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女儿第一等风流俊秀是晴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12569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七十七回中,因抄检大观园,晴雯被逐。宝玉偷偷探望,和她互换了旧袄,晴雯还把她的两管手指甲剪给了他。后来晴雯夜里死了,宝玉第二日作了《芙蓉女儿诔》。晴雯只是贾府中一丫鬟,何至于让宝玉如此大动干戈?判词中的“多情公子空牵念”为我们揭示了谜底,深层剖析,源自于两人骨子里的“反叛性”。宝玉对晴雯的态度,笔者认为,不外乎“哄”“怜”“惜”这三个字。
  一、千金难买佳人笑
  提到晴雯,脑海中定会浮现出“晴雯撕扇”这一经典情节,有点周幽王为博褒姒笑而点燃烽火台戏弄各国诸侯的意思,可见晴雯在宝玉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晴雯颇得贾母赏识,借以成为了宝玉的贴身的四个大丫鬟之一。《红楼梦》中有“贾母看晴雯‘甚好’,尤其‘模样、爽利、言语、针线’更是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于是把晴雯派到宝玉房中,以便‘给宝玉使唤’,将来宝玉大了,晴雯还可以做个‘美妾’,以此来收住宝玉的心。”之语。宝玉也是深谙其心,对晴雯少了对仆人的命喝,多了分恋人之间的娇“哄”。
  三十七回中,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你瞧瞧,不得了了,自己跌了扇子还跟主子发牢骚,真真是“没了王法”。可见,宝玉平日对晴雯宠爱有加,晴雯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宝玉因说道:“你不用忙,将来有散的日子!”宝玉也真真不是拌嘴的人,登时被晴雯气得浑身乱战。
  半天光景,参加宴会回来的宝玉却又对晴雯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这一番关于“爱物”的与众不同的看法,若是贾政听了,可是要打死宝玉的。若放在其他丫环身上,估计也就听听,可偏偏就是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不过瘾还撕了路过麝月的扇子,并说要将扇匣抱来撕个够。
  晴雯本就是贾府的一个丫鬟,竟敢在主子命其拿水果时拒绝,且如此撒欢,不难看出平日里俩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宝玉不仅不恼,反而配合其胡闹,足见对其的宽容超越他人,除却晴雯本身的性情泼辣不谈,平日多“哄”、有恃无恐应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再加上宝玉、晴雯二人天性中有相通之处——叛逆,这样离奇的事情发生在他俩身上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正是晴雯的叛逆为其招来了祸端。万事具两面,因其平日间对王善保家的不敬,王善保家的乘着“绣春囊事件”阴毒地使了手脚,在王夫人面前说:“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正是这样的一段话,使得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了一顿。也才有了后来的被逐和玉殒。
  二、时时惦记共欢笑
  《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回卧室,看见晴雯在桌旁,嚷着让宝玉把早起时写的三个字接着写下去,晴雯笑说他醉了,还说亲自爬梯把字贴在了门斗上,手冻的现在都僵,宝玉听了便伸手去帮晴雯暖手。瞧瞧,多贴心,在现如今社会就是一标准的“暖男”,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的背景下,就显得更难能可贵,更何况是主子给仆人暖手。
  接下来的情节更“感人”,让我忍不住要感慨“错不把我生在大观园”。宝玉关切地问晴雯:“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自己舍不得,专门留给心上人——晴雯,“暖男”再次登场),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等着晴雯被感动)却不料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放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了给我孙子吃去罢。’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结果,就因为这几个包子,宝玉便心生嫌隙,要将自己的乳母——李奶奶撵出大观园。由此可见,宝玉对晴雯的惦念和维护,对晴雯的爱“怜”。在大观园中,能享受到如此“殊荣”的人应该没有几个吧?
  再来看看七十七回,晴雯被逐出大观园,病在家中,宝玉前去看时(还是偷偷央求一婆子带路的),独自掀起草帘进来,一眼就看见晴雯睡在芦席土炕上,衾褥还是旧日铺的。心内不知自己怎么才好,因上来含泪伸手轻轻拉他,待晴雯醒来,给她倒茶。这里需仔细观察宝玉的动作:将一个满是油膻之气的碗洗了两次,复又用水冲过,方提起黑沙吊子斟了半碗绛红的茶,并且先自己尝了一尝,才将这碗略带苦味的茶递与晴雯,却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心中暗道:“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一面想,一面流泪。最主要的是,宝玉知道,晴雯被逐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王夫人一手拍板决定的,就连素日对晴雯非常喜欢的贾母也没有办法留下,更不用说是自己。他心里清楚:晴雯是不可能再回到大观园了。爱怜之情,溢于言表!
