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节目的符号化表达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婚恋交友节目,在交友节目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加入各种娱乐元素,一时间成功突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江苏卫视用情感符号去推销节目,无疑是赢得观众的一条上策。但如何运用这个符号,绝非易事。透过对《非诚勿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视节目的确需要策略性的符号表达,抛弃原来惯有的节目模式,另辟蹊径才可能在我国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严重克隆化的今天,谋求一席之地
  [关键词] 符号 能指 所指 《非诚勿扰》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2.036
  在任何社会里,人们都会通过商品的占有或消费,来购买自身想象性的社会身份和个人意义,只不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这种对身份的获取将进一步被放大。也就是说,商品对人们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是因为商品能够被使用,更是因为商品在社会关系里所体现的符号意义。
  电视节目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系统,借助视听语言能指形式来传递节目的价值诉求。节目的这种将符号转换成意义的过程实际表现在节目策划的设置上,而节目策划的过程也就是编码的过程。因此,电视节目所要表现的只是一种抽象的价值理念并将这些抽象的价值理念予以视觉化和符号化,从而使节目本身带有更多的艺术色彩。
  索绪尔认为每一个语言符号包括了由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音-形象两部分构成。这样的声音-形象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关系,在使用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的联想。这种概念就是所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具有任意性。罗兰巴特用意指来研究能指与所指之间所构成的关系模式。也是以整体的方式看待能指与所指。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模式主要有3个层次。A 直接意指(Denotation)B 含蓄意指(Connotation)C 主体间性”(Intersub jectivity)
  在电视节目符号中,节目主要用具体的表现手法(节目的能指)来传递目的(节目的所指)。能指就是节目的内容面,所指是节目的表达面,二者不可分割互为一体。所指通过能指来表现,能指用来表达所指,这样形成节目的基本要素。
  罗兰·巴特在《符号学原理》中指出,源于实用兼具功能性的符号,在吸收意义后就可使纯相关物的“能指”,变为可以心理再现的“所指”,其内在核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既有“符号”内涵的升华过程。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在电视节目制作及其艺术
  表现过程中,编导对于某些“符号”的内涵重组,以及对内涵的转化和延伸的设计,从而达到“一号多用”的“实用多样性”、“传播多样性”理想状态。笔者从“能指”“所指”的角度对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进行符号解读,从该节目的内容、视听等方面综合分析其成功因素。
  由江苏卫视推出的“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无疑是最近最火爆的娱乐节目。充满娱乐气质的节目风格,快餐式的节目定位,看似漏洞百出实则滴水不够的宣传营销策略,自开播以来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收视神话。《非诚勿扰》不仅创造了内地娱乐节目收视率的新高,顺势“捧红”了一批言辞犀利的女嘉宾。嘉宾的选择、话题的设置、主持人的风格设计无不显示了脸谱化符号化的特征。
  一、内容层面——美女、毒舌、话题
  1.美女
  电视节目不是反映了意义,而是建构了意义,而意义的建构就必须依赖于一个被受众所普遍认同和理解的符号体系。比如《非诚勿扰》中马诺形象的塑造,马诺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平面模特,因其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中大胆、犀利的语言尤其“宁在宝马中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一言而迅速在网络上蹿红,被网友们称作“拜金女”。我们从符号学角度对马诺这一元素进行分析。该节目中运用三个元素来设置符号:所指——宝马,能指——上流奢华的生活,符号(所指与能指的结合体)——拥有宝马的上流奢华生活。作为所指,宝马是一个没有多少意义的空洞物,但如果宝马被马诺赋予了符号 ,就充满了意义。与此同时,节目在此直接意指上,通过马诺对宝马的迷恋形成含蓄意指。所指——马诺,能指——拜金女,符号——拜金女马诺。在此基础上,节目把马诺生产成符号。
  台上24位女嘉宾,代表了24种不同的符号。看似毫无规则地随机落位,但细心一点的观众就会发现,靠近舞台中央的11、12、13、14 号台位一般都被一些漂亮的模特、“话题女生”所占据,她们是这个舞台上的风景,为了照顾受众眼球,为了男性观众的“审美需求”,她们被“放置”在有利的位置,获得高的出镜率和话语机会,节目通过消费女性的“美貌”来提高收视率。中性风格的谢佳、理科女博士许贺、“美女钉子户”马伊咪由此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符号,“拜金女”马诺、朱真芳也被认为代表了80 后的真实心态。
