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之花开遍小学英语教研组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研组是学校贯彻教育教学措施的基层单位,是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教研组内进行教研活动是培养年轻教师的摇篮,同时也是使年轻教师迅速成为教学骨干的有效方式之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研组 教研活动 备课
  
  小学英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年轻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素质,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与困惑:为什么一些合作学习会流于形式?怎样才能组织好合作学习?如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各种丰富多样的教学教研活动触发了小学英语教师思维的碰撞,提供了探讨问题与学习的平台;教研活动促使年轻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快速提升,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有效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抓好备课三步走,完善教研组合作力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难免存在理解教材有误,教学目标设定太低或太高等问题。如何保证备课过程中的集思广益,研究并制定最佳的教学方案,这是每个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都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1、个人自主备课。这个阶段主要以教师个人备课为主。个人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的相关材料。放假前,教研组就安排教师就下学期所担任的教学年级备三个单元的课,形成较为成熟、实用的教案。
  
  2、组内集体备课。首先,开学前一周,由教研组长把关,讨论年级教学计划,明确各年级的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接下来,根据教材在不同年段选一个单元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交流、讨论、选择、修改和完善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一份成熟的教案,在同年级组的教师中达成共识。最后,由上学期任教教师介绍执教经验,将自己执教时的一些有效作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如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发音较难的几个词等介绍给本学期执教该年级的教师。
  
  3、课前自我设计。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模式,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与新的思考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二次备课,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教案。
  
  二、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增添教研组活力
  
  教研活动是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学习与交流,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小学英语是一门开设时间不长的学科,从学校教研工作的现状看,教研活动形式的传统、单一和僵化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研活动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教研活动形式:
  
  1、自由讨论式教研活动。把自由讨论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此种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对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策略最优化的讨论。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这一话题时,我们在组内集思广益,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以下是本次活动中的部分内容摘录:
  郑老师: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目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周老师:我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自信了,并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提高成绩。
  于老师:我同意周老师的观点。小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要特别重视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互动,课上师生合作表演,课下沟通交流,吸引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2、课例分析式教研活动。课例分析式教研活动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某一堂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作出较科学的评价,寻求更有效对策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这种剖析与反思可以是围绕某一个专题进行,也可以是对整个课堂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诊断;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记录作出定性判断。
  
  三、提高教师教研意识,提升教研组凝聚力
  
  1、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是进行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教研活动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组内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2、提高教师的大局意识,第一次教研活动时教师要总览全局,制订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本单元为江苏版小学牛津英语4B第八单元,核心教学内容是“介绍教室”,重点介绍There be句型,用来陈述某种客观存在物(或人)。我设计的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一课时,主要以B部分的单词和C部分的there be句式为主。本节课紧贴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的:(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校的场所布局,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习
期刊
摘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引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善于探究的精神。  关键词:质疑 提问 “引问”    质疑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在学习中去思考,使课堂上思维撞击,火花迸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对课文的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引发、引领、引申”,培养学
期刊
摘要:小学生的口语交际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用口语;而“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学生要善做“倾听者”。  关键词:口语 交际 情境 听说训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口语交际在人们交往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期刊
摘要:把握好语文这门学科,教育学生更多、更高、更好、更自觉地掌握与运用言语交往活动形式——听说读写的形式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老师应有的共同追求。  关键词:抒真情 明真理 拓展有度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但是在教学中,一些老师片面理解新课程理念,造
期刊
摘要:开展小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是学校开展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需要制度保障、过程规范、专业培训、专题研究引领。坚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且能减负增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关键词:有效 教学 提高 办学 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课业负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之所以精彩,往往在于它的生成的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这需要教师对教材有足够的把握、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及教学调控。本文从课堂生成的角度阐述了课堂教学的精彩,以寻求课堂教学的更富实效。  关键词 精彩资源生成    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可能完全按预定的轨道行进,总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事物、新思维和新方法,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要生动、丰
期刊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可贵的维护者。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  关键词:习惯养成 数学学习 独立思考 自我评价    对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新课标下的学习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好数学的保证,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
期刊
摘要:新课改后,“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各册(四年级开始)的数学教材上,是一个既重要又新颖且较难把握的目标。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解决问题 策略 情境 探索 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与亮点,比应用题更加灵活多样、讲究实效,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更加突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经验的积累。但是,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期刊
摘要:汉语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于通过想象、品读、议论的多种方式走进语言文字的内部,从而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 想象 品读 议论    汉语与其他语言不同,工具性与人文性兼而有之,充满了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一篇优秀的作品,除了文章的内容外,语言的表达形式总是具体而又独特的。使学生对这种具体又独特的言语表达形
期刊
德育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关键。品德课是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品德课落实德育目标的关键在哪呢?在于走进生活。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注意在学生活动中体验进行教学是学科的特点。要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多彩的、活生生的生活,通过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加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