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练写,文采飞扬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onm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读写结合是有效的途径。要善于发掘课文中写作的因素,准确把握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与契机,采用多样化的练笔形式,追求读写的“比翼双飞”。本人的具体做法是:
  一、紧扣文本,渗透迁移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要借助文本,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首先要找到适合的点,这个点最好在内容理解上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表达方式上又很值得借鉴,总体要求上适合年段的目标。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深究表达上的密妙。在这样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或口述,或笔练,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感悟,又可以提高表达能力。
  例如,人教版五年上册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父亲挖了很久。”我继续问:“那直接写‘他挖了整整36个小时’,不是也能让人感受到父亲挖了很久吗?”生:“那会感觉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你有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的时候吗?能不能也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孩子们思考后,纷纷举起了手:“我一个人走在小巷子里,心里很害怕,一步,两步,三步……怎么好像永远也走不完。”“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我参加了200米跑步,30米,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后来,一个孩子在写《我的爸爸》中,就巧妙地运用到这种写法——“爸爸就这样在灯下伏案写作,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抬起头,用手揉了揉发酸的双眼。”顿时,一个认真工作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以课文为凭借与依托,针对文本易于练写的内容进行相关迁移拓展,就做到了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读写结合中的写与平常的写作有所不同,它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读后自己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是对文本中典型例子的模仿。文本体裁不同,写法有别。就是同一体裁的文章,表达方法也有所不同,而且我们所选的点又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读中练写的形式完全可以多样化。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畅谈感想;也可以就一个点深入挖掘,扩写成段;还可以发挥想象,续写成文。在篇幅上也不用强求,可以寥寥数语,也可以洋洋洒洒几千言。
  在教完《慈母情深》后,我让学生们就母爱进行思考,谈谈母亲平时对自己的关爱。然后要求孩子们回去写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文章形式不限。文章收上来后,发现虽同为写母爱,但却各有千秋。有的孩子中规中矩,通过事例来说明母亲对自己的爱;有的写自己的不懂事,母亲对自己的包容。让我眼睛一亮的是有一篇读后感,内容是读了《慈母情深》想到了自己看过的另一篇文章《疯娘》,而由此感受到的一份厚重的母爱。其中有这样的片段:“世间的母亲各有不同,但是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对孩子那份无私的付出。这就是母爱。” 甚至还有同学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母爱,虽然稚嫩、粗糙,但充分表达了孩子的心声。
  这一实践告诉我们,读写结合不要拘泥于形式,这样才能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放开手脚,根据自己的特长尽情地进行写作。
  三、夯实双基,追求“比翼双飞”
  阅读是对语言的理解、内化和吸收。写作是表达和交流,是语言的表述与发展。读与写的结合,就是学习与运用的完美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课堂练笔,不能为写而写,也不宜每节课都硬塞进写的练习。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促进读写的“比翼双飞”。
  在执教《凡卡》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互换,想象说话,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人物情感产生共鸣。课堂上充满了热闹的对话、诗化的导语和火热的激情,此时,我让学生静下心来,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练笔设计如下:
  凡卡的生活实在太痛苦了,所以他才一次次哀求爷爷带他回去。但是这些美好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梦醒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想,写一写凡卡梦醒后的事情。
  (学生在音乐声中练笔,六分钟后交流)
  生1:小凡卡还在梦乡中,就被老板拿水浇醒了,老板看着哇哇的孩子和被小凡卡用了一半的墨水,非常生气,说“你这个贱命的东西,你竟敢睡觉,没听见孩子哭吗?还敢用我的东西,简直是找打!”说完就拽着凡卡的头发拖到外面,拿着皮带狠狠地抽打着凡卡早已伤痕累累的身体。
  生2:“凡卡!凡卡!快给我起来!”阿里亚希涅愤愤地拿着皮带一边喊叫,一边抽打着凡卡。“啊!”凡卡从梦中醒来,马上哭着跪求,“老板,饶了我吧!” “你看你!竟敢偷拿我的墨水和钢笔用,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啊!”老板怒斥道,“罚你包所有工活做十天!”
  ……
  这个练笔训练是基于课文情境设计的。这样的言语表达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促进语言的内化,并且有效地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质量。这样的练笔点,使得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做到了夯实双基,“比翼双飞”。
  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多给学生练笔的空间,做到读与写有机结合,学习就能成为一种真正鲜活的课堂生活,能促进创新思维火花的绽放。久而久之,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
【正】扎根于山城教育的土壤,承载着山城教育的期望,近两年来,吴嫦云工作室全体成员在瓷都的热土上默默耕耘,茁壮成长,品味快乐。幸福的乐园打铁先要自身硬,"有模"才能"有样"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护理方式,包括对
【编者按】学生习作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因此,教师在习作的指导、批改、讲评等环节,都必须从儿童立场出发,客观地认识、看待学生的习作,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与内在动力,提高习作的教学质量。本专辑刊出的几篇文章分别从习作的修改、评语、讲评三个角度阐述“基于儿童立场”的具体想法、做法。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一些启迪,促进这一课题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无创辅助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的效果。方法:将86例使用无创辅助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
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我们告别了用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发展的单一方式,建构起日趋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它更加趋向于关注人发展的多样性;更加关注从不同的视角,来考查人的
【正】如何在教学中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实践告诉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
目的:探讨术中配合在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行ERCP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配合措施。结果:本组59例手术成功,其中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紫参丁散治疗痤疮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前来我院针灸门诊就诊的46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紫参丁散治疗,对照组
【正】每年"两会"召开时节,相关的教育提案层出不穷;每年中高考季节,对教育考试的质疑屡见不鲜,似乎人人都成了教育专家,从各自的立场与角度激扬文字、指点教育,教育几乎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