  三、惺惺相惜最懂心
  《红楼梦》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玉在支走袭人后,吩咐晴雯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晴雯认为这样做太唐突,建议带些东西作为“借口”,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这样隐秘的事情,宝玉首先想到的是晴雯,也就是说在宝玉心中只有与他惺惺相惜的晴雯能办得妥帖。读者一定要留意之前的一个重要情節“便设一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主子要办一件事,还要费尽心思地支开自己的贴身丫鬟,值得读者细细揣模。宝玉皮肉受苦,可还心心念念地惦念着黛玉的情绪,宝黛之间的沟通桥梁——晴雯,绝不是宝玉偶一选择,其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分量可见一斑。   七十七回,晴雯被逐后,宝玉对袭人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由此可见,对于和晴雯相关的事,宝玉其实是非常敏感的。这也正验证了判词中的“寿夭多因诽谤生。”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因便笑道:“正是呢。若论我们也有顽笑不留心的孟浪去处,怎么太太竟忘了?想是还有别的事,等完了再发放我们,也未可知。”宝玉笑道:“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他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只是芳官尚小,过于伶俐些,未免倚强压倒了人,惹人厌。四儿是我误了他,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作些细活,未免夺占了地位,故有今日。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样,从小儿在老太太屋里过来的,虽然他生得比人强,也没甚妨碍去处。就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说毕,复又哭起来。宝玉说时许是无心,可句句在理,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三句两句就点明了晴雯的优缺点,可见素日就极其关心。宝玉那句“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不仅关切,有对晴雯的惺惺相“惜”,还有对袭人等的稍许不满。忽想起《还珠格格》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香妃因不情愿伤到了皇帝,晴儿帮忙说情提起此事时说是一道小口子,还讲那只不过是夫妻两个人之间的兴趣而已,那道小口子丝毫没有伤害到皇上的健康,也没有让皇上少爱香妃一点,其实她是想说皇帝在心里还更记挂香妃了。并且进一步说道:“身体受了伤,可以治好,但是伤心却治不好。”聪明如袭人,怎么会连这一层都看不透呢?她要抓住宝玉的人,更想要的是紧紧抓住宝玉的心。怎么会让晴雯一直留在身邊,又怎么愿意让宝玉知道是自己从中作梗呢?“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在大家眼中堪称“完美“的袭人,该怎么做自是不必说了。
  宝玉将回大观园时,晴雯又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旧袄、指甲管)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按晴雯的逻辑,既担了名也就不怕了,哪怕没担名,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无怪乎判词中讲“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千人万人怨,晴雯都是不在乎的(这也正是宝玉欣赏他的地方所在),在晴雯心里,宝玉的态度才是关键。
  回到大观园,宝玉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用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又备了四样晴雯所喜之物,于夜月下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泣涕而念。宝玉祭完了晴雯,只听花影中有人声,倒唬了一跳。走出来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连黛玉都称“奇”的祭文,足见出宝玉确实是花了一番心思的,也确实是与别的祭文不同的。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惺惺相惜,方显真心!
其他文献
阅读与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中的核心要素,而且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发展。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将这二者割裂开来,以致教学效益低下。自教学改革以来,有人早就提出“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然而多数教师的做法仅停留在“读中插写”的实践层面,而对于写作中“为什么而写”、“写什么”、“怎样写”等有关深层次的问题,教学中往往给予回避,正是这种教学回避导致了读与写在实质上的割裂。
语文阅读的根本目标在于激发阅读兴趣,进而构建更完善的语文学科思维。在完善阅读教学的探索中,师生应当紧密配合,增强在阅读课堂上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就在于获取阅读信息,扩展语文学科思维并且培育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从现状来看,语文阅读课通常运用探究式阅读和个性化阅读两种方式。具体在运用时,教师还需要密切结合语文课堂的现状,选择最适合用于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  一、探究式语文阅读 
如何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本土的特色课程资源,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些是我们一线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笔者曾作过陇东本土文化资源课程价值研究、本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及实践研究等课题。本文是依据笔者进行的“陇东本土文化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教学实践,结合陇东本土文化研究性学习专题之一:《感受陇东道情皮影》教学案例,探究提出的开展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
前几天,我观摩了全省语文教学大比武。这次听课之前,我就特别关注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带着这个目的,我做了认真的记录。回来以后,我对这些老师在上课时的问题设计做了一些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感觉收获不少。  这次共听了三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有12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文本做了解读,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可谓有得有失。印象最深刻的是绍兴某中学老师执教的《赤壁赋》中的一个片断:
我国现代文学大师曹禺先生的戏剧作品,不仅是学生学习戏剧的典范之作,也是高中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优秀范本。曹禺剧本中精辟的台词、集中展示矛盾冲突的手法、鲜明的人物性格描写都是学生学写记叙文的绝佳范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曹禺戏剧创作技巧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学习记叙文写作需要具备的一些技巧。下面,笔者将以《雷雨》剧本为例,探讨其中可资学生学习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和手法,以期对学生记叙文写作有所启示。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认为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高效课堂理应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应该追寻的目标。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要“战场”,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如何让短短的四十分钟高效优质,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主问题”的巧妙设置。  问题是开启思维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
笔者从教三十年来,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光有优秀的教师抑或有优秀的学生,未必就能生成一堂精彩的好课。因为,一堂好课的生成应该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的。总的来说,除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熟练驾驭课堂,激发学生情趣的能力外,还要有亲师、爱师、服师的学生的配合和交流。如何能让师生在课堂中饱含情感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首先,从教师这个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言:丰富到位的感情须来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逐渐的由应试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体现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而语文作為初中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门语言类学科,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塑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明确任务,激发参与兴趣  在学习中,明确任务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在初中的语文
源于美术创作手法的“写生”一词,其原义是指对实物的临摹,是直接面对对象而进行描绘的一种美术创作方法。在高中语文写作中,运用“写生”之笔,就是让学生回归自然,通过细心观察和用心感悟,用最真挚的情感进行创作的一种新思路。  在美术创作中,有一种直接以风景或者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方法叫做“写生”。在宋代范镇的《纪事》中有记载,汉州一个名为赵昌的人,他最善于画花,每天早晨在朝露下,常常“遶栏槛谛玩”,并手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更注重教的过程,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不容否认学习评价在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学习评价在学生个体成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评价呢。  首先,评价要宽严并济。对学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