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树先生》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Hello!树先生》用亦庄亦谐的电影语言演绎了无业游民、农民工、矿工等社会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影片紧扣当下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在城乡过渡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变化和人的异化。从中我们看到导演的思考:城市化进程中异化的人性,沦丧的人情,破碎的家庭。片中带有寓言意味的黑色幽默是综合了社会、自然、人性和伦理的深刻思考,而影片的魔幻和荒诞色彩是对当下现实的善意嘲讽。
  [关键词] 小人物 黑色幽默 现实关照 荒诞 魔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1.017
  
  《Hello!树先生》是一部新生代导演的作品,由贾樟柯监制,韩杰导演,影片用亦庄亦谐的电影语言演绎了无业游民、农民工、矿工等社会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影片紧扣当下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在城乡过渡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变化和人的异化。从中我们看到导演的思考:城市化进程中异化的人性,沦丧的人情,破碎的家庭。片中带有寓言意味的黑色幽默是综合了社会、自然、人性和伦理的深刻思考,而影片的魔幻和荒诞色彩是对当下现实的善意嘲讽。
  这部由博纳影业集团、上海电影集团、西河星汇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在未公映前就已在各大电影节出尽风头,荣获2011年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大奖和金爵奖最佳导演奖、2011年第九届俄罗斯海参崴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影片于2011年11月4日登陆国内院线。近日该片又斩获2011年第五届亚太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小人物的故事
  在电影《Hello!树先生》中王宝强饰演的是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个常被取笑的大龄单身青年:树,在村里的汽修铺工作,没事常去村口的酒馆和朋友喝酒或在村里闲晃。在受工伤被解雇后,他干脆远走省城。在打工的学校里,他常想起自己的童年:哥哥在树小时候被父亲失手打死,不久父亲也离开了人世。他常梦到威严沉默的父亲,却一直梦不到哥哥,也记不起哥哥的脸。因忘不了一见钟情的聋哑女孩小梅,树决定回到故乡,去面对自己的爱情。他和小梅用手机短信交流,并最终下了结婚的决心。婚礼前夜,树和弟弟发生争执,被打昏的树终于梦到了哥哥——在树的婚礼上,哥哥带着女友为他唱了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
  从此,树老是出现幻觉:他自己在一棵大树上,随后他意识到自己能够通灵,紧接着村里发生的很多事都验证了他的预言,树也因此成为受人尊敬的 “树先生”。村子里的煤矿日夜开采,地面下沉,整个村庄不得不迁往别处,小梅也离开了。空空的村庄上 “树先生”自由的游荡,幻觉中他看到怀孕的小梅突然回来了,并对他开口说话。
  多面的小人物
  树先生是敏感的,尽管他不被尊敬,总是别人嘲弄的对象,尽管他因无力改变卑微的现状而选择无奈地宽容大度,可是 “树先生”总是把“还有事儿,最近挺忙的,好多人都找我”这句话挂在嘴边,他的姿态不是虚荣,而是在找寻自尊。一个每天忙着“瞎转悠”的人,用近似阿Q精神胜利法的方式为心灵开了一扇喘气的窗。
  树先生是聪慧浪漫的人。他会在相亲前买副眼镜装装斯文,见到心上人时又羞涩得不知所措;在追求小梅时,他写了这样两条情感细腻的短信:“你知道吗?当我们相视的一刻,就是这世界最美的瞬间,就算给我个村长我也不当。”“相思是病,相忆是酒,你就像那烟酒,搞得我烟不离手,酒不离口。”成功的让原本对他没有好感的小梅从心里接纳了他。
  树先生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他的生活支离破碎,可他仍然坚持着善良、真诚的活下去,尽管是以懦弱的方式。他被别人讥笑、漠视、瞧不起,却在兄弟小庄被霸道的二猪欺负时勇敢的挺身而出,显示了他仗义的一面。后来当他预见到矿上要出事时,他会对碰到的人说“看好孩子。”他面对金钱时表现出清醒的洒脱:“人不能看钱太重。”
  树先生是挣扎的,是无奈的。人们以为他笨、他微不足道、他可以不被尊重、可以任人践踏,没有人去真正关心他,了解他。敏感善良的他也渴望新生活、渴望亲情、渴望尊严,可他的愿望总是被人们忽视、被现实挤压,无奈的他于是沉默、于是傻笑,如一棵与世无争的树孤寂的站在苍茫的旷野中。而在内心深处,他有着难言的痛苦和无法摆脱的伤心事——哥哥的惨死,因为父亲的失手。
  树先生的人生悲剧有家庭的原因:粗暴威严的父亲在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压迫,年迈的母亲软弱无力,唯一的弟弟对他总是冷漠暴躁的态度。他需要亲人的慰藉和温暖,但在现实中又无从得到。于是他总是想念他那个开开心心、充满活力的哥哥,终于他把哥哥招进了自己的癔想之中。而他,也真的疯了。
  黑色幽默寓言
  他的敏感聪慧、浪漫善良,使他在面对社会的不公正和屈辱时,显得是那么无所适从。面对他无力改变的现实,他憋闷委屈,他痛苦挣扎。可他又无可奈何,于是他选择隐藏自己、压抑自己,默默的忍受别人的嘲讽与冷漠。但心底里对爱和温情的渴望使他总是想念他那死去的哥哥,并使他下定决心和小梅结婚。结婚前夜,当他弟弟粗暴鄙夷地将他打了一顿,当亲情又一次离他而去时,树先生疯了。
