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入资公办职业学校的制度体系构建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H省某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案例分析表明,当前制约民间资本入资公办职业学校的主要障碍在于民间资金的盈利性与教育事业的公益性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有关兼顾利益相关者的政策诱导机制缺失,以及企业参与公办学校办学的行为失范等方面。推进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与公立职业学校的合作,必须加快建立民间资本入资公立学校的利益回报制度、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制度、教育运行的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合作办学的现代管理制度。
  关键词 民间资本;公办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3-0055-0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实行教育投资一元化体制,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长时间处于短缺状态。在我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使民间投资在促进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保障,有关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成功案例仍然较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1]。同时也强调,“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适应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企业等民间资本参与公办学校的制度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H省某中职学校(以下简称案例学校)与一民营企业合作(以下简称合作民企)的失败案例,探讨了民间资本入资公办职业学校的制度建设问题。
  一、案例概况
  案例学校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隶属于H省某设区市,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也是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00余亩,拥有教职员工200多人,开设信息工程类、机电工程类等10多个专业,在校生总数近5000人。学校常年开设各种短期培训班,每年为社会培训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3000人次以上。由于办学业绩突出,学校曾荣获省、市级文明学校、办学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的骨干力量,案例学校的改革发展得到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市政府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制定了案例学校发展规划,决定利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机遇,实施多方筹资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在现有基础优势的基础上,再造新的发展优势,培植本市乃至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
  案例学校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当地政府明确的政策导向,有效激发了当地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经过多次协商,学校很快与当地一家民营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建设项目分为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两部分。其中,教学设施按BT(建设—移交)模式,由合作民企投资建设,项目完工后转交学校管理。学校按法定审计机构核实后的投资总额,用10年时间还清合作民企投资本金及利息;学校现有学生公寓、餐厅、超市、浴池等后勤服务设施,经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法定程序组织评估后,由合作民企出资一次性买断50年经营权。与学校发展规模相配套的新建后勤服务设施,实施BOT(建设—经营—转让)建设模式,由合作民企出资建设,并拥有50年的经营权,期满后产权归学校所有。
  由于合作协议操作过程严谨规范、公开透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认为该合作将是案例学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加快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育和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为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市政府将案例学校扩建项目列入H省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市级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工程、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以及全市“十大”民生工程等,决定给予全方位支持。
  在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项目合作协议很快得以实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进展却屡屡受挫。合作民企以2000万元购买学校后勤服务设施之后,由于缺乏必备的服务业经营及学生管理经验,加之与校方沟通较少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等原因,学校后勤服务出现了明显的混乱状况。学生宿舍脏、乱、差现象极为普遍,食堂饭菜质次价高,学生与后勤服务人员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招致了社会各界对合作企业的不满。此外,案例学校近年来出现“招生难”状况,学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合作民企难以再看到投资盈利的前景,迫于经营状况及社会舆论的压力,在履行合作协议近两年之时,主动与学校协商,将后勤服务设施交还学校。案例学校也迫于社会观感及社会责任,给予了及时接收。至此,一个曾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校企合作协议宣告终止。
  二、案例分析
  自合作协议签订到终止的两年时间里,无论是案例学校还是合作民企以及社会各界,均经历了从高度期盼到极度失望的落差,也引起当地政府决策人员的深刻反思。原本一项被当地政府认可、社会各界赞同的校企合作协议,为什么在运行两年之后夭折,而且还让合作双方都经历了阵痛?笔者认为,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合作协议之所以履行失败,关键在于当前各级政府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的制度供给严重不足。
  (一)制度缺失导致民间资金的盈利性与教育事业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社会公益事业,其管理与发展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效益[2]。而民间资金(善款除外)的根本属性决定了其投资行为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本案例利用民间资本来促进国有公办学校的发展,特别重视缓解公立学校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有益方面,但忽视了民间资本投入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质,未能对合作民企投资的盈利性与职业教育公益性之间存在的矛盾予以调适,自然会导致校企合作走向失败。   (二)制度缺失导致公立学校对民间资金的吸引力不大,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的信心不足
