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e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在角色游戏中,从材料、问题、教师指导等方面研讨动态生成活动,从而对角色游戏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动态生成 材料 问题 教师指导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合作对话或交流碰撞的教学活动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需要的满足给幼儿带来了快乐。而角色游戏源于生活,是适合幼儿生活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幼儿生成活动的载体。每位幼儿的经验和兴趣、爱好都不同,他们随时都会在动态的活动中以各种形式自然地表露自己的经验和兴趣爱好,由此引出的活动都是生成的,生成在兴趣中、在争议中、在意外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不断生成的各种活动推动了角色游戏深入发展。
  
  一、材料支持——动态生成的铺路石
  
  角色游戏离不开材料。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既能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因为材料是引发动态生成的铺路石。如何选择和投放既能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又能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的游戏材料,是不少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角色游戏中的材料其实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幼儿随着社会认识进一步扩展,直接经验更为丰富,想象变得十分活跃,象征性水平慢慢提高。如“美食店”中形象逼真的小笼包、荷包蛋、肉串等给角色游戏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今天游戏前,我在“美食店”里投放了废纸、橡皮泥等材料。橡皮泥和废纸让角色游戏逐渐由现成的物品向替代品延伸。在思思用橡皮泥搓圆子时,“妈妈”觉得太慢,改用废纸来撕面条。撕面条、搓圆子让大家有事可做,新品让“美食店”生意红火……教师及时合理地提供材料,可以帮助幼儿解决游戏进程中对材料的需要,使游戏情节进一步深入,也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幼儿学会了以物代物,学会了选择与判断,不断生成各种游戏情节。当然,材料的提供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通过游戏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在对游戏材料的摆弄与操作中,游戏能力不知不觉中得到持续提高。
  
  二、问题支撑——动态生成的源泉
  
  问题是激发幼儿内在动机的最好方式。当幼儿心中有问题时,其求知欲就会被激发起来。问题能给幼儿的思维以方向,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动态生成活动的源泉。由于角色游戏的不确定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显性或隐性的问题。要明确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幼儿的语言、动作中发现潜在的问题,以此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以问题为契机,从游戏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对策。
  游戏的评价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着各种各样的经验,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交流,能让更多的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问题,在问题的探讨中引发幼儿对原有经验的回顾与梳理,让幼儿的经验逐步趋向全面与完整。对游戏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通过引导幼儿共同交流与探讨,寻找有效的改进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游戏规则随之不断推动游戏的发展。老师的尊重是幼儿提问的保护伞。只有当他们的问题得到老师的充分尊重,才能激发起继续提问的勇气。幼儿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契机,在问题解决中提高幼儿应对问题的能力,并在问题解决的探索中有效推进角色游戏的开展。
  
  三、教师指导——动态生成的保障
  
  动态生成课堂不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的重要作用。面对变化的、动态的,甚至有时是不可预测的教学环境时,有的教师往往采取求稳第一的方式,对一些生成活动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致使身边许多生成的教育契机得以流失。
  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教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角色游戏中,面对不同的情况,教师要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游戏停滞不前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沉浸在游戏中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倾听者。指导纲要提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多观察,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将游戏引向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幼儿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的把握,要具有捕捉幼儿心理变化的敏锐感觉,对教育时机进行准确把握,并及时对活动中的矛盾和冲突巧妙化解。
  幼儿的思维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动态的课堂是师生合作、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会即时生成,教师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如果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那么智慧的光芒将闪现在课堂上。
其他文献
摘要:汉语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于通过想象、品读、议论的多种方式走进语言文字的内部,从而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 想象 品读 议论    汉语与其他语言不同,工具性与人文性兼而有之,充满了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一篇优秀的作品,除了文章的内容外,语言的表达形式总是具体而又独特的。使学生对这种具体又独特的言语表达形
期刊
德育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关键。品德课是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品德课落实德育目标的关键在哪呢?在于走进生活。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注意在学生活动中体验进行教学是学科的特点。要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多彩的、活生生的生活,通过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加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
期刊
摘要:教研组是学校贯彻教育教学措施的基层单位,是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教研组内进行教研活动是培养年轻教师的摇篮,同时也是使年轻教师迅速成为教学骨干的有效方式之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研组 教研活动 备课    小学英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年轻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素质,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与困惑:为什么一些合作学习会流于形式?怎样才能组
期刊
一、现况:叔叔与堂弟的对话    叔叔:“叫你把头发剪到你耳朵,你听不到吗?你看看你自己跟弄堂口的阿三有什么区别?”(阿三:村里的地痞人物)  堂弟:“你懂什么?”  叔叔:“我懂什么?你知道村里人都怎么说你的?都笑话到你老子头上来了。”  堂弟:“随便!别人要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去吧,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你别管!”  叔叔:“我别管?有本事你也像J(堂弟同学)呀,人家这次考试又进前十了,村里人都说
期刊
摘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益,整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不是靠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摸索实践。目标定位不能脱离学科的本质特点;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学评价应切合课堂实际;语文课堂应深入生活情境。  关键词:高效课堂 实践 效益提高 素质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教学改革的深化问题置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中的首席。于是,各地新课程改革的示范课、研究
期刊
摘要:不能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也不能被“粗心”一词迷双眼,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避免重“算”轻“计”的盲目性。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实现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关键词:计算教学 有效教学 个性发展 能力培养    常有家长提起“如何帮助孩子改正计算粗心”的问题。新课标调低了对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发生。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其成为课堂的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错误 思维 课堂    一、因错引道,激活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当学生在学习中出
期刊
要提高对话的有效性,首先要创设精致的话题。有了精致的话题,教学对话才具有合适的切入点和精妙的生长点,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才会更和谐、更有创新性。    一、深度解读文本,创设精致话题    文本是对话的客体,只有深度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创设精致的话题,对话才能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  深度解读文本,要在品读词句上下工夫。  课文《卧薪尝胆》的最后一节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
期刊
摘要:习作教学要跳出习作看习作,树立大习作观。只有将孩子的心灵丰富起来,孩子才会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才能写出充满着童趣、洋溢着灵性的作文。  关键词:兴趣 情感 思维 习作    周一贯先生曾撰文说:“‘作文’要归还儿童,让他们能够在‘作文’这个天地里,尽情地倾诉个体生命的知情意行,自由地表达儿童心灵的喜怒哀乐;少有种种规矩的困扰和章法的束缚。”《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
期刊
摘要:作文是大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作文教学,是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要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的作文多一些纯真,多一些童趣,富有个性,就要从“真实”起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写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语文学习 真实作文 写真 感受真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