、孔尚朴:《风水与建筑》,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
  谢文也,女,1986—,浙江杭州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马晶,女,1986—,浙江诸暨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白晓军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是他饱含对大自然的热情,以独到的审美视觉和构图技巧创作的艺术精品。作品以尊重、平等、理解的仁爱之心为基调,表现人与自然特有的生命力。作品画面生机勃发、意态盎然,充满了白晓军先生对大千世界生息的企盼,犹如一部“和平史诗”。  关键词:大自然生命力平等人生信念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诚”,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关键,它是包涵人而又能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创造潜
期刊
摘要师“古”、师“造化”和师“我心”,三者是画好中国画的关键。不师“古”,不能掌握熟练的基本功;不师“造化”,作品就会缺少鲜活之气;不师“我心”,作品品位就难以提升。故此,三者不可偏废,只有深化师“古”、师“造化”和师“我心”,才能使中国画达到意真境妙的深邃境界。  关键词:心源神韵外是造化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意真境妙,神韵彰显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中国画讲究写意由来已久,
期刊
摘要中国音乐家阿炳和德国音乐家巴赫都是宗教音乐家,虽然两人的音乐风格截然不同,其音乐所表现的形式和内涵也根本不同的,但却被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  关键词:宗教精神不同的时代相似的命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巴赫和阿炳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巴赫生于1685年于1750年去世,阿炳生于1893年于1950年去世,也就是说巴赫逝世二百年后阿炳才出生。两人虽然相
期刊
摘要明代书家董其昌天才隽逸,精通禅理,以禅理悟入书法,自喻其书是率意之作,追求淡泊,无雕琢之意。他的这种创作思想和创作态度与他书法实践是和谐统一的。董其昌善于临摹历代名家的法书,其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以有意成风”,“以无意取态”,不重摹,不着力外形,不单纯追求一种形象美,而是攫取适合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艺术修养为目的。董其昌的创意性临摹具有解放作用,对于董其昌来说临摹成为其通往原创活力的途径,假临摹之
期刊
摘要钢琴的演奏是一个丰富多彩、此起彼伏的编织音乐的过程。所以,演奏就不能单单从一个方面来形容,它集合了多个方面(包括纵向和横向)、多结构、多层次……抓住“层次”也就是时间和空间,把技术要求相降低从而加强对层次的重视。这对于演奏着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演奏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想让从我们心底迸发的音乐更加贴切自然,也更加能够感动观众。  关键词:钢琴演奏色彩逻辑层次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从座椅的发展史上看,唐与宋各有特点,但就是这在座椅造型和内涵上各有千秋的两个时代对明式座椅的发展走向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唐代座椅所表现的自信,宋代座椅所展示的华丽,最终都在明式座椅上汇聚。如果把中国座椅发展之路分为宏大的三部曲,那么明式座椅应该就是这部史诗曲的终结章。  关键词:座椅唐代宋代明代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一座椅形制的形成线索    追根溯源,我国很早就
期刊
摘要公共艺术是当代市民文化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大众参与及社会释读和传递而大众化,为大众自身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户外广告是置于相对固定公共空间、没有时间限制的、广泛的、大众化的宣传媒介。它在传播经济信息,发挥经济宣传功能的同时,也以其艺术魅力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艺术熏陶作用。公共空间中,户外广告是城市景观的特殊构成要素,是城市文化的有形体现。它通过创意、色彩等表现手法,参与并能动地美化了公共艺术空间
期刊
摘要深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民间美术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中国乡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同时它也是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中国民间美术是多姿多彩的,这是一项需要经过长期研究并不断发展的艺术,而随着时代的不同,研究表现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是将传统文化植入到现代设计中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即是对此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
期刊
摘要漫画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生活,体育题材的漫画更是以其独特的漫画语言,反映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事件、运动中的趣事及超常体育的想象,社会公众可以从体育漫画之中获取相关的信息,激发自身的体育意识,从而关注身边的体育事业。  关键词:体育漫画社会公众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漫画是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
期刊
摘要虽然很多思想家转向后现代,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掌门人的哈贝马斯却把注意力重新回到现代性上来,并且提出“现代性是一项未完的工程”。他批判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导致社会的异化,指出只有通过交往理性,才能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找到出路。艺术置身为交往行为当中,也属于公共领域,艺术特性体现出哈贝马斯所提出交往理性中的主体间性的特点。  关键词:艺术交往理性主体间性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