  国家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对公办学校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转换运行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对参与公办学校办学的社会力量进行鼓励,是调解民间资金的盈利性与教育事业公益性之间矛盾的关键。在政府对有关利益相关者的政策诱导机制缺失,对民间资本入资公立学校毫无利益保证的前提下,投资者必然会担心自身利益受损,缺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的信心和决心。本案例合作民企鉴于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难以盈利的情况,为避免发生更大的利益损失,自然会退出合作。
  (三)制度缺失导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的行为失范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和经营主体,衡量绩效指标多以利润为主[3]。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合作企业极易将办学行为转化为经营行为,将服务过程转化为盈利过程。本案例合作民企购买学校后勤服务设施之后,由于过于追求利润导致出现了学生公寓服务质量降低、食堂饭菜质次价高等现象。对于学校,由于后勤服务设施经营权已经彻底转让给合作企业,无力再进行相关方面的协调和管理。而政府监管部门仍将之视为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范畴,监管措施未能及时到位。所有这些,必然导致合作企业侵害学生利益状况的出现,引发各种纠纷和矛盾。
  (四)制度缺失导致学校与合作企业的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存在的冲突难以化解
  企业资本入资公办学校之后,学校由一个办学主体转化为两个办学主体,产权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合作企业往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自身发展逻辑,追求利益最大化,凡是与利润无关的活动常常被排斥或忽视;公立学校则固守教育的一般规律,希望在获得企业资助的前提下保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反对企业过度介入[4]。本案例表明,本来融为一体的教育服务被割裂为教学服务与后勤服务两部分,形成了两个名副其实的办学主体,导致双方更倾向于自我功能的发挥而相互排斥。本应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双方却在矛盾中很难达到协调一致,实现互利双赢,合作关系自然难以持久。
  三、对策建议
  制度建设促进教育发展的功能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宏观层面表现为有效的制度环境及制度安排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博弈主体的交易成本;微观层面则表现为能够有效化解市场经济中的基本问题[5]。制度创新是一种生产关系的调整,可为民间资本入资公办职业学校提供客观条件,协调公立学校与企业等社会力量间的合作关系。同时,制度建设也会把阻碍合作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多停留在解决学生实训及顶岗实习等浅层次合作上,校企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深层次合作机制尚未建立[6]。校企合作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必须解决的难点[7]。
  (一)加快建立民间资本入资公办学校的利益回报制度
  民间资本入资公办学校,等于学校的一部分实现了民办,理应适用于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关于民办学校的投资人取得回报的规定。同时,由于教育具有收益缓慢的特点,不像其他企业产品投入市场后马上就可取得效益回报。因此,政府应根据教育产品的社会效应和溢出效应,在强调教育公益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民间资本的盈利性要求,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民间资本入资公立学校效益回报制度,对民间资金因投入教育事业而产生的利益损失予以适当补偿,使民间投资实现保值增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转,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建立民间资本入资公办学校的法律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尚未为非政府资金入资公立学校立法,直接影响了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与公立学校的合作。我国《公司法》第5条规定,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可见,不管采用何种手段,包括以加强社会责任的名义,强迫企业不求盈利甚至以牺牲盈利为代价入资公立学校,都是不可能达到的[8]。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政府有关合理回报确定的依据以及获取的办法却迟迟未能出台,制定民间资本入资公办学校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已成当务之急。此外,现行法律对民间资本投资公立学校后如何撤资,财产如何转移及其增值资产如何处理等问题均缺乏明确规定,亟待完善。
  (三)加快建立民间资本入资公办学校的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等社会力量与公立学校合作办学,既是不同性质的独立法人间的利益合作,也是不同行业间的社会合作,更是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教育延伸、社会协调发展等的多维度合作。民间资本入资公办学校后,有效调整了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加快推进面向市场办学的改革步伐。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应建立完备、高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服务、协调、监督和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公平处理国家、投资者及学生各方的合法权益。
  (四)加快建立企业资本入资公办学校的规范运行制度
  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私人效应能很快得以体现,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公立职业学校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和实力,对企业等民间资本更具吸引力。在履行合作办学协议时,公立学校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现代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办学体制与机制。民间资本入资公办学校后,校企双方应及时成立学校董事会等管理机构和学校运营执行机构、监管机构,使合作双方能够融为一体,以此保证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确保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A01-zcwj/201008/xxgk_93785.htm1.
