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诗” 以意逆志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看高考真题。
  1.(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
  解析:“一窗间”指画幅不大,而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1)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2)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看到许道宁一幅山水画时的感受。美学家孔寿山《中国题画诗大观》评价道:诗人从大处着眼,略去细小景物,写晚秋的高山危石,野水远岚,展示这幅名画的气势和艺术境界。尾联颇有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境。
  古诗今译: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境界,如今却画在尺幅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里,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画中蕴含着不寻常的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2.(201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②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③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题目已告知“对比”手法,就在前六句中找到即可。“终年”和“寸诚”是一长一短对比,“细石”与“大海”是一小一大对比,“功难”与“命轻”是一重一轻对比:这些对比应该容易找得到;至于各种对比的效果,即与精卫形象的对接,是一个难点,要靠同学们自己体会了。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
  答案:①独抒己见,不随大流;②但求尽力,不计结果;③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答题思路上,一联一种态度:“人皆”联,“人皆”“我独”表明的是独持己见的观点;“岂计”联,“岂计”“惟应”表明“尽此生”的重要;“何惭”联,“何惭”“不著”表明不求显名的态度。三联重心都在后一句。报雠:指采取行动打击仇敌。
  那么,我们具体如何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呢?常用方法有二:(1)知人论“诗”,即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2)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作者作品之“志”。
  先说知人论“诗”。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如朱淑真的《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中,作者的孤寂情感从诗歌表面信息中较难分析出来。但假如我們了解作者生平,就能精准把握本诗感情了。朱淑真出身于仕宦之家,出嫁后随夫宦游异乡,因婚姻不遂素志,抑郁而终。正是由于这样的人生境遇,她的诗多写个人寂寞生活,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孤独。又如盛唐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中,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气象,在知识分子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再看以意逆志。
  这种欣赏方法,既尊重读者的主体意识,又强调不能背离作者作品之“志”。为准确“逆志”(即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观点态度),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1)固定的意象包含着固定的情感。在古诗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常常是相通的。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愁怀忧思”,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等等。(2)固定的事象——典故包含着固定情感。典故是诗歌中运用的典型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着人们相对固定的情感、观点。例如“楼兰”,《汉书》中记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代指建功立业。此类常用典故,还有化碧、鸿雁、南冠、散木、青鸟等。(3)抓“诗眼”(关键词),吃透诗歌情感与作者观点。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用极少的文字在极短的篇幅里尽可能地表现丰富的内容,这就要求作品特别讲究语言的凝练,讲究一字传神,于是便有了“诗眼”之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诗眼是洞察诗词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比如2013年高考北京卷考查了李白的《古风(其十)》,在这首诗里,李白塑造了鲁仲连倜傥风华、功垂青史、高洁淡泊的形象,从“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等层面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末二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中的“澹荡”一词,就是诗眼所在,它揭示出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渴望建功立业而又热爱自由、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此外,还应注意古诗中情感的复杂性。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复杂的情感因素。同时,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取向、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不乏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首联“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4分)
  答:
  (2)作者为什么遥望“海西头”而要把热泪、愁思寄给扬州旧友?(4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 ①陈琳:汉末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归附曹操,曹操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②铜雀:铜雀台,在邺都,曹操所建。
  (1)“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中,诗人用“应”和“始”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请对“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一联作简要赏析。(4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 《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1)这首诗末句如果不写“犹是深闺梦里人”,而写妻子痛哭于道、遥祭亡魂,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
  答:
  (2)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认同前人的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宋)宗泽
  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注]伞幄:将军的仪仗。
  (1)“水长山远路多花”一句,表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答:
  (2)宗泽为南宋抗金名将,前人诗评多赞此诗有“大将风度”,请你对诗中表现出的“大将风度”作简要评析。(4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3分)
  答:
  (2)下片前兩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答: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4分)
  答: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 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②,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 ①接淅: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说孔子离开齐国的途中淘米烧饭,不等把米淘完、沥干,带起就走,言其匆遽狼狈之状。②梦得:指中唐诗人刘禹锡。
  (1)上片“与君同是江南客”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下片写对苏伯固的勉励,其中“君才如梦得……谁谓古今隔”表达的是什么意思?(4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谢 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1)“杨柳绿阴浓”一句有什么妙处?(4分)
  答:
  (2)下片分写了哪两个层次?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情绪?(4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水调歌头·盟鸥①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其他文献
摘 要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精讲精练,压缩教师在课堂上的“讲”的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讨论、练习、反思的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文章就数学教学中实施“精讲精练清为本”的一些做法作了阐述。  关键词:优化;高效;“精讲”;“精练”;“清为本”  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摘要:新课改下的教学是全面创新的教学,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措施,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对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提高自己教学的创新能力。本文着重对中职财会专业课堂创新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财会专业;课堂创新;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众所周知,创新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在于课堂教学有一套可操
一、课程体系的创建  在船舶电气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课程体系建立有难度,因为本课程旧的教学体系被完全打破,旧的教学内容全部被淘汰,新系统的教学体系没有形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必须依靠自己探索,并在探索中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船舶电气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试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逐渐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满足企
摘 要:本文从学生被罚跪说起,抓住目前中小学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目前屡禁不止的体罚性教育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和严肃的批评,说理透彻,一气呵成,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关键词:教育;体罚;批评  2012年11月1日,《南方日报》报道:一个“学生被老师罚跪”的帖子在各大论坛迅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围观:近20名十四五岁的男孩被老师要求双膝跪在操场上……这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
摘要:本文以福建省泉州市泉中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泉中职业中专学校”)的服装专业为例,在围绕企业岗位设置课程、制定职业化的课程标准、编写和采用岗位实训教材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以响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对中职课改的号召。  关键词:中职课程改革;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服装专业  按照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决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
摘要:实习是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点实践环节,针对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已有的实习模式与特点、实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已实施的举措,作者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冶金行业对创新型冶金工程人才的需求。  1.冶金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现状  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办学六十年以来,在实习实践环节中,为巩固学生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冶金工程专业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如何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要旨,快速融入这场课堂大改革中,已成为放在所有音乐教师面前最为紧迫的话题。本文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解说了在音乐课堂中引进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意义及具体方法。  关键词:探究学习;音乐课堂;课程改革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欣赏课的首要教学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
摘?要:所谓“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聋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整合,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真正地陶冶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实践;生活化  一、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语言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
很多老师都说,准备公开课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磨炼的过程。这次我真正感受到了这种磨炼。我选择的课题是《绘制自选图形——美化电子小报》,看似简单,准备时才知道要上好它并不容易。这节课主要通过绘制自选图形对低碳小报的美化,达到熟练应用“绘制自选图形”编辑、排版技能的目的,并在实际制作小报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这堂公开课准备阶段,我收集了很多素材并整理分
摘要: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育幼儿这一观念一直影响着幼儿园的童话欣赏活动,教师在童话欣赏教学中走入只重视童话的教育作用的误区。教育作用是童话的功能之一,但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幼儿园童话欣赏教学中应该重视童话的审美作用,充分挖掘童话的美,引导幼儿感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