  他疯了之后,影片中开始出现一些喜剧化的片段。疯了的树先生出人意料的得到了众人的尊敬,更巧妙地让曾经羞辱过他的“二猪”跪在他面前给他磕了头。疯癫后的树先生活得更加快乐、更加自由了,这也许是因为他天性本是快乐的、聪慧的,所以当他的心灵从无奈挣扎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当他不再压抑自己时,他天性中的智慧和幽默也随即迸发。而影片开始树先生整天幻想着的为别人开业剪彩的事,也不再只是别人对他的讥笑调侃,真的在树先生疯癫后成为了现实。
  一个小人物,当他小心努力的想融入周围的圈子时总是被无情鄙夷的推到边缘,而当他按照自己的臆想开始非理性的生活时,却被敬仰着捧到了中心的位置,这个带着黑色幽默色彩的寓言似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欢笑,也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某些荒诞不经。影片带着些后现代主义戏谑反讽现实的味道。
  现实主义风格
  影片的前半部分洋溢着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自然布光,朴实的造型,各色各样不修边幅的小人物,片中人口齿含糊的对白,带着浓重地方特色的方言音,破旧寒冷的村庄,白皑皑的雪地,黑黢黢的矿工,远处的新村住宅项目太阳新城,因被强拆而被迫搬家的农民。影片平静的勾勒出一幅热闹却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生活。
  一个衣着邋遢、孤独无奈的小人物,所在的村庄因为处在矿区,面临着搬迁的命运。他有着美好纯真的人性,渴望新生活但又迷茫无助;他四处奔走想要改变卑微的状态,却总是遭遇命运的不公。整部电影就是讲了一个小人物“树先生”的故事,大量的镜头表现了他琐碎无趣的日常生活,影片用极具真实感的影像展现了一个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景象。这部电影关注的是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现实,寄寓了监制贾樟柯和导演韩杰对当下转型期社会现状的冷静思考。导演用平实如泥土般的电影语言,充满强烈气氛的质朴民俗,展现出如同“树先生”一样的那些飘荡于故土和城市、家庭和社会的彷徨一族那迷茫无助的生活状况。镜头对准的是社会转型期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展现了新时期中国电影人的良知和责任感。
  荒诞魔幻色彩
  捉襟见肘的生活、冷淡的人际关系、破碎的亲情,他的单纯善良总是被现实挤压,他带着摆脱不掉的梦魇,在心灵的伤口上踟蹰前行。恍惚中他竟爆发了预见未来的超能力,然后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获得了他渴望的尊重,他迷醉在这种状态里,终于孤独悲凉地走进了他那“自由快乐”的精神世界。他是疯颠却又“能掐会算”的“树先生”,他的经历荒诞离奇又让人心酸。影片后半部分采取了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这里反复出现的树成了一种象征,那是他的精神世界,在树上他是自由的、快乐的。而在这种极端理想化的“自由”中,树先生看到了他的家庭圆满了:老婆可以说话了,而他也将做爸爸了。幸福生活就在眼前,他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中。
  这部影片让魔幻与现实交锋,任温情与残酷碰撞,而那无奈中浸渗着的感伤和因无法作为而刻意为之的麻木所渗透出来的心酸与悲凉足以造成巨大的情感冲击,引人深思。“树先生”这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被生活不断的挤压,最后人格畸形,进入荒诞又苍凉的精神世界中。影片在荒诞中透着冷峻。
  关照社会现实
  影片用荒诞不经的手法来展现现实,现实与超现实的融合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色彩。导演用艺术的手法把残酷的社会现实、荒诞的人性转变浓缩在电影胶片中。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时清醒,有时混乱,有时志得意满,有时无助可怜,卑微而努力的活着,“树先生”身上有我们的影子,只是个性更鲜明。
  临近结尾处,有一组隐喻镜头让人难忘:红色的画面里,人们涌向前方,树也随着人流往前走,他摔了一跤,爬起来继续走,在一棵大树旁,他停了下来,用手紧紧的抓着树干。这里隐喻的是现实中城市化的洪流裹挟着人们向前走,不适应的树最后选择了拒绝这种“前进”和改变。
  影片结尾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导演放弃全知视点,留给观众自由思考的空间。从中我们可以感到导演的思考和忧虑:城市化进程中人际关系的变化,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进的人的异化。导演用魔幻和荒诞的方式对当下现实进行善意的嘲讽,黑色幽默背后是冷峻深刻的社会、人性思考。
  
  参考文献
  [1][法] 乔治
其他文献
[摘要]“神格化”是将人赋予神的品格与特征,“样板戏”中“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不只是“文革”的产物、政治的操纵,而是被神格化的结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即渗透在深厚的敬天畏道、个人意识淡薄中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宗教精神。神格化的英雄形象创作,在具有浓厚宗教意味的“文革”时代,在“样板戏”中得到了淋漓展现。  [关键词]样板戏 英雄形象 神格化 传统文化    “文革”是一个让人不愿轻易
