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开放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hi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较长一段时期中,“问题解决”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界的重要议题,现在把议题转移到开放题上来,可以认为是“问题解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拟对开放题的含义以及怎样在中学数学教科书中引入开放题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开放题
  在对开放题的讨论中,对于什么是开放题,大家的意见尚不一致,因而有必要对开放题的含义作一个规定。此外,有的同仁把某些探索性问题也归入开放题,虽然对探索题的研究具有公认的意义,但在讨论与研究开放题的时候,有必要把这两者加以区别。
  以下是一些学者关于什么是开放题的论述:
  (1)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的习题,我们称为开放题;(2)开放性题是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答案不固定的题;(3)有多种正确答案的问题是开放题。这类问题给予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问题的机会,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各种方式结合,去发现新的思想方法;(4)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5)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的问题,称之为开放性问题;(6)问题不必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多余。
  考察以上论述,关于开放题的条件的描述有:不完备;可以多余;多余需选择,不足需补充;等等。关于开放题的答案(结论、解法)的描述有:不固定;有多种;不唯一;不必唯一;不确定;不必有解;等等。
  从上可知,虽然对问题条件的描述多种多样,但对答案的看法比较一致:答案不唯一。笔者认为:(1)问题的“结论”是在问题系统内部相对于问题的“条件”而言的,不能与问题的“答案”概念混淆,问题的“答案(解法)”是相对于整个问题而言的;(2)对于问题的条件不作太多的限定,对问题的答案给以宽松的环境,但要求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这正是开放的含义所在。所以,笔者认为对开放题可以作出以下简明的描述: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称为开放题。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答案的多样性(多层次性)。
  一个问题是开放还是封闭常常取决于提出问题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如何。例如,对n个人两两握手共握多少次的问题,在学生学习组合知识以前解法很多,是一个开放题,在学习组合知识之后则是一个封闭题。此外,对一个开放题来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种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层次是两个基本的指标。因而,可以引入问题的开放度(Opening Degree)概念:OD(相对于知识的时机,方法≥x,水平≥y)。上面,“相对于知识的时机”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注解,说明我们何时用这个问题,可指明是在学生学习了某一知识内容之前,还是学生学习了某一知识内容之后,或者是在某一个学习阶段,例如在初中一年级、整个高中阶段等;“方法≥x”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种数的描述;“水平≥y”是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层次的描述在一些讨论中常常把开放题与探索题混同起来,可能会对开放题的研究带来影响,有必要把两者予以区别。一般地,探索题是指条件完备,结论未给出而需要学生进行探索,猜想并加以证明的问题。当然,开放题集合与探索题集合的交集应该是非空的。
  二、教科书中的开放题
  教科书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科书中引入开放题,将对教学产生较大影响,并有力地加快在教学中引入开放题的进程。在由我室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实验课本》、《高级中学试验课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等教科书中,都已编入了一些开放题,但形式比较单一,数量也偏少。我们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而慎重地引入开放题,以促进中学数学开放题教学。怎样在教科书中引入开放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研究。
  。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社会的进步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本文提出让小学数学贴近生活具体做法是: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直接生活经验,让学生领悟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摘要:在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中,解题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小学六年级阶段的教学重点。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可以促进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广大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数学将成为21世纪每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把“解决问题”的内容分散到各个知识点和练习中,寓问题于生活。“标准”把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为四大目标之一,足以体现它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下面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期刊
中学教学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道乐趣在哪里.本文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基础,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本
均值不等式是《不等式》一章重要内容之一,是求函数最值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高考常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要求能熟练地运用均值不等式求解一些函数的最值问题。  一、几个重要的均值不等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期刊
内容摘要: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  关键词:巧妙设问 数学课堂 趣味性  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离不开提问。恰当的课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加强课前阅读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二是引导学生从练习操作中求结果;三是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四是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思考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还应当让学生独立地分析、思考,逐渐教会学生“会学”,其关键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我就谈
摘要: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产生有其形成的原因和心理特征。笔者提出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例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建议成立家长学校等,让教育与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家长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深
摘 要:兴趣是个体学习的动力,它既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更能使学生在探究中丰富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所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趣味性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趣味中激发潜能,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性 教学  心理学认为,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是个体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趣味中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学生进入小学后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