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情,丰富感知体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自身的学情是他们认知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只有在了解学情的情况下进行备课,才能使课堂顺畅且有效。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学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通过感知角、比划角、画角,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学情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24-01
  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他们对角的认识存在着4大误区:(1)混淆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认为墙角、桌角就是角;(2)对角的认知停留在“点”上,在指“角”的过程中往往只指出了点;(3)认为“角”是封闭的平面图形,他们描出了长方形或三角形这样的图形;(4)对角的本质认识模糊,认为角的两边不一样长。
  针对这样的学情,笔者进行了尝试性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对症下药,由具体到抽象
  受生活中的“角”的干扰,学生对数学中的“角”存在理解误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直面这样的学情,消除学生“角是一个点”或者“角是一个封闭图形”的错误表象。
  师(出示一块三角板):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中的角。这块三角板上有角吗?
  生1(分别指着三角板上的三个点):这是第一个角,这是第二个角,这是第二个角。这块三角板上一共有三个角。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把三角板上的三个顶点描在黑板上):你们认为这是角吗?
  生2:不是,这只是三個点。
  师:那么三角板上的角到底在哪里呢?
  生3:三角板的一条边和相邻的一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角。
  教师机智地从学生的错误认知入手,带领他们拨开角的外衣,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的区别。通过进一步引导他们比划角,让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建立起语言描述的角和具体实物角之间的联系,为后面进一步抽象角的本质奠定表象基础。
  二、丰富体验,建立角的本质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一蹴而就,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体验时间,让他们经历数学概念本质的剥离和抽取过程,逐渐地在头脑中抽象出“角”。
  师:每个角都是由一个点和两条直线组成的,那么这个点和两条线分别叫作什么呢?我们又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记录这个角呢?请大家自己阅读数学课本。
  生1: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线叫作边。我们可以在这个角的两条线之间画上一条弧线,再标上数字“1”,就记作∠1,读作角1。
  师:真棒。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个角,然后把你刚才想象的角用尺子画在练习本上。
  (投影仪上展示不同学生画的角)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位同学画的角,这些角张开的大小不同,张开的方向不同,两条边的长度不同,但它们都是角,为什么呢?
  生2: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请你在下图中数一数有几个角,并用角的符号标出来。
  生3:第1个图有1个角,第2个图有3个角,第3个图有0个角,第4个图有5个角。
  师:第1个图形不是有3个角吗?
  生3:因为角的两边都要是直的,而这条是弯的,所以它不是角。
  学生在闭上眼睛想角、画角的活动,培养了自身的空间观念;在平面图形中数角,让学生对角的本质属性有了高度的辨识。
  三、慧眼识角,联系生活实际
  当学生学习角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带着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师:你能举例生活中的角吗?
  生1:剪刀的交叉部分是角。
  生2:时钟里也有很多角。
  师:荡秋千时也存在角。如绳子静止时的位置和向后荡到最高时的位置形成了一个角。除了这个角,还能形成其他的角吗?
  教师结合生活中荡秋千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动态形成过程,即一条射线绕着它的顶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作角。这为后续学习“角的再认识”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这节“角的初步认识”课上,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基础,从实物角中抽象出数学角,通过比划角、画角等操作使学生真正认识角,积累认识图形的数学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责编 吴美玲)
其他文献
[摘 要]“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的发端,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接触代数学领域的知识。在教学前,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横向比较、纵向联系,而且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铺垫、渗透,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关键词]字母 备课 思考 符号意识 数量关系 问题情境 比较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的两类习题(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为例,介绍一种指导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一填、二标”法。  例1: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份有多少千克?  学生读懂题后,指导学生填空:( )的(一)是( )。学生很容易填出:(体重)的(4/5)是(水分)。此时,学生已完成了第一步
[摘 要]“他心想象”能力是指能跨越年龄和性别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教师利用班组串换机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形成“学生与父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他心想象”能力,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关键词]他心想象;班际互访;教学实践;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55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的内在关联,把握知识内容和学情的有效联结,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把握内容 数学理解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32  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有这样一道例题:“一盘草莓(6个)平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这盘草莓的几分之几?”学生给出的答案不
[摘 要]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能够充分揭示问题的本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经历充分探索规律的过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画图、计算、验证、分类归纳,抽象概括出研究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揭示钉子板上多边形蕴含的秘密,对规律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入、完善。  [关键词]直观感知 几何直观 数学规律 抽象概括 合作探究  [中图
[摘 要] “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使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作图作为一项重要数学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和发展。在“画角”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分类指导,让学生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相结合进行作图,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作图经验。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画角;作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学好百分数对学生今后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从生活入手,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感知百分数,在对比建构中深化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  [关键词]百分数 感知 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6  “百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
[摘 要]学生的错例千千万,研究学生的错例有利于教学的改进。以五年级“小数除法”单元中学生的一个错例为例,在分析错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从而提出系统策划、主动建模、方法指导的教学改进策略。  [关键词]错例;除法意义;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04-02  一提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师脑海中肯定就会闪出一个
[摘 要]真学课堂就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堂。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从拓宽数学思维、共创真学课堂的角度,让学生在自主创造中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在观察比较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在“真学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用字母表示数;数学思维;真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運用“分类思想”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是用一种数学思想来指导具体的课堂走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的根据是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教学难点,以及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本质。教师让学生先通过图示式分类展现真实想法,再让学生结合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名称由来,以及分数的除法意义来理解分类的依据,然后在运用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内在联系的练习中深化知识,最终实现对真分数与假分数概念的过程性理解。  [关键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