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s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分析能力。而审美教育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中心。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发现美和体验美的同时,深化对音乐作品内涵的认识,并把它深化为自己对理想追求的自觉行动,从而创造美,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一、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和鉴赏”这一教学领域之所以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其审美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1)培养审美感知,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基础。(2)培养审美情感,包括音乐情感辨别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以及音乐情感理解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发展和深化。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反过来也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水平已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的设备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在音乐会中和学校的音乐课堂里。实际上,学生每天从课堂外接受的音乐信息要比课堂里多得多。这种现象当然是可喜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也给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使音乐欣赏教学显得更加急迫和必要。
  第一,由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和某些音乐的商品化倾向,加之音乐运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某些广告音乐、生活音乐、工业音乐、医疗音乐的应用和推广,使家庭和社会的音乐生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情况,良莠混杂、雅俗交织、美丑难辨。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形势,课堂音乐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给学生的家庭及社会音乐生活以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的审美教育目的。
  第二,由于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思想比较脆弱,容易受不健康的文学艺术、影视等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中学生可塑性较大,因此,引导他们建立正确、高雅的艺术欣赏观,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为学校音乐欣赏教学中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运用多种手段、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中学生情感的发展受到身心发展的制约,在此阶段他们生长发育迅猛,认知水平提高,活动领域扩展,社会交往增多,成年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这些因素促使其生理上的需要和社会性的需要明显增多,使其情感活动也日益丰富和强烈。这个时候他们情感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极容易误入歧途,迫切需要我们运用健康的美育去占领这个阵地,引导其走上正确的轨道。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感投入
  创设情境指根据艺术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艺术欣赏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创设情境,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想象情境,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多媒体的运用能在欣赏交响音诗、音画的教学中一展身手,如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德彪西的《月光》,拉赫玛尼诺夫的《死岛》等,这类用音符当色彩,用旋律当线条的音诗、音画作品,要求欣赏者用听觉去观看心灵之画,这种画“不是表现为可以看见的形象,而是表现为专供心领神会的震动的声音图案”,这些对于艺术修养并不高的中学生来说,要全身心投入并理解,定会有些困难,而运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视听结合“读”懂艺术
  “视听结合”即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借助于同一时代、相似内容的美术作品,充分利用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相结合,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对艺术语言的理解,加快学生“读”懂艺术。例如我在介绍20世纪印象主义音乐美术审美特征时,印象主义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同时欣赏:展莫奈的一幅标题《日出印象》的绘画,当看到画面上晨雾笼罩中日出时的港口景象: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色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觉和活泼生动的情绪感染,画家在光与色的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印象以及周围的气氛,由于印象主义绘画的着眼点在于色彩的变化给人带来的朦胧、飘忽的艺术幻想,因此对所表现对象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内涵便显得不那么重要。让学生看了印象派的绘画再来听德彪西的钢琴组曲《月光》,要求学生有感情地仔细聆听,感觉乐曲中的情景:音乐从宁静的气氛中开始,好似月光浮动的悠缓的旋律,作曲家以清淡的笔调和丰富的色彩性和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幅月色茫茫明净如画的奇幻的景象而使人产生强烈的印象。乐曲第二段与前一段的静态描绘形成对比的是:流水似的琶音背景下,乐曲以短小的乐句群向我们展示了月光动态的另一番景象。乐曲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和弦织体有所变化,全曲在月光下心旷神怡、飘渺如梦的意境中结束。印象主义音乐这些手法像印象派绘画一样,只注重色彩、光线,而不注重轮廓,成为他们表现各种气氛、幻觉、意境的重要手段。
  3.遵循作品情境,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例如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欣赏,从作品本身的情境出发,以作品的情感发展为线索,让学生想象月光下二泉的宁静优美,老盲人的一声叹息,打破了月夜的沉寂,如泣如诉的琴声将阿炳对生活中的不平、愤懑、无奈和憧憬不同感悟揉进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牵动着每一位欣赏者的心。在良好的聆听气氛中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渲染,会让学生内心深处受到无穷的艺术美的感染,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实现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
  4.鼓励艺术创新,引导学生情感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艺术的最佳方式,也是学生自我展示、培养和维持学生兴趣的最好形式。”所以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创新是实现审美主体情感升华的重要手段。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美的氛围和自由的空气是使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并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根本保证;其次,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任何事,参与是成功的一半;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艺术形式,组织有意义有情趣的创新活动是艺术创新的关键。常用的艺术手段有以下几种:用舞蹈、绘画、诗歌表演等来再现乐思;为音乐编排节奏,用打击乐伴奏;用简单的线条画来表达音乐的旋律特征和结构特点;对于音诗、音画作品,绘画和诗歌创作是最好的艺术创新;对于情节性、传述性的作品,表演艺术能充分发挥其活动的创造性;对于舞曲或舞蹈性的作品,舞蹈表演和音乐韵律活动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演能力。
  5.提升教师教学艺术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常可以看到音乐教师的教学语言比较凌乱、琐碎、逻辑性不强而且缺乏感染力,提问指向不明,课堂组织松垮拖沓,教学节奏平均用力,不如文化学科教师那样执教严谨甚至滴水不漏,这是因为教学艺术不成熟的缘故。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本人的独创能力和审美观念在教学中的体现,“亲其师,信其道”,优秀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艺术与教师本身的修养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提高,努力做到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平常注意收集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小知识、小典故,如音乐家的名言、创作花絮、音乐家的生活小故事、著名音乐背景等,适宜时插入教学,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同时,教师的旁征博引也会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增强自身的感召力。从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音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入手,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传达给学生音乐的美,让学生从音乐欣赏中获得对生活的感悟,听出世界的真善美,听出人生的真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学生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就能喜欢上它,并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价值,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核心课程。■
其他文献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对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青年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
新的时期,青少年教育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初中生人格品质的教育,更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本文旨在探讨任何通过人格教育的实际情况,抓好初中生的人格教育。
我队对拖渔轮过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利用原有机械动力方面是比来少的,大部分操作必须依靠人力较担当,特别是在起网中的摇网丝、拉大绠,拉网、放网中的整网投网和处理鱼货中的拣鱼
热能的摄入过多而引起肥胖,并由此导致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我国,这一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样,热能摄入不足,仍是许多不
海洋渔业大生产来到了。由于党的重视,和渔区人民公社化的优越性,今年生产组织准备的较为充实,渔民志气昂扬,大搞技术革新、工具改革,为59年渔捞生产突现更大的跃进创造了条件。水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在教师指导与帮助下,学生自主体验,探索发现,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知识。同时,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以培养,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及科学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  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学贵有疑,探究性学习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主学习就是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巧妙地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随着新课改的逐年实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念逐渐被教师们接受、理解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然而在历史学科教学的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历史学科,对学习历史学科失去了信心。历史学科给他们的感觉是死记硬背、死板乏味,他们根本不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
当前正是海洋捕捞旺汛和海、淡水苗种、养殖生产的重要季节,按照历年的生产规律,第二季度水产产量一般要高于一、三季度,在全年计划产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狠狠地抓紧这个关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