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体操教学感悟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d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在2017年高一新生军训即将结束的前一天,学校突然通知我在军训之后给学生教授2天广播操。广播体操是学校大课间的主要项目,多年来学校一直做第一套广播体操,学校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由于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大多数新生之前学习的都不是第一套广播体操,所以每学年开学的前几周高一年级的课间操做得都比较混乱,以至于学生尴尬、班主任抱怨、体育教师难堪、校长不满。为确保开学后课间操的整齐统一,利用新生军训之际提前教会学生做第一套广播体操,不失为明智之举。
  二、案例描述
  时值酷暑,面对400多名来自不同学校且被一周军训“整”得精疲力尽的学生,要让他们在2天之内学会第一套广播体操,我确实感到有点担忧,但面对学校课间操的历史难题、校长的信任以及体育教师的职责,我无法退缩,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学生教好、教会,决不能让全校师生失望。怎样才能教好?学生是否能较好地配合我?我准备了1天。第2天早晨6点半,当清脆的几声哨音吹响,不到2min,学生们迅速地来到操场中央,个个显得精神抖擞,这让我始料未及,也有点小兴奋。我带上麦克风,站在主席台快速整理队伍,先安排班级点名,统一强调纪律与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后便开始教学。预备节和第一节伸展运动教授得比较顺利,但在教授第二节四肢运动时遇见了“拦路虎”。第二节四肢运动是一节以手臂动作为主、下肢动作为辅的运动,是整套广播体操中较为复杂的动作。刚开始我先给学生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正面示范,又做了一次镜面示范,然后再分拍讲解(1~2拍左脚向左跨出半步,身体重心置于两腿之间,两臂侧平举……)。由于动作变化过多,尽管反复教学,还是有许多学生记不住动作的顺序,特别是上下肢无法较好地配合。2节操用了大约40min,可最终还是没有几名学生能学会,甚至有部分学生似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也有些失望、着急与无奈。
  中途休息期间,我静下心来分析原因,心想我费了那么大的劲为什么学生就是学不会呢?在我苦无良策之时,突然想到大学教师教健美操的情景(两手叉腰,1、2、3—往前走,4—并步,5—左脚前点地,6—还原,7—左脚侧点地,8—还原)。这不正是第二节操的腿部动作吗?为什么不能把健美操动作教学方法融入到广播体操教学中呢?这让我一下子有了教学灵感,学生休息时间也差不多了,我重新整理好队伍,对全体学生说:“我们先学一节健美操,可以吗?”学生一听跳健美操,非常好奇与兴奋。我让学生两手叉腰,只做腿部动作:1—左脚前点地、右腿稍弯曲,2—左脚还原,3—左脚侧点地,4—左脚还原,5—右脚前点地,左腿稍弯曲,6—右脚还原,7—右脚侧点地,8—右脚还原。我做镜面示范,学生跟我做。1遍,2遍……反复做了几次后,学生已能熟练地做动作了,不到10min,整节操就做得非常整齐。在后面几节操的教学当中,我依旧使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就这样,通过2天的教学与练习,学生基本上都能跟上音乐做广播操了。
  三、案例反思
  1.广播体操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在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反复练习动作,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若在做广播体操的同时穿插一些其他内容,提高一下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参加广播体操的学练,教学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
  2.在动作示范中,采用不同的示范面,如镜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等多方位的示范,能使学生从各个角度看清动作路线。但教师的首次动作示范非常重要,因为会给学生较好的第一印象,并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3.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分解教学及慢动作示范,这样能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动作路线及过程,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动作表象,为学习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集体反复练习基础上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让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过多的示范和讲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纠正与协作。
  4.信心是关键,没有信心什么也难以完成,教师如此,学生亦然。加强对学生信心的培养,表扬和鼓励相结合,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附:吴杰老师的《获奖思“源”》
  历时3个多月的翘首期盼,笔者的案例《广播体操教学感悟》最终获得了参评案例的一等奖,激动之情无以言表,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当再次突然间收到即将刊登的录用通知后,更是喜出望外、夜不能寐。曾经多少年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忽然间就要变成现实,思前想后、欣喜之余,更生感谢之意、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首先感谢《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实现了我发表文章的梦想;感激《一线话题》栏目组承办的案例评选活动,给了我获得殊荣与实现多年梦想的机会;更要感恩引领我、指导我、鼓励我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参与本次案例评比活动的《一线话题》栏目组的优秀联络员甘肃省天水市二中的郭麾老师。
  1.源于引导
  2016年10月,在天水市麦积区教体局举办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程技能》培训中,我聆听了郭老师主讲的《阅读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提升体育论文写作之道》,郭老师通过对《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介绍,特别是案例评比活动的宣传,对我们所有参训的教师触动较大。从那时起我就时常到学校教研组借阅《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一线话题》栏目中的优秀获奖案例是我的最爱。这些案例都比较贴近一线教学,许多教法与学法及经验特别值得学习与借鉴,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久而久之,我觉得这本国家级杂志就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益友”和指导教学工作的“良师”,每一期的文章总能让我从中受益。后来,在这位“良师益友”的引导与启发下,我从只看不想,到边看边想,逐步萌发了想写自己教学过程中一点感想、体会的冲动,于是,我就动手开始将教学和组织学生活动中有趣、有效的事记下来。这些素材不仅帮助我经常总结、梳理教育教学思路,还锻炼了我动笔写作的能力,让我受益匪浅。这样慢慢地一边看着、想着,一边也开始写着、练着。
  2.源于指导
