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沉沦的伤逝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言
  作为电影原著的《妻妾成群》,作家苏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旧社会父权制下“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的悲剧命运,那种温馨伤感的气息,使读者从中可以看到《红楼梦》,甚至《金瓶梅》的影子。本文只是围绕着小说的叙事中心人物——颂莲,针对其家庭背景与突变、性格与情绪的变化以及大背景下社会因素与颂莲命运的联系这几点来进行分析与评述。
  二、 造成颂莲悲剧的因素
  1.自身残存旧思想
  五四启蒙知识分子在致力于“人性启蒙”这一主题的同时,也发现了“女性”与人性启蒙有着千思万缕的联系。当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鼓励妇女走出旧封建礼教传统的热潮。女主人公颂莲,作为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的女儿、接受过五四教育的女学生,由于生父茶厂破产自杀,导致其自愿嫁给年近半百的有钱人陈佐千做四姨太。颂莲其实一开始时就背离了五四新思想,与五四时期大多“新青年”相反,颂莲这个“新女性”几乎是自觉成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她的干练坚决成为她走向绝望之路的原动力。
  嫁人并非颂莲当时唯一的选择,“当继母后来摊牌,让她在做工和嫁人两条路上选择时,她淡然地回答说,当然嫁人。继母又问:“你想嫁个一般人家还是有钱人家?”颂莲说,“当然是有钱人家,这还用问?”颂莲为何没有选择就业,以寻求经济、人格自主的机会?她何以非得为此买卖性的婚姻而冒险呢?千年以来的“三从四德”已不自觉融入颂莲的血液里,不是一两次文化运动可以扭转的,不是洋文化轻易能改变的。而且“性格决定命运”,颂莲后来的悲剧性命运不能不说是自身对男权的依附性所造成的。
  2.“自杀”式青春终结
  颂莲选择走入婚姻,但方式却是“扼杀”自我。如与陈佐千初次见面时,她要求一盒蛋糕,插上十九根蜡烛。“颂莲就长长地吁了口气,噗地把蜡烛吹灭。陈佐千听见她说,提前过生日吧,十九岁过完了。”说出告别过去的言论。及初入陈府时,从仆人眼中看到“在秋日的阳光下颂莲的身影单薄纤细,散发出纸人一样呆板的气息”。可见,颂莲为了求生存而选择婚姻,为选择婚姻而将自我“扼杀”,如此才显出“纸人”的意象。
  无忧的青春自我了断在十九岁,“以夫为纲”的金丝雀生活始于十九岁,同时也埋下了日后与陈家公子飞浦相遇时,追求人生幸福的本能自觉地被唤醒后无法如愿的悲剧。
  3.陈佐千的绝对统治地位
  颂莲与陈佐千的婚姻不是基于心理的契合与真挚情爱,而是性欲的发泄。陈佐千选择妻妾的角度,从下列引文可知:“颂莲果然是他想象中漂亮洁净的样子,而且那样年轻。”“你最喜欢谁?颂莲经常在枕边这样问陈佐千,我们四个人,你最喜欢谁?陈佐千说那当然是你了。毓如呢?她早就是只老母鸡了。卓云呢?卓云还凑合着,但她有點松松垮垮的了。”由上述引文可知,陈佐千对妻妾的宠爱,只在乎是否年轻貌美。等时日既久,风华不再,色衰爱迟时,陈佐千则另觅人选代替。
  从文本我们可以推论出,故事发生于封建制度瓦解初期,那时男性占据权力结构中的支配地位,男性将女性物品化,便是使得“多女侍一夫”合法化的罪魁祸首。
  4.社会因素
  旧社会里,女人似乎注定扮演着悲剧的角色,“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作品里所有女性都是不幸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更可悲的是,当时的女性就如颂莲、毓如、卓云等,似乎淡然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现象,无力也不想去做任何抗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女性家庭观,使颂莲从一开始就走向了其人生悲剧之路。风华正茂的十九岁,她的人生结束了,不是生命上的结束,而是心灵上的结束:以后不会有少女的浪漫,有的只是尽力献媚争宠的悲凉而已。这一点颂莲是有认知的,不管是对飞浦说的“一本也没有,书现在对我没用了”,或是稍后和梅珊对谈时说的“女人到底算个什么东西,就像狗、像猫、像金鱼、像老鼠,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等语句中都可看出她明确了解自己心灵上的人生已然枯竭的事实。
  三、结语
  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封建保守的礼教制度与压迫女性的陋俗比比皆是,如苏童笔下的颂莲者更是数不胜数。上文所言,除了是文本的分析外,想表达的便是男权主义社会的不公、妻妾并蓄制度的不可取、女性自我觉醒的必要性,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庆幸的是现代女性较之以往的女性享有更多的自由与平等,否则颂莲的故事是否会重演在你我的身上,就很难下定论了。
  
  参考文献:
  [1]苏 童.苏童文集——婚姻即景[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2]王绍玺.小妾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3]潘文峰.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指向:解读《妻妾成群》[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其他文献