  2.毒舌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最先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言语指个人说的话,而语言则完全独立于个人,其本质是社会的,并以集体为前提。《非诚勿扰》所有嘉宾说的话都是个人言语,有着个性特色。
  主持人的设置同样具有符号化特性。主持人并不支持那些极具争议的价值观,反而,经常会以旁敲侧击的方式(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指导着嘉宾,用来实现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媒体对社会的教育意义。乐嘉的讽刺又常与孟非的幽默配合得天衣无缝。黄菡老师的加入,使得激烈的唇枪舌战温和了许多。她十分知性,虽发言不多,但多以鼓励为主,而且非常善解人意,没有像有些网友想像的那样板起脸来“教育”男女嘉宾们。
  3.话题
  《非诚勿扰》制片人王刚则称要把他的新派交友节目做成一档真人秀,而不是简单的娱乐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是真人秀。所以它不能满足于温情斯文的相亲交友,甚至没打算促成任何一对男女,连装出这种态度都不肯,它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凶狠的两性搏杀,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男女关系”。有话题才会有看点,制造话题是从选择嘉宾开始。而且话题是由人制造的,从《非诚勿扰》播出到现在可以看出,女嘉宾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这些女嘉宾大多思想新锐、言辞大胆,能够制造话题,诠释她们对金钱、爱情、亲情、友情、家庭、人性、贫富问题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等话题的认知与判断,构建了新一代年轻人具体而清晰的集体形象。   二、视听语言层面
  1.音乐音响
  《非诚勿扰》对音乐音效的选择运用亦可谓非常用心。选择的音乐十分契合节目的风格, 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根据节目的不同环节, 配以符合情境的不同音乐,男嘉宾出场时的《Can You Feel it》,女嘉宾出场时的《Girlfriend》,离场时的《可惜不是你》、配对成功后的《梁山伯与朱丽叶》等都成了脍炙人口的歌曲。从歌名就可以看出,与场上情况是高度契合的。而对于现场突发意外的音效处理,更显出节目组的高水准的即兴发挥。对于一些“短平快”的小音效,类似配合场上气氛的“尖叫”、“大笑”等,很多时候都能充分调动场上观众的气氛。
  2.舞台灯光
  《非诚勿扰》这个节目在环境、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做得大气而精致,舞台设置呈现“T”状。主持人也没有站在传统意义上的中心位置,没有舞台中心的“T”形符号,象征着舞台上参与者话语权的相对均等,更易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24位女嘉宾呈半弧线从左至右依次排开,男嘉宾通过女嘉宾们正中间的一部升降电梯进入现场,易营造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气氛。从整体上来说,整个舞台设计呈女性化,舞台灯光、布景均以粉色为基调,色调柔和;舞台造型和各种道具多为圆形、椭圆形等曲线形状,女嘉宾的台柱也是粉色的(亮着时是粉蓝,灭掉时是粉红)。现场在不同位置摆放7台机位,导播画面切换极为熟练,恰到好处的利用机位和远近镜头给大家呈现出最好的效果。这些设计,无不体现了节目制作的精心细致,给观众以全新的视听享受。
  三、结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江苏卫视用情感符号去推销节目,无疑是赢得观众的一条上策。但如何运用这个符号,绝非易事。透过对《非诚勿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视节目的确需要策略性的符号表达,抛弃原来惯有的节目模式,另辟蹊径才可能在我国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严重克隆化的今天,谋求一席之地。
  但是,节目策划在编码的过程中是将抽象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意义转换为具象的视觉符号,因此,这就使得节目的传播方式符号化、多元化和碎片化。电视节目的意识形态所要表现的符号象征意义的价值取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节目的价值诉求甚至可能变为由道德的拥有者向金钱的拥有者转移。这便是《非诚勿扰》备受争议的焦点所至。无疑,节目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对观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因此,电视工作者要精心提炼所需符号,立足受众,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把握其价值与审美取向。不仅如此,电视工作者更需认真观察生活,立足节目定位,找准节目与所需符号间的关联点,才能引起受众共鸣,使节目有效传达。
  考文献
  1.[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形象的修辞》,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
  4. [法]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
  作者简介
  张立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
