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教育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tsb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早已不是只起教书功能的传授者了,应更多地创设竞争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求知,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锻炼”的水平。尤其是我们这门对人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却又极容易被忽视的体育学科,加强学生在体育课堂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更至关重要。
  所谓自我锻炼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锻炼身体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独立地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自我锻炼能力首先表现为一种意识,即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教师应十分注意学生的这一意识,做到像呵护幼苗一样地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成功经验,为主动锻炼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身锻炼能力是加强学生能力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每一位教师应身体力行。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促进体育锻炼生活化、社会化的根本途径。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不仅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而且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结合知识、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认识能力
  激发主体主动参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之形成正确的认识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是不可能的。长期的这样讲不厌其烦,从而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进取动机的具体方法有导入法等。导入法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课的开始的导入,包括通过集中注意练习,采取趣味性游戏,形象化的队列练习和变化进行导入。二是练习开始的导入、语言刺激的导入、音乐节奏的导入等,以吸引学生,激发兴趣。鼓励法可采取在课的各阶段安排一定的小高潮,对动作质量、学习态度、意志行为表现好地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利用一定场地标记,使学生感到有奔头,能看到自己学习的前景和效果。以便调动和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开发主体主动发展,这是强调课堂效益,学习锻炼,才能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的含义,才能唤起“再学”的欲望,才能达到力量培养主体能力的境界。
  ⑵结合练习的组织和方法,培养运用、调控能力。
  培养应用能力可采取以下做法:带领法。由教师或组长带领,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组织安排的内容,地点,时间、强度、次数和练习方法。组合法。按教材要求,教学要求和所能提供的条件,由学生自行组合(不受原班组形式的约束),相互帮助、协作练习。自选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自己编选练习内容,安排锻炼。
  ⑶培育调控能力有三个方面
  生理负荷的调控。让学生按自己感受,增减练习强度、密度、调节负荷;教会学自测心率的方法,并学会如何调控负荷。心理姿势负荷的调控。通过暗示、模拟、信息反馈等方法使学生自我调控情绪、注意力以及意志立等。使学生懂得动作的技术结构及错误 ,通过反复练习和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对动作姿势的调控能力。也可在体育教学中,采用附加条件作业,通过本体感受来培养学生对动作姿态的调控能力。
  ⑷结合常规教学生,培养自治能力
  熟悉、遵守课堂常规。在自觉遵守常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我管理。选择时机让学生自定计划和安排锻炼,并及时检查计划完成情况。例如:在上游戏课前,设计好一堂游戏课的框架,课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奔跑能力与培养学生灵敏性能力。交给学生自己去讨论,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心理角度出发,让学生选定游戏内容,或自编游戏,写好后和教师一起讨论、修改、定案。当轮到上这次课时,由体育委员当“老师”来调度其他同学,教师进行协助,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主动,锻炼积极性高。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辅导是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的。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⑸教师随机应变的引导学生,这是教师课堂艺术的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不经意中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朋友,为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也就会在课内课外自觉练习,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教学中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同时,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可以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作为体育教师,应艺术性的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的目标。
  ⑹课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识的延伸练习。
  这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课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识的延伸练习,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巩固、深化、能使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不断提高,能使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形成习惯。
  自我锻炼的技巧性。“技巧”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启发学生主动掌握新知,促成新的知识不断得到交流,从而不断扩展学生知识结构的内涵。
  练习设计的趣味性,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练习设计的生活化。体育锻炼生活化、社会化将是不断提高学生课堂自锻能力的促进剂,这也是社会大体育全民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变体育课小课堂为社会大课堂的尝试,其意义远高于学生能力培养这一表面。
  总之,学校体育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运用系统科学知识,遵循学生体育的内在规律,运筹、设计体育规划,并有计划,讲科学的加以实现。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的目标。
  
其他文献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PEP教材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每周安排3课时。每个单元共10页,第1、2页呈现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不占用课时)。第3-8页为重点教学内容,各用一课时,共六课时完成。第9、10页也就是C部分为选学内容(不占用课时)。因此,教师对待C部分内容就出现了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课时安排太紧张,没有时间教学该部分的内容,反正也是选学,不在考试范围内,不上也没关系;有的认为,既然编进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对内初班的学生来说,语文阅读水平是进入其他门类知识的敲门砖,所以语文阅读对于内初班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内初班 提高语文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清晰地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阅读水平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
一.初三教材的内容与中考无关吗?  1. 三小节的题目:1抽签的方法合理吗,2概率帮你做估计,3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  我们的老师首先有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这些内容中考会考吗?假如不考,还有必要学吗?  问题2: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前基本上都学过,还有必要在这里再学一次吗?  首先我们来看中考题的体现:  1.游戏公平吗?---教材中得抽签公平吗---概率相等吗 典型例题1. 袋子中装有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决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水平高低的因素很多,而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和教师本身能否经常准确规范地应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训练应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使学生知道怎样想问题,怎样独立地去探索问题。  一、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
姜夔是南宋格律派词人的代表,尤以善写咏物词著称。历来人们提到他的词时,多阐发为“清空”之美。“清空”一说首见于张炎《词源》:“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慢》、《淡黄柳》等曲,不唯清虚,且又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诚然,就其艺术风格而言,白石词的确有一种“清空”的特点,
关于“慎独”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心理实验,一位心理学教授事先在礼堂内隐藏几部录音机,然后由教师领着100多名中学生进来坐下,礼堂里十分安静。当所有的教师借故离开后,礼堂里马上沸腾起来。十分钟后,教师们返回礼堂,拿出录音机,将刚刚录下的内容放出来,所有的人,包括全体学生都大吃一惊:录音机里充斥着不堪入耳的脏话、粗话!这些丑陋的语言就出自眼前这些孩子们的小嘴!再看看我们的周围,没有老师巡视的课间的追逐打闹
创新与怀旧是在不断行走的时间滚轴上两个始终相对的端点,看似遥不可及的距离却无法抵御彼此在记忆凹痕中的悄然弥合与扩散。在王晓勃的绘画中,记忆是一场源于周边生活的平静戏剧,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绘画并不是要表达一种个人化的强烈主张,而是希望通过我的描绘让观众能够产生一种回忆的共鸣。”    单纯从形式上看,王晓勃的绘画作品与“前卫”或“当代”等流行的词汇似乎并无关联,就像唐诗与现代诗歌的格律差异一样泾
《中国青年报》上曾登载一篇名为“老师,我的优点?”的短文,引发了人们的极大思考与评价。  一位名叫张豹的先生在文章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几所小学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有几个问题请学生写出自己的愿望、长处和不足。张先生讲完具体要求之后,就让学生开始作答。这时,一个大个子男孩举手问他:“我没有什么愿望,怎么办呢?”张先生蒙了:一个尤其是正处于幻想时期的孩子,怎么会没有愿望呢?他于是想引导他:“你再仔细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