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激发学生兴趣、抓住知识联系、紧扣教学疑难、掌握提问的技巧来提高提问的实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提问 误区 兴趣 技巧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以及学生之间的提问。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效果。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但是如今一些教师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提出的问题不科学,存在一些误区:①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空泛,缺乏思考的价值。这类空泛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而且会养成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②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超过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学生在接连答问失败后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形成焦虑、胆怯的心理,与教学无益。③提出的问题不分主次,过于繁琐。一节课安排了很多问题,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无暇独立思考,更不可能质疑,混淆了教学重点。④提出的问题雷同,毫无新意。这类问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厌学。
由此可见,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常见的是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巧妙提问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量分散。如果将提问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心理期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
我在教学《广玉兰》时,课始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肯定见过不少花草树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一问,让学生跃跃欲试。作为花木之乡的学生,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所以交流时精彩纷呈。课尾,我又提问:“广玉兰不仅幽香、纯洁,还有无比旺蛊的生命力,那还有哪些植物也和广玉兰一样?”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储备一下子挖掘了出来,许许多多的植物马上映入眼帘,白梅花、栀子花、荷花、梨花……学生们争先恐后赞美它们的品性。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二、抓住知识联系,精心提问
语文知识内在的连贯性很强,呈螺旋式上升,新知识一般都要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和延展。所以,教师就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选准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提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思维支点。
教学《船长》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了解了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千钧一发的时刻,船长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这时我及时提问:“这时哈尔威船长在大家脱险之后,可以和大家一起登上小艇的,那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学生展开讨论,有学生觉得船长的牺牲是没有必要的,他完全有机会逃生。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尊重生命,自己的生命也一样。但我也让他理解船长,19世纪的英国,船长怎能弃船而生呢?这是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决定的,这是他所处的行业规则所决定的。在哈尔威船长心中,船长就应该与船共存亡,他是不会抛弃诺曼底号独自逃生的。这时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的可贵品质以及他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教师这时的提问不在多而在精,往往只要一个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
三、紧扣教学疑难,适时提问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从课文的知识结构出发,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有意识地捕捉问题的“契机”,在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进行设疑问难,将提问直指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弯处、策略的争执处,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掌握提问技巧,提问创新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所喜闻乐答。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还应该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
1.耐心等待。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时不能及时回答上来,这时要给他们留一些思考的时间。
2.合理追问。适时恰当地追问会使学生逐渐到达问题的本质。
3.学会倾听。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仔细地倾听,以便作出及时评价。
4.积极的评价。学生的回答有时会不尽如人意,这时教师要有敏锐的感觉,及时发现其中的“闪光点”,给出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灵活运用提问的方式。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灵活地提问。
课堂提问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的精彩不在于教师表演得有多精彩,而在于教师能够精心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问题,把握提问的技巧。只要不断实践,不断学习,就一定能成功。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提问 误区 兴趣 技巧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以及学生之间的提问。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效果。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但是如今一些教师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提出的问题不科学,存在一些误区:①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空泛,缺乏思考的价值。这类空泛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而且会养成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②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超过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学生在接连答问失败后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形成焦虑、胆怯的心理,与教学无益。③提出的问题不分主次,过于繁琐。一节课安排了很多问题,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无暇独立思考,更不可能质疑,混淆了教学重点。④提出的问题雷同,毫无新意。这类问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厌学。
由此可见,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常见的是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巧妙提问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量分散。如果将提问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心理期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
我在教学《广玉兰》时,课始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肯定见过不少花草树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一问,让学生跃跃欲试。作为花木之乡的学生,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所以交流时精彩纷呈。课尾,我又提问:“广玉兰不仅幽香、纯洁,还有无比旺蛊的生命力,那还有哪些植物也和广玉兰一样?”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储备一下子挖掘了出来,许许多多的植物马上映入眼帘,白梅花、栀子花、荷花、梨花……学生们争先恐后赞美它们的品性。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二、抓住知识联系,精心提问
语文知识内在的连贯性很强,呈螺旋式上升,新知识一般都要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和延展。所以,教师就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选准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提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思维支点。
教学《船长》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了解了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千钧一发的时刻,船长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这时我及时提问:“这时哈尔威船长在大家脱险之后,可以和大家一起登上小艇的,那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学生展开讨论,有学生觉得船长的牺牲是没有必要的,他完全有机会逃生。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尊重生命,自己的生命也一样。但我也让他理解船长,19世纪的英国,船长怎能弃船而生呢?这是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决定的,这是他所处的行业规则所决定的。在哈尔威船长心中,船长就应该与船共存亡,他是不会抛弃诺曼底号独自逃生的。这时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的可贵品质以及他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教师这时的提问不在多而在精,往往只要一个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
三、紧扣教学疑难,适时提问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从课文的知识结构出发,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有意识地捕捉问题的“契机”,在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进行设疑问难,将提问直指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弯处、策略的争执处,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掌握提问技巧,提问创新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所喜闻乐答。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还应该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
1.耐心等待。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时不能及时回答上来,这时要给他们留一些思考的时间。
2.合理追问。适时恰当地追问会使学生逐渐到达问题的本质。
3.学会倾听。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仔细地倾听,以便作出及时评价。
4.积极的评价。学生的回答有时会不尽如人意,这时教师要有敏锐的感觉,及时发现其中的“闪光点”,给出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灵活运用提问的方式。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灵活地提问。
课堂提问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的精彩不在于教师表演得有多精彩,而在于教师能够精心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问题,把握提问的技巧。只要不断实践,不断学习,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