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m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大多数老师中则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级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天经地义的。数学是自然科学,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教学如细雨,润物细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
  
  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良好的教学情景,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景,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2德育教学要符合实际,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的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从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入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3德育教学要直观、新奇,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抽象地讲一点道理,作一些鼓动,这是收不到效果的。德育教学的渗透应在直观、新奇的教学中进行。应该让学生直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最为适宜。学生在这些常见的、熟识的,而平时又不去注意的实物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感受到莫大的教益。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德育教育不仅渗透在语文、思想政治等课中,更要如绵绵细雨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确是“润物细无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只要我们精心设计,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得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作文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  抽象思维
期刊
高考作文90秒内定生死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而这90秒内除了看作文以外还有下列工序要完成:①要打三个分数,基础分、发展分和两者之和的总分;②每份作文要签上评卷人和旁边的复查人两个姓名;③将总分翻页抄到语文卷首页分数栏。评一篇作文究竟用多少时间大家都算得出来。有报道说今年上海一位研究生评一篇作文仅需一两秒。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高考应试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上要求比较高的作文。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好作文都
期刊
曾经从一本书上看到一名话:“作文即作难”。此话可一点不假,每当上作文课时,总有一部分同学眉头紧锁,迟迟不肯下笔,或是抓耳搔腮,或是写了涂,涂了写。一句话:一写作文就发怵。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刻意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激发写作兴趣,树立写作自信    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根本还不懂“日记”是什么,但是每天写着日记。我每天都布置一个必写作业,写一句话或几句话。一
期刊
一次,因外出学习通知学生语文课不能照常上时,学生竟喜形于色,有的甚至手舞足蹈,一股无名怒火从心底升腾,接着而来的便是深深的失落感。反思,反思,再反思,好学之心吗?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语文课篇长、字多、活动少,使他们毫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事后,我就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力求让语文课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
期刊
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1在写“说话”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良好习惯。可是,低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难有明确的习作意
期刊
在职业技术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职专班的班级管理有哪些常见类型?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必要从实践的认识到理论的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1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中师的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
期刊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年轻教师,和别人比生活清贫待遇不高、工作生活压力不小,但工作激情斗志无穷。对我来说,幸福只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内心的情感,不是天上虚无缥缈的彩虹,也不是水中似有实无的月亮、幸福是实实在在的,每天都在我的身边出现,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从教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教学相长让我无比幸福、无比自豪、无比快乐。十余年的教学让我对幸福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    1阳光心态,揭愉悦之迷    中学教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    1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
期刊
写作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综合检测。考察学生对基本词汇、基础语法的运用。同时还考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面,因此外语写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件头痛的事情。在如今的考试中,写作所占的比分越来越大。2006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150分的题它占了25分。在平时的考试中,写作占了%10~%15。一般的作文要求中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情景和要求,写出80~100词左右的切中题意、内容连贯、文
期刊
【摘 要】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能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境界,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和谐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电教媒体 激发兴趣 探索方法 追求创新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