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民族音乐 培养审美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t197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发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其作用越来越得以发挥。而在实施美育的全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重要的、基本的任务之一。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音乐欣赏教学又是很好的实施手段,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也就成为落实审美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14-1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音乐音响直接刺激人的听觉器官,引发听觉,通过感知、理解、想象、联想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最终产生审美愉悦感。笔者以音乐欣赏为主阵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在“立美、审美、被审美”全面的美的教育过程中,总结出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以欣赏民族音乐为抓手培养审美能力
  以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为例,它是一首富有民歌風格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器乐曲,其情绪活跃,又寓意双关,多侧面的渲染了似花季节的绚烂多彩。此版本《花儿与少年》是一首根据青海民歌“花儿”的曲调改编的管弦乐小品,此曲虽采用器乐小合奏形式,但作品还是很清晰地表现了原本的人文气息和情感色彩,因此音色的感受、节拍对比的体验就显得尤其重要。
  基于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定下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演唱《花儿与少年》,初步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和节拍、节奏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能够分辨乐曲的结构和主奏乐器。简单了解“花儿”这一山歌体裁。2.能够分辨西洋管弦乐队与民族管弦乐队的区别。3.乐于聆听、演唱表现花季少年的音乐作品,感受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发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
  欣赏器乐曲《花儿与少年》,教材中选用的是管弦乐形式,但对于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很多西洋乐器还不是非常了解。那就可以选用七年级学过的民族乐器演奏的版本进行导入。像这种方式,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又是与教材中不同演奏形式的对比。
  有同学能猜出是青海民歌,这时展示青海地区的美丽风景图片,简介青海的地域特色——花儿会。居住在这里各族群众只要有闲暇的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通过初步感知,学生很快能抓住乐曲的情绪与内容,接着就可以亲自体验,跟着钢琴哼唱,熟悉了旋律。
  先完整地聆听一遍,分辨除了《四季调》旋律以外有没有别的旋律,从而先暂定作品结构为A B A。这时发现,在出现主旋律之前,还有引子部分,由此推出乐曲结构的进展→引子 A B A。
  逐个乐段分析时,学生可以以《四季调》旋律判断出在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音色都不同,那演奏乐器肯定会有变化。自然地可以总结出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验了对歌的乐趣,也发现这种二拍子的击掌方式在进入B乐段时无法进行下去。这时,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很快能够找到答案。再次聆听第二主题,学生会总结出,二拍子的旋律线条是跳跃地(●●●●●●),三拍子是连贯地(~~~~~~);二拍子的节奏是密集的,三拍子是舒展的;二拍子的情绪是活泼的,而三拍子是抒情的。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分析鉴赏,学生的感知与体验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在欣赏B乐段时,我让学生思考:主题旋律也出现了两次,每遍演奏的乐器都不同,第三乐段的长短与第一乐段相比,第一主题只出现一遍,由长笛加花变奏,旋律更加华美,情绪更加活泼了,由此推出乐曲的结构再次发生变化→引子 A B A′。作品的结尾是以强有力的节奏在欢快气氛中结束,这首乐曲的结构完整表示为引子 A B A′ 尾声。
  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花儿与少年》,可以总结出这首作品的特点,让学生知道“花儿”被誉为大西北之魂,也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欣赏教学中的反思
  《花儿与少年》有多种表演版本,如西洋管弦乐合奏、中国民乐合奏、独唱、领唱与合唱、小合唱等。因为音色、节拍对比的体验很重要,怎么样让学生把握好这些,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我有很多思考,也有很多收获。
  我们教师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固定的内容,但也不一定处处都会非常详细的涉及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照本宣科,应该灵活地选取组合。教学中,我始终想遵循音乐审美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比如让学生聆听、辨听、模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同时,在教学设计上,我是想紧扣着我们课题组研究民族音乐教学的主线思想,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总之,教师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出发,运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并获得心灵感悟和情感体验。最后,教师要积极构建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和合作性。
其他文献
摘要:有的同学作文内容空洞、干瘪、甚至虚构、捏造,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从生活中去找素材,认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挖掘真实、典型、新颖的素材,提炼生活,才会写出感人的作文。  关键词:生活;观察;感受;提炼;素材;真实;典型;新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4-012-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
摘要: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物理知识水平,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在物理教学之后,对学生展开物理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但是,教师在选取习题时更喜欢使用一些课外辅导练习册,而忽略了物理教材中的习题资源,其实物理教材中的习题资源也属于一种高效的教学资源,其中涵盖了多种物理知识点,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培养学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蒙胧,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幼稚。因此,在對《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中,教师应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同低段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多种形式和多元活动体验,使《道德与法治》鲜活灵动起来,才能取得育人的实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低年段;道法;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85-1  道德与法治课是
摘 要:为了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申报了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研究课题,课题被立项后,学校积极行动起来,组成了项目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并在专家引领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研究。下一步,项目组将把“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作为研究的方向,力争利用项目研究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稳定进步,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关注,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本文对初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8-008-01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课前,课中来预测学情,因学设教,因生定教,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情;数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69-1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也说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就意味着一种不同的学情。当
摘 要:教育興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本文从研读《陶行知教育箴言》过程中探寻学校教育的真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刻体悟到校长的精神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本文结合自己学校管理工作,从《陶行知教育箴言》一书中提炼并阐释校长应具备的公平理念、德性标准、责任意识、管理策略、创新观念的核心素养,立足校长日常管理工作解读“知行合一”,以期实现校长的成长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同举并重。  关键词:理念;管
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工作的推进使得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也都因此走上了创新和改革的道路,与此同时,德育教育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高,且成了各个科目教学和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本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入手,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摘 要:美术教学游戏化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符合幼儿的天性,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同时也符合学前教育的需求。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的一日生活更是具有游戏化的特点,他们的各种教学活动也应富于游戏化的特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可以使游戏与美术活动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提高绘画水平。  关键词:小班;美术活动;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
摘 要:儿童的同伴交往与游戏密不可分,儿童通过游戏发展结伴关系,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学会与同伴相互理解和帮助,学会协商、合作。中班幼儿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社会性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变化,针对这一特殊时期,基于童心素养理念,探寻有效策略,促进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有效结伴行为。  关键词:童心素养;同伴交往;结伴行为;指导策略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