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思维深处漫溯——以”用方程解决问题中的思想方法”为例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L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学生在运用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素养.数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其他文献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符号意识”要求.唤醒”符号意识”,建立符号意识的基础;体验”符号内涵”是建立符号意识的核心;自觉”应用符号”是建立符号意识的归宿.
数据分析观念可以从数据分析意识、数据分析技能、数据分析评判质疑能力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落实.需要教师创造深度理解的情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理解与体验,通过思考与解决得到渗透,进一步内化为核心素养.
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始终是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着义务教育质量.本研究认为衔接不良很大程度源自学生数学学习的适应性不足,我们从学习适应性的角度,通过理论建构、田野调查等方法,以北京市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项目为个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要素涉及内外因两大层面:内因层面有学习态度、学习技术、自我监控,外因层面特指学校学习环境.研究以改善”学习媒介”为切入点,提出解决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问题的三条路径:(1)”学习媒介”本身要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内部对数学学习的适应;(2)教师可以利用”学习
数学推理能力是《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加强数学推理能力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标(2011年版)》界定的四个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中都要注重数学推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数与代数部分包含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以及函数三个模块,在这三个模块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系列,引导学生在探究有关法则、性质以及利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视推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期刊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从发表年份、文献来源、研究群体与机构、关键词、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六个方面对20年来我国数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反思了已有研究的成效与不足,提出了数感研究的几点改进建议:继续拓展数感研究的领域广度,不断提升数感研究的内容深度;充分发挥各类研究者的合作优势,切实加强数感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筹选用多元的数感研究方法,有效开展培育学生素养的行动研究;紧密结合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特点,科学研发适合国情的数感测评方案.
期刊
期刊
数学习题课应该根据阶段性教学内容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的融合,设计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为目标,渗透如何数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为主旨的数学活动.本课例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地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数学探究活动,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探究结论、尝试运用,彰显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数学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无理数概念教学的浅表化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对其中几个典型表现的分析发现,从历史视角来分析无理数概念的认知过程,有助于我们找到有效的教学路径.人类认知无理数的历史表明,无理数概念建构的关键在于认识它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因此,无理数概念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感受”不可公度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