【摘要】 读图时代是我们每个活在当下的人所经历的时代,它无时无刻、无时无地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读图使人们逐渐失去应有的冷静和耐心,人们对于智力的理解仍旧大多来自语言文字,而且图像中没有句法。《卡夫卡谈话录》里有一段文字可以试着帮助找回那些我们渐渐失去的、曾经拥有的、美好的东西。【关键词】 读图时代 图像 照片 语言文字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
[摘要] 回首《让子弹飞》的开始和结尾,经过了鹅城革命,列车其实并未改变方向。于张麻子而言,无非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中,依旧会有像黄四郎、汤师爷和鹅城百姓一代代的轮回出现。  [关键词] 《让子弹飞》 鹅城革命 时代 专制政权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15  给平庸的年代一颗自由飞翔的子弹,唤醒一个平凡人草莽与铁马的英雄梦想  ——题记  军阀割据
[摘要] 电视剧《悬崖》作为“谍战剧”在叙事上具有以下鲜明特色:善于设置极端情境、注重氛围营造,人物心理逻辑与情节逻辑相辅相成;挖掘人物深层情感的真实向往,寻找支撑人物行为的情感逻辑起点;触及人物柔软而隐秘、复杂却真实的情感,在细节处精雕细刻;呼唤观众的参与,期待与人物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谍战剧 叙事 情感质素  当下荧屏,“谍战剧”异常火爆。具有一定历史感却与当下相隔并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四川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国际影视节——第十三届四川电视节的“金熊猫”奖国际电视剧(短片)初评工作已告一段落。总体而言,本届“金熊猫”奖国际电视剧(短片)参评国多,片源丰富,题材广泛,佳作迭出,体现了“金熊猫”奖的国际性,展现了国际影视剧艺术前沿,反映了人类的时代审美旨趣和审美精神,同时也传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意蕴和精神追求。  一、 片源
[摘要] 温瑞安的“四大名捕”武侠系列一直为中国读者所喜爱,并不断被改编为各类影视作品。在此基础之上,陈嘉上导演执导的电影《四大名捕》以打造中国版的“神奇四侠”为目的对原版小说进行了改编创作。从互文性的角度看,电影借鉴了时下流行的美剧元素,通过粘贴合并使得电影在新的文本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  [关键词] 《四大名捕》 互文性 粘贴合并 互异性  doi:10.3969/j.issn.1
[摘要]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制瓷之乡,并有“瓷都”之美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骄傲,是瓷文化集中之地。她广博的胸怀孕育了当地浓厚的具有景德镇制瓷的特色文化民俗,景德镇的瓷业习俗是中国陶瓷习俗中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和反映。在制瓷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制瓷的民俗特性及风俗。  [关键词] 景德镇 制瓷 习俗 保护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
【作者简介】庄君,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讲师,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影视剧作研究。【基金项目】电影《霸王别姬》剧照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非公有制资金进入到经济发展的多种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营资本逐渐参与到中国电影行业中来。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它对于市场和盈利增值的敏锐嗅觉,资本的行动远远早于政策上的“被允许”或“被鼓励”。  一、港台民营
摘要:当本能吻上贪婪,欲望驾驭人性的时候,人的道德观、情感观将何去何从呢?导演提克威借助《香水》只部哲学童话,揭示出在本能、欲望、伦理、道德的面前自我的存在价值应该引起人们重新的思考。  关键词:《香水》本能 贪婪 欲望    《香水》终于被搬上银幕了,电影的原著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帕.聚斯金德著)很有影响力,自1985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30余种文字。电影没有被小说的影响力所淹没,讲
[摘要]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婚恋交友节目,在交友节目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加入各种娱乐元素,一时间成功突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江苏卫视用情感符号去推销节目,无疑是赢得观众的一条上策。但如何运用这个符号,绝非易事。透过对《非诚勿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视节目的确需要策略性的符号表达,抛弃原来惯有的节目模式,另辟蹊径才可能在我国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严重克隆化的今天,谋求一席之地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