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学生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网络使其相得益彰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bt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低能”这是一个老话题,笔者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来解释与探讨,但个人最粗浅的认识是我们的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相关的社会法则,我的教学与学生的将来社会发展脱节. 不管是2011年版还是200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都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就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 尤其是2011年版“设计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所以,作为我们最基层的数学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的互补互进、取长补短,为学生构建两种知识的网络,使其呈现螺旋式上升,相得益彰.
  一、依托生活原型,学习数学知识
  新课标对数学新知的呈现,有这样的几组话语:在具体情境中,怎么样;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怎么样;.结合具体情境,怎么样;体验某些实物,怎么样;……. 也就是要求,我们认真研读、分析教材,甚至重组教学内容,发掘新知在学生现实生活或所见所闻中的原型、模型,创设他们所能触摸的富有现实意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情境来加强数学活动.
  1. 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自我提问
  新课标指出: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
  这就是要求我们想方设法让学生眼中“枯燥,没意思”数学融入他们的现实生活中,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源自于生活,很有味道,激发其学数学的兴趣. 如,有关购物问题的数量关系,我分两个班做了实验. 甲班:我只做津津乐道的书面讲解,最终告诉学生“一共的钱数 - 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乙班呢?我是这样的:课前我做了充足的货物、相当数量的人民币的各币种,把全班分成10组,每组4~6人. 课中,我只管播放课件,学生进行购物的模拟,自己编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参与的面广量大,兴趣浓,他们通过自我的生活模拟与课堂的亲身实践,探究出了多种数量关系,如“一共的货物 - 卖出的 = 剩余的”、“一共的钱数 - 付出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等等. 从两个班的“当堂检测”来看,甲班基础好的、头脑灵活的都不成问题,潜能生几乎没有做对的. 而乙班的正确率95%,只有极个别是粗心造成的计算错误. 由此可见,再现生活场景是何等的具有数学活力.
  2. 依托生活经验,探究解题策略
  我们大家的共识是: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关联的. 在一定的时候,学习的个体生活经验的充裕程度也会影响其学习的效益. 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主动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为之架起与数学知识的桥梁,让他们学会思考数学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意念,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 如,在教学“租车租船”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演播各种情境,同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思考、自我探究、合作探究、互相倾听的时空,让他们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设计不同的租车租船方案. 这样学生的思维是奔放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当然,我也可以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搜索”数学素材,再让学生到生活中“对应”数学,“解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利用数学知识,走进生活,解决现实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中的“基本理念”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应努力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带着数学思想、思维,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去体验生活;用数学的策略,去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
  1. 举行数学系列活动,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想,拔高他们的数学意识,使其数学素养拾级而上. 为此就必须加强数学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时空接触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更清晰的认识生活世界. 如,教学《包装的学问》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包装问题,在包装时要考虑什么因素,然后让学生分析不同的包装情况,如何包装才能节省包装纸,如何包装便于摆放等. 此教程中,我充分运用了“一一列举、猜测、推理、验证”的数学思考方法. 当学生得出结论时,让学生对结论进行质疑——反思——再验证——生成新的结论. 就这样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实际,培养了他们自觉、灵活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2. 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策略,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数学教学中.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看,它是在教师适当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去创造性的解决来自数学学科本身或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 因此,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策略和技巧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学习了“圆的认识”后,请学生思考车轮该做成什么形呢?为什么?车轴安装在哪里?你是怎么想的?等等.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和他们一起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解决遇到的问题,品味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和他们一起编织数学与生活的网络,多维度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正> 在1981—1990年的10年里,新疆农业生产取得了粮、棉、油、糖连年全面增产。其中粮食单产年均增长184.5kg/hm~2,总产年均增长28.92&#215;10~4t;皮棉单产年均增长59.5kg/h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提倡的是一种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过程,而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启发和诱导学生思维的方式.优质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
新稻3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选育的杂交粳稻,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等优点。它1988—1990年参加我国北方六省市稻区杂粳早熟组联合区域试验,平均单产居首位,1990—1991年参
高职数学基本上为高等数学,但对于初中起點的学生来说是初等和高等数学的综合,很多初等数学的题目可以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来解答,教材中也蕴含着很多高等数学的理论,柯西不等式即是这一例子的最好体现。本文就柯西不等式在证明某些不等式、求某些函数最值、几何上的应用和解方程方面加以论述,看高等数学的知识对初等数学的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00-02  目前数学练习作业种类较多,但有些效果还是差强人意。数学作业存在内容陈旧同一、形式单调、缺乏趣味、忽视个别差异等问题。不得不承认,当前作业本身的“魅力”还不够,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多数学生都是在“心不甘、情不愿”地完成作业。在部分学生的脑海中,作业是“烦杂”、“乏味”、甚至是“负担”……  
【摘要】 中职学校学生因为数学基础差、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导致数学课堂越来越沉闷. 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一个客观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着教师的大问题.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手段    课堂是学生获知、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感受学习快乐的主要场所. 教师身为一个传授知识、解惑者,有责任为学生创造一个
[摘要]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常能用到它,分类讨论思想同时贯穿于初中数学始终,由于分类讨论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使用例题说明它在解方程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分类讨论;参数;方程;实数根
长期以来“数学”一直是抽象的代名词,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提到数学就反感或害怕.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深化情境教学,让数学的课堂“活”起来. 新的课程理念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更为关注的是: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他们生活
放牧绵羊光过敏症是由于采食含有特殊感光植物后,在阳光作用下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渗出性皮炎.临床上以病羊表现耳、脸、唇等无毛处水肿、红斑与坏死为特征.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
期刊
片段一: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引入(复习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之后……)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如何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生:(迫不及待地)我知道,就是……师:(感到意外,稍微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