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n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
  
  1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2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魂》中小姑娘牺牲自己利益制止了一场野蛮的冲突,让人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3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理解在各地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否做好阅读理解成为中考成败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学生而言这却是一个难点。本文将从加强英语词汇教学,把好单词关,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充分利用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认真选好课外读物,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补充;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技巧,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保障等几个方面探讨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关键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常听到学生抱怨不会写作文,或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学生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应付之作,没有一点文学色彩;或者东拼西凑地抄别人的文章,不能把事情或道理说清楚。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乐写上多下功夫。    1让学生多写熟悉的内容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期刊
【摘 要】 用背衬论解释太阳在早上和中午的大小差异缺乏足够的证据。大气层的凸透镜作用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对于文科教师,提高科学素养的途径主要是进修和充分利用校本研修。   【关键词】 大小大气凸透镜穿透性视觉校本研修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文中提到的两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①太阳为什么给人有大小不同的感觉?②日出和日中时,太阳为什么给人有凉热不同的感觉?  对于第二个现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得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作文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  抽象思维
期刊
高考作文90秒内定生死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而这90秒内除了看作文以外还有下列工序要完成:①要打三个分数,基础分、发展分和两者之和的总分;②每份作文要签上评卷人和旁边的复查人两个姓名;③将总分翻页抄到语文卷首页分数栏。评一篇作文究竟用多少时间大家都算得出来。有报道说今年上海一位研究生评一篇作文仅需一两秒。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高考应试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上要求比较高的作文。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好作文都
期刊
曾经从一本书上看到一名话:“作文即作难”。此话可一点不假,每当上作文课时,总有一部分同学眉头紧锁,迟迟不肯下笔,或是抓耳搔腮,或是写了涂,涂了写。一句话:一写作文就发怵。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刻意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激发写作兴趣,树立写作自信    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根本还不懂“日记”是什么,但是每天写着日记。我每天都布置一个必写作业,写一句话或几句话。一
期刊
一次,因外出学习通知学生语文课不能照常上时,学生竟喜形于色,有的甚至手舞足蹈,一股无名怒火从心底升腾,接着而来的便是深深的失落感。反思,反思,再反思,好学之心吗?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语文课篇长、字多、活动少,使他们毫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事后,我就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力求让语文课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
期刊
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1在写“说话”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良好习惯。可是,低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难有明确的习作意
期刊
在职业技术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职专班的班级管理有哪些常见类型?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必要从实践的认识到理论的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1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中师的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
期刊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年轻教师,和别人比生活清贫待遇不高、工作生活压力不小,但工作激情斗志无穷。对我来说,幸福只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内心的情感,不是天上虚无缥缈的彩虹,也不是水中似有实无的月亮、幸福是实实在在的,每天都在我的身边出现,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从教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教学相长让我无比幸福、无比自豪、无比快乐。十余年的教学让我对幸福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    1阳光心态,揭愉悦之迷    中学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