摘要:实习是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点实践环节,针对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已有的实习模式与特点、实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已实施的举措,作者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冶金行业对创新型冶金工程人才的需求。  1.冶金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现状  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办学六十年以来,在实习实践环节中,为巩固学生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冶金工程专业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如何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要旨,快速融入这场课堂大改革中,已成为放在所有音乐教师面前最为紧迫的话题。本文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解说了在音乐课堂中引进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意义及具体方法。  关键词:探究学习;音乐课堂;课程改革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欣赏课的首要教学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
摘?要:所谓“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聋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整合,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真正地陶冶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实践;生活化  一、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语言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
很多老师都说,准备公开课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磨炼的过程。这次我真正感受到了这种磨炼。我选择的课题是《绘制自选图形——美化电子小报》,看似简单,准备时才知道要上好它并不容易。这节课主要通过绘制自选图形对低碳小报的美化,达到熟练应用“绘制自选图形”编辑、排版技能的目的,并在实际制作小报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这堂公开课准备阶段,我收集了很多素材并整理分
摘要: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育幼儿这一观念一直影响着幼儿园的童话欣赏活动,教师在童话欣赏教学中走入只重视童话的教育作用的误区。教育作用是童话的功能之一,但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幼儿园童话欣赏教学中应该重视童话的审美作用,充分挖掘童话的美,引导幼儿感受美。  
先看高考真题。  1.(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
摘 要:本文从性心理和人格发展关系的一般原理出发,以海南软件职业技術学院的实践案例为基础,分析了大学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作了说明,提出引导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性心理;人格    一、个体性心理发展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人性心理的发展主要经历这六个阶段:①口唇期②肛门期③生殖器期④潜伏期⑤
[原文]  徽州道上  文/吴泰昌  傍晚必须赶到屯溪。主人刚沏的新茶喝了二道,还那么青绿,就不得不傍杯启程了。皖南晴雨不定,早上还是大晴天,这会儿变脸,下起雨来。离开家乡近三十年了,北方的干燥却不曾使我忘掉家乡雨丝的记忆。中学时,每当春秋远足郊游,最怕的就是阴雨天,晚上睡觉也不踏实,担心屋檐的滴答声。那时我尚未尝过失眠的滋味,一觉睡到天亮,心里有事,四五更时会自然醒来,揉着惺松的眼睛到天井里去仰
2011年高考全国卷亚第21题、2005年湖北卷(理科)第21题和2002年江苏卷(理科)第20题均为圆锥曲线与四点共圆相结合的高考题.由于试题难度大,知识面广,因而同学们解答较困难.为攻克这一难点,帮助同学们掌握解析法证明四点共圆的方法,本文现以一道调研试题为例说明如下,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题目:求证:两椭圆b2x2 a2y2-a2b2=0和a2x2 b2y2-a2b2=0的交点在以原点为中
2010年开始,中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在内地有关省市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2010年,12个东中部地区较发达省(市)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负责招收教育、卫生、新能源等十大专业类别3000名西藏学生。  在此背景下,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接纳了第一批98位西藏学生,在校学习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专业。在内地西藏中职班在校学习的三年时间中,针对新的教学对象、针对教学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