  邓佳佳,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2010级电影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不要在意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想象力。率直而乐观才是幸福生活的法宝,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都应该成为一条“大鱼”,自由的畅游在水域中,即使身有所限,想象与神思却无拘无束,任他驰骋。  [关键词] 《大鱼》蒂姆·波顿 魔幻现实主义 现实寓意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23  一、蒂姆·波顿个人继往开来的魔幻现实主义
[摘要]“神格化”是将人赋予神的品格与特征,“样板戏”中“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不只是“文革”的产物、政治的操纵,而是被神格化的结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即渗透在深厚的敬天畏道、个人意识淡薄中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宗教精神。神格化的英雄形象创作,在具有浓厚宗教意味的“文革”时代,在“样板戏”中得到了淋漓展现。  [关键词]样板戏 英雄形象 神格化 传统文化    “文革”是一个让人不愿轻易
【摘要】 读图时代是我们每个活在当下的人所经历的时代,它无时无刻、无时无地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读图使人们逐渐失去应有的冷静和耐心,人们对于智力的理解仍旧大多来自语言文字,而且图像中没有句法。《卡夫卡谈话录》里有一段文字可以试着帮助找回那些我们渐渐失去的、曾经拥有的、美好的东西。【关键词】 读图时代 图像 照片 语言文字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
[摘要] 回首《让子弹飞》的开始和结尾,经过了鹅城革命,列车其实并未改变方向。于张麻子而言,无非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中,依旧会有像黄四郎、汤师爷和鹅城百姓一代代的轮回出现。  [关键词] 《让子弹飞》 鹅城革命 时代 专制政权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15  给平庸的年代一颗自由飞翔的子弹,唤醒一个平凡人草莽与铁马的英雄梦想  ——题记  军阀割据
[摘要] 电视剧《悬崖》作为“谍战剧”在叙事上具有以下鲜明特色:善于设置极端情境、注重氛围营造,人物心理逻辑与情节逻辑相辅相成;挖掘人物深层情感的真实向往,寻找支撑人物行为的情感逻辑起点;触及人物柔软而隐秘、复杂却真实的情感,在细节处精雕细刻;呼唤观众的参与,期待与人物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谍战剧 叙事 情感质素  当下荧屏,“谍战剧”异常火爆。具有一定历史感却与当下相隔并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四川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国际影视节——第十三届四川电视节的“金熊猫”奖国际电视剧(短片)初评工作已告一段落。总体而言,本届“金熊猫”奖国际电视剧(短片)参评国多,片源丰富,题材广泛,佳作迭出,体现了“金熊猫”奖的国际性,展现了国际影视剧艺术前沿,反映了人类的时代审美旨趣和审美精神,同时也传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意蕴和精神追求。  一、 片源
[摘要] 温瑞安的“四大名捕”武侠系列一直为中国读者所喜爱,并不断被改编为各类影视作品。在此基础之上,陈嘉上导演执导的电影《四大名捕》以打造中国版的“神奇四侠”为目的对原版小说进行了改编创作。从互文性的角度看,电影借鉴了时下流行的美剧元素,通过粘贴合并使得电影在新的文本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  [关键词] 《四大名捕》 互文性 粘贴合并 互异性  doi:10.3969/j.issn.1
[摘要]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制瓷之乡,并有“瓷都”之美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骄傲,是瓷文化集中之地。她广博的胸怀孕育了当地浓厚的具有景德镇制瓷的特色文化民俗,景德镇的瓷业习俗是中国陶瓷习俗中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和反映。在制瓷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制瓷的民俗特性及风俗。  [关键词] 景德镇 制瓷 习俗 保护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
【作者简介】庄君,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讲师,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影视剧作研究。【基金项目】电影《霸王别姬》剧照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非公有制资金进入到经济发展的多种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营资本逐渐参与到中国电影行业中来。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它对于市场和盈利增值的敏锐嗅觉,资本的行动远远早于政策上的“被允许”或“被鼓励”。  一、港台民营
摘要:当本能吻上贪婪,欲望驾驭人性的时候,人的道德观、情感观将何去何从呢?导演提克威借助《香水》只部哲学童话,揭示出在本能、欲望、伦理、道德的面前自我的存在价值应该引起人们重新的思考。  关键词:《香水》本能 贪婪 欲望    《香水》终于被搬上银幕了,电影的原著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帕.聚斯金德著)很有影响力,自1985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30余种文字。电影没有被小说的影响力所淹没,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