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育涉及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正面临由于生源素质整体下滑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如何应对中职教育生源的变化以及着重应解决的几个方面问题。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教育 生源素质
  
  中职计算机教育在我国中职院校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现在中职院校入学门槛越来越低.造成生源素质整体下滑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也不高,目前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当地教学条件有限,许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根本不了解,面对生源的这种变化,如果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就会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学生,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中往往导致很少的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扩大了落后面,导致了大多数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过低地估计学生的认知能力,往往导致大部分学生上课无事可做,使学生对教师能力怀疑,学习效果严重下降。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学对象的变化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那么,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针对中职教育生源的变化,我们计算机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做如下几个方向的工作:
  
  1对学生要树立信心
  
  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要相信中职学生中的绝大多数还是对自身未来充满希望的,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将来可以找一份工作,立足于社会。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人人成才”的人才观,这些学生在应试教育中落后了,但不等于在其他能力上同样落后。自古就有“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具有某一方面的潜能,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尊重学生的劣势,鼓励发扬闪光点,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中职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自主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习进步的动力。其实计算机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比较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上要在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教学方式上下功夫。例如学习枯燥的排版知识时,可以用创作精美贺卡这件有趣的事中来学习,又如学习难学的程序设计时用编制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程序为开始。在教学中还尤其要注意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并鼓励学生互帮互助,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
  
  3能力定位应强调应用,开展实例教学法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对学生能力有一个合理的定位,相应也就要有与之适应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诚然,理想化的教育是使中职生具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目前学生生源素质整体下滑加上中职教育已经从以往的四年缩至三年,再除去顶岗实习的时间,实际教学时间大大减少。现在我们在授课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由于计算机理论知识内容抽象难理解,往往教师想拼命讲明白计算机中许多术语、原理、命令等等,学生费力的听却茫然不知老师所云。由此可见,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应用,强调操作,以实例教学为主,任务驱动为主线,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4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统一的入学标准,他们在文化课基础和学习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别,又由于城乡中职生的计算机教学差距悬殊,一部分从偏远地区和农村中学毕业的学生几乎是计算机盲,另外,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各学校要求不同,因此使得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和教学进度上不好把握。所以要从根本上脱离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重点考虑如何面对基础不同,起点各异的学生展开教学。实践证明,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法;还可将整个教学按知识点分成几个模块,采用模块化教学法,既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模块内容;还可以为了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采用分组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协作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
  
  5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
  
  中职生没有“高考指挥棒”的压力,这样计算机教学就可以更好的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我们应当看到中职生在应试教育中失利的原因不单是由于自身能力差,还可能是应试教育唯分论一刀切的弊端所造成的。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大力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选择更适合的评价方法。我们考核学生的目的应是如何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正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互助团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纳入考核评价标准中。事实证明,当教师和学生把关注点从“结果”转向“过程”时,对计算机教学也将会起到良好的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90秒内定生死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而这90秒内除了看作文以外还有下列工序要完成:①要打三个分数,基础分、发展分和两者之和的总分;②每份作文要签上评卷人和旁边的复查人两个姓名;③将总分翻页抄到语文卷首页分数栏。评一篇作文究竟用多少时间大家都算得出来。有报道说今年上海一位研究生评一篇作文仅需一两秒。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高考应试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上要求比较高的作文。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好作文都
期刊
曾经从一本书上看到一名话:“作文即作难”。此话可一点不假,每当上作文课时,总有一部分同学眉头紧锁,迟迟不肯下笔,或是抓耳搔腮,或是写了涂,涂了写。一句话:一写作文就发怵。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刻意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激发写作兴趣,树立写作自信    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根本还不懂“日记”是什么,但是每天写着日记。我每天都布置一个必写作业,写一句话或几句话。一
期刊
一次,因外出学习通知学生语文课不能照常上时,学生竟喜形于色,有的甚至手舞足蹈,一股无名怒火从心底升腾,接着而来的便是深深的失落感。反思,反思,再反思,好学之心吗?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语文课篇长、字多、活动少,使他们毫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事后,我就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力求让语文课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
期刊
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1在写“说话”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良好习惯。可是,低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难有明确的习作意
期刊
在职业技术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职专班的班级管理有哪些常见类型?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必要从实践的认识到理论的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1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中师的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
期刊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年轻教师,和别人比生活清贫待遇不高、工作生活压力不小,但工作激情斗志无穷。对我来说,幸福只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内心的情感,不是天上虚无缥缈的彩虹,也不是水中似有实无的月亮、幸福是实实在在的,每天都在我的身边出现,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从教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教学相长让我无比幸福、无比自豪、无比快乐。十余年的教学让我对幸福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    1阳光心态,揭愉悦之迷    中学教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    1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
期刊
写作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综合检测。考察学生对基本词汇、基础语法的运用。同时还考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面,因此外语写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件头痛的事情。在如今的考试中,写作所占的比分越来越大。2006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150分的题它占了25分。在平时的考试中,写作占了%10~%15。一般的作文要求中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情景和要求,写出80~100词左右的切中题意、内容连贯、文
期刊
【摘 要】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能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境界,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和谐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电教媒体 激发兴趣 探索方法 追求创新     《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大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