  2017年10月,又到一年一度的區级培训之时,仍是郭老师担任主讲,主题是他参加清华体育培训后的体会——清华与体育。在即将结束讲座之际,他还抓紧时间向全体参训教师对“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规程”做了简单的介绍,对参赛事宜进行了说明与富有激情的动员,鼓励与邀请有志之士积极参与。在培训结束后,向郭老师了解案例评比活动的人非常多,最终想参赛的教师也不少。话说,谁不想获奖?谁不想自己的案例能在国家级专业权威刊物发表呢?这是多大的荣耀。在大家咨询结束后,我单独找到郭老师了解了一下案例评比活动的参赛事宜与写作之道,他都热情地一一做了解答,并给我留了他的电话号码。之后我俩通过多种方式就我准备参赛的这篇案例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从构思、选题、撰写到修改,他都进行了悉心指导,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与鼓励。
  3.源于初心
  我是西北边远山区的一名农村体育教师,从教以来,出于对体育的热爱,一直坚持在课堂教学和特长生辅导训练的工作岗位上。虽然,克服诸多困难,也取得过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但时常也会困惑不已、力不从心,在我无助、烦恼之时,非常庆幸得到了郭老师指点迷津。与此同时,结缘《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让我有幸从全国许多优秀同仁的智慧中受到教育、鼓励、启发,坚定了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和努力做好农村中学教学与训练工作的初心。特别是这次案例获奖、录用,让我倍感荣耀、受宠若惊。激动之余,直抒胸意,既是感谢,又是感恩,也是鞭策,更是现身说法。再次感谢《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为一线体育教师所搭建的“平台”,让大家能把自己的教育教学之道通过案例展现给大家,让更多的体育教师互相促进、相互学习!
其他文献
水平一的投掷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的抛接、掷远、投准,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和上肢力量素质,使学生获得投掷的基本知识并体验活动乐趣。但投掷类项目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要特别注意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措施,尤其是水平一阶段的学生还未掌握技术动作之前,就使用沙包等重物,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动作的定型,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开发新颖有趣、适合水平一学生的投掷器材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
我温柔地对待了这个世界,也被这世界温柔以待!从而,收获了属于我的快乐!  ——题记  一成不变的工作终会使生活缺乏活力,所以,在2016年我做出了一个决定,选择去平度郊区的一所乡村小学——立青小学支教一年,这既是为了圆自己多年的一个梦,也是为自己的教师生涯充电。  一、勇挑重担,克服困难,收获快乐  支教的一年中,我服从支教学校的安排,不仅承担了全校所有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一至三年级和六年级音乐课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布心中学广泛开展“四点半社团”特色体育活动,通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一定体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践行“大德育、大智育、大体育”的发展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每一名学生毕业时都能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几年来,学校重点抓“四点半体育社团”活动的落实与开展,着力营造“人人有项目、班班有社团、各年级有比赛”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每天下午第8节课,学校在不同年级分别开设I C
2018年本刊各位联络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還利用业余时间,为“一线话题”栏目组做了大量的校对、调研、宣传、献计献策、推荐优质稿源、参与“案例”评析等工作,无私地为全国的体育教师们奉献时间、精力和智慧,为栏目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根据“一线话题”栏目组内部的“绩效”统计评选,北京贾利军等28名老师表现突出,被评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优秀联络员”(名单详见“光荣榜”)。“优秀联络员”证书将于本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配强体育教师;优化体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笔者结合基层近20年的教学实践及十年的研训员(原教研员)经历,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基础、专业实践两个维度,分享盐都区教研工作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探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提升专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应该是学校建设永恒的主题。2016年,连云港市积极响应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开展乡村教育振兴的号召,成立了“乡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以下简称“培育站”),旨在发现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对策。  一、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乡村学校相比城区学校而言,在地理位置、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研氛围
投掷类项目属于田径项目田赛类中的一大类项目,其中包括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项目。投掷类项目以力量、速度、爆发力为基础,技术为主导,追求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等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  一、科学合理补充肌酸,提高肌肉爆发力  肌酸是体内天然存在的有机物,通过结合高能磷酸键,与ATP构成人体重要的能源系统——磷酸原系统(ATP-CP),为短时间爆发力的运动项目(
一、全场2VS2  训练目的:1.进攻时,扩大视野,把握瞬间战机,在高速攻防转换中提高进攻成功率。利用防守队员启动踩底线后返回的时间差,为进攻队员创造“以多打少”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对抗练习中把握机会的能力。2.以专项练习为抓手,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如速度、灵敏等),提升学生的防守移动能力。3.以进攻引导防守,提升防守能力,培养大局观,此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养“以少防多”的防守能力,帮助学生在实
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走过的70年发展历程,我国学校体育从政策法规到教育教学,从教材建设到师资培养,从学生比赛到阳光体育运动,等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全面梳理回顾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绩等,将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和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和健康中国行动的战略部署,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德阳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德阳市教育局承办,德阳外国语学校协办的第八届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