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阅读教学现状,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d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是啊,我们的阅读教学的宗旨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的技能,并从自主阅读中领会文本的精髓。特别是实施新课程后,阅读教学被推到了改革的最前沿,自主阅读、高效阅读、合作探究等形式应运而生。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行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成的结果,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研究与解读的力度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或直接从教参上照搬,对其缘由知之甚少;或漫无目的,直接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言语表达作为教学目标;或将教学目标机械地分解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不去考虑目标如何实施……教学目标的模棱两可,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影响到教学实际效率。
  
  2.设计繁杂
  语文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主观创造,它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经验、教学技艺的综合反映。新课程改革后,名家辈出,教学理念不断翻新。面对着各种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一线教师往往难以适从,无法取舍,为了将这些所谓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特点纳入自已的教学中,自己的课堂设计成了大仓库,繁复而又杂乱。
  
  3.业务不精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表现在部分语文教师的观念落后,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照本宣科,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析的支离破碎,味同嚼蜡。其次,部分语文教师基本素养不扎实:写字没有章法,既不工整,又不正确;朗读时嗑嗑绊绊,语音不准,语调不稳;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更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4.评价欠妥
  教学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在现行的课堂上,部分教师的评价随心所欲,使评价变“虚”、变“味”,以致不能引领学生健康生成。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中的偶然事件超出教师的课前预设时,不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合适的评价,使学生失去应有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阅读教学效益之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
  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在“教”与“学”中,“学”才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再也不能做“教学”这篇文章了,而应该是“学教”了。没有“学“的教,只能是劳而无功的。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2.简化教学目标
  目前,不少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还存在误解,认为在一节课上,教师传授的内容越多,教学效率就越高。因此,课前准备了什么内容,就得在课堂上讲完,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崔允郭博士曾说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的进步为教学的落脚点。
  
  3.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听课的方法。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成绩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听课的质量。听的多、吸收的多,做作业时所用的时间就少,心情也就轻松。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听课的目的。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要指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4.不断反思。终身学习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教学理念不断革新,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价值,以增强教学的适应性。
  提高课堂效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师要正视目前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课前应充分准备,课堂上要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教师的辛苦换得学生的轻松,从而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益。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创造『生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上进行了以下的几点尝试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权利,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与发展,重视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建构与生成新知识。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把数学课堂向课前开放,给学生一个培养自学
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而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只注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这一时
预设与生成是精彩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课,算是成功的;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因为教师是靠自己的人格、智慧以及道德素养去培养人、塑造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开发人类智慧的矿藏,去塑造下一代,这就是教师职业崇高之所在。只有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教师,才能担当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这个特殊职业必须具备特殊的职业素养。    一、“身教胜于言传”,处处为人师表    “师者,人之模范也。”育人先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
相比以教师口授和板书方式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加快。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创业,把孩子托付给年龄偏大的爷爷、奶奶代为照顾。老人们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对孩子的学习尤其是英语的学习的辅导,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造成一些孩子连基础的单词默写和背诵都无人监督。再加上教材等其他多种因素,形成了不少英语学习上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英语基础差,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缺少学习英语的动力。在近十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一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