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ozhucew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把握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搭建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教学平台,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在学生幼稚的心灵中,播下创新精神的种子,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现在,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良好探究氛围中激发创新热情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常常有几种划分段落的方法;一段文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它的涵义;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都可以因为语言环境的不同而表达不同意思……这些都是由于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对文章理解的多重性。因此,应该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表达的方法。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感悟,教师就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对那些敢于对文章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应该给予尊重、鼓励,同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怀。可能学生的谈论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甚至是违反规律的,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及时给予启迪,甚至利用课余时间加以重点指导。不要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参》,教师就加以否认、抹杀,甚至训斥,使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被扼杀在“土壤的深处”。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后,我提出了总结性的问题:“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自己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多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是蔺相如、廉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有一位女同学却怯生生地说她欣赏的是秦王。这个与众不同的答案,立即引来同学们的反对。这时,那位本就不够自信的女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我捕捉到这一细节,便马上示意大家安静:耐心听完那位女同学的解释后再作定论。那女同学小声地说是因为课文中写“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她认为国家会最强,一定要国王领导有方才行,所以她欣赏能力强的秦王。我听后,先肯定了那位女同学读书细心,说话有根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这使她眼里闪现出一丝自信与自豪的光彩。我便顺势鼓励她课外搜集更多有关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果然,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那位女同学信心百倍,找到了许多令其他同学心服口服的材料。从此,她的学习欲望、创新意识也随之增强。
  其次,许多教师担心学生不懂,或因怕学生启而不发,使教学时间不够,进而代替学生分析问题,把答案强加于学生,占用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思维的空间,这无异于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继而使学生丧失了自信心。
  所以,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有自己思维的空间、时间,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怀。只有“改良了教育这片土壤”,学生感受到学习上可以与老师平等地探讨问题,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才能在无形中培养其学习的信心,孕育出创新之花的种子。
  二、在参与求异探索中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是对话的教学,学生在教学中的感悟是多元的,教师应当针对这一点,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求异探索,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具体的引导过程就是依据一定的知识或实事求是得出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也可以设想出不同于传统的答案,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或主张。求异探索不仅可以克服思维定势,还可以从中获得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营造一个宽松平和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表述,表达不同见解。
  大家知道,讨论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能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再加上教师的语言运用,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当需要学生对某一问题或事物发表意见时,我常常用平和亲切、带着鼓励的语气,启发学生尽量说出让人信服的理由。当学生发表意见后,又启发同学评论谁说得好,好在哪里?能提出不同的修改方案吗? 另外,还可以启迪学生站在反面的角度,寻找其弱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述、批驳。这样,在课堂上争一争是非,论一论长短,找一找弱点,久而久之,求异思维就会根植于学生的思维之中,形成可贵的创新意识。
  三、在展开丰富想象中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教学,而在教学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教学策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想象是人脑以原有的表象或经验为前提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少年儿童具有奇特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少年儿童这一特征,创造出一个激发学生乐于想象的思维空间,有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我有意提出:假如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我们国家,她生活会怎么样呢?创造了一个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有的说,在我们国家里,这位小女孩爸爸和妈妈一定会很疼爱她,会像我们一样能上学,过上幸福的生活;有的说,即使小女孩没有父母,我们社会也会伸出友谊之手,把她送到希望小学学习;有的说,也许这位小女孩在家里,常常会撒娇,吵着爸爸妈妈要买这要买那……一番番的发言,一种种的想象,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表现。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凭借某種事物,引导学生去描述事物的形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让学生根据这一现象进行描述。一位学生就写这样一段话:望着老师在黑板画一个圆,这时我仿佛看到一位工艺精湛的师傅手里团着面,正制作一个精美的月饼,那月饼似乎寄托着他的无限希望——家庭团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我仿佛又看到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霎时间,发出耀眼的光辉,啊,祖国的建设如这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
  这样,以静为动,以物引想,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太空中遨游,这不正是在打开一扇扇通向创新之园的大门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好地为祖国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诏安县白洋中心阳山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说到数学思维习惯,可以用“水滴石穿”进行比喻。水滴的力量那么微弱,但是,因为它天长日久总是在一个点上使用力量,巨石也能被改变形状。相比之下,水流的力量那么强大,它只是一时显示威力,不会在巨石上留下什么痕迹。培养数学思维习惯就是要从点点滴滴做起,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要保持积极思维的习惯。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中每一个体,都应有各自的角度、任务、观点、意向,通过协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师既是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的专门职业,也是角色冲突情景最多的一门职业。“角色冲突”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指个体不能满足某一角色的多重期望,或个体同时扮演若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床板珊瑚形珊瑚的数值分类研究。实际工作是在传统“属”一级分类的基础上,对种一级的代表性化石标本进行的。作者根据数值分类的要求,在深入研究前人对各种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生物知识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小学科学教师必需的生物学知识是以生物学基础知识为主,兼有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发展史的相关知识、生物前沿知识、生物学应用的初步知识。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学历在提升,但专业对口教师仍占少数,甚至还有不少小学科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呢?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一直遵循“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细细品读——总结归纳,激情赏读”的教学思路组织阅读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少年王勃》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初学课文时,让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有一
次生石英岩型非金属矿床明显受不同级别的火山构造控制,是中—酸性火山岩区一套很有特色的矿床组合;热源、水源、地层产状有机组合生成的环流热液是成矿的前提之一;成矿流体
十一月二十八日,光山县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八次会议,对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城建局、水利局局长的任期述职进行了评议。由于县委重视、精心组织,这次评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学生的学习服务。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新课导入
“闻香而来识荷园,荷花笑颜相映红”,我园历年来在浓浓古韵的”乡土游戏”中传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并蕴含着生动、丰富的教育和文化价值。当追随特色文化的传承、别有“乡”味的环境和其乐融融的师生足迹时,园所在本土化管理、教师多样发展、游戏乡土文化、幼儿快乐成长等方面发生了欣喜的发展。  一、园所本土管理——规范管理,激励发展  策略一、加强教师管理、健全管理机制  首先:根据街道幼儿园存在的
剪纸活动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也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展幼儿智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点上。”我国著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