  [2]蔡中宏.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兼论高校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科学·经济·社会,2008(2):101-105.
  [3]柏晶.校企合作举办高等学校的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谢臣英.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与功能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36):14-16.
  [5]杨秀萍.公立高校合作办学:社会资本引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6-49.
  [6]刘存刚.美国校企合作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7(32):67-68.
  [7]袁新文.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如何真正“水乳交融”[N].人民日报,2010-05-14.
  [8]王远东.论共识基础上的校企合作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60-62.
  Construction of System for Introducing Non-governmental Capital into Public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Case Analysis on 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H Province
  WANG Xuan1,2, YAN Zhi-li1
  (1.Research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其他文献
进入冬季,气温骤降,加上连日阴雨,同组老师都在上室内理论课,我挺厌恶室内课,阴雨稍停,便带学生直入操场,操场上只剩下跑道和草皮,由于是半途而来,因此,两手空空,来不及准备器材,真的成了“无米之炊”的体育课。于是,我带着学生一路纵队在草皮上、跑道上,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热身慢跑,我以为慢跑会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却一改常态,表现异常兴奋,跑速一直保持匀速,且有学生主动提出要当“排头”,我便让出“排头”,带
摘 要 中外合作市场营销专业是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博士山TAFE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之一。该项目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基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设计阶梯或课程体系,基于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设计,职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并遵循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设计理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操作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中外合作;TAFE;课程体系;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忽视90后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仍采用传统的德育方法,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对于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的高职院校而言,如何顺应教育形势和教育对象的变化,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发展趋势,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的德育实际需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已然成为当下最重要和艰巨的任务。  一、样本选取与方法选择  为保证调研数据的全面性以及结果的可靠
摘 要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和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重要举措。从评审指标体系的视角审视高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其要体现强大的专业教学支撑性和广泛的社会服务覆盖面,以及多层次宽领域的学习服务对象。在共享课建设中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资源的整体框架,并与地方企业合作,凸显资源的地域特色,紧跟前沿理念与标准,彰显课程资源的先进性。  关键词 高职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县域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对其来说,改革的诉求更为强烈,  改革的任务更为繁重。  实践已经证明,加强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维护城乡间职业教育的均衡,有利于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改革”为总基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县
全民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主导的国际社会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全民教育坚持人人都有受教育权利的原则,主张要满足所有儿童、青年及成人的教育需求。在全民教育发展的初期,国际社会普遍将全民教育的重心放到基础教育上。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和技能开发也成为全民教育的核心关注领域。其基本主张是,全民教育不仅要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获得最基本的
摘 要:自拉丁舞从国外传入我国以来因其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得到了推广与普及并在培训市场中蓬勃发展。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拉丁舞在培训学校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科学推动拉丁舞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各方面来发现并解决问题,试图为促进各培训学校拉丁舞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拉丁舞;发展;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1月15日相关媒体报道,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员会(CBSE)日前批准开设一批技能导向的职业课程,涉及零售、安全、信息技术和汽车技术等行业,计划于2013年夏季在中等教育学校中实施。为支持课程实施,该计划还提出为教师培训提供资源和指导。新课程的开设以中央政府的政策为依据,旨在通过中等和高等教育提高人口的技能水平。
摘 要:“同课异构”因其有效的类比性、研究性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研修活动中。本文以水平四七年级“远撑前滚翻”为例,通过分析不同教师针对该教材进行的“同课异构”,探讨“同课异构”在促进体育教师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学风格、教科研能力等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同时对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同课异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农民工教育培训不仅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收入,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其市民化。目前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地方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理服务不到位、培训内容脱节等问题。为此,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根据城镇化、工业化的要求,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搭建农民工教育培训服务平台。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