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习惯促小学生成长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着重抓了以下几点:1. 认真听讲的习惯;2.积极思考的习惯;3.大胆发言的习惯;4.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5.“认真阅读”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思考、引导、创造、操作、阅读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 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叶子祺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低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课件、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 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低年级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要么坐在位置上就唧唧喳喳说起来,要么站起来也不能说完整,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只要能够举起小手,我都会表扬,并且每节课我都力争让每一个举手的孩子都有站起来发言的机会,不管他讲得怎么样,都给予适当表扬,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说话完整的孩子,我会奖励给他一颗五角星;发言特别精彩的孩子,我一定不会吝啬自己的表扬:×××小朋友真是个天才小宝贝,你的发现和数学家是一样的。同时1颗红艳艳的五角星就贴在了竞争平台上。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我根据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五、“认真阅读课本”的学习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首先,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地读课本。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缺乏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算式以及叙述文字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根据图意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有些学生常依赖教师读题和提示,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虽然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但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读题,也可让个别识字较多的学生读题。例如教材首先出现的是介绍“淘气”“笑笑”“智慧老人”“机灵狗”等卡通人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知道了新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和课后阅读的好习惯。在布置课前阅读时,一般要向学生做些交代:看清图中的意思,人物的对话,给了什么问题,你打算如何解决,明天学的内容与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自己先阅读“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试一试”……等,再找几个题目试着做做看,不懂的地方注上记号等。
  阅读课本还要求学生手脑并用,要边看边做记号,把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这样持之以恒,反复练习,就能逐步养成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必然让学生终身受益。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好学生要从低年级抓起。
  参考文献:
  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 林格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李维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3.中国论文网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的提出是社会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
在架上绘画艺术发展中,人们习惯于从绘画艺术语言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架上绘画艺术的发展,而很少有人从艺术材料的角度去思考。其实,架上绘画艺术的演变与发展,永远也离不开材
21世纪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呼唤大批具有专业技能、创新意识、能参与巾场竞争的现代人才,这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
油画从西方引进中国已有百年历史,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画已逐渐构成中国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流派--乡上油画.新疆的油画一直是反映新
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要明确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结合。在这种新理念下,要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PH Value” Design Show, organized by China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 (CNTAC), undertaken by the Sub- Council of Textile Industry, CCPIT (CCPIT-TEX)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话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现在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明显降低了,现在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体验。那么如何上好学生的写话教学呢,我简单的概括出一下几点。  一、以情感促交流  低年级学生学习写话,应该要求他们说真话,重视发挥“情感”,在说、写、教中的催化作用下,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首先我们
以中国面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但由于东西方在思维模式、哲学基础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在绘画上的不同十分
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实现课堂的高效性。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单位时间(一般是指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或者说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作为
摘要:普通话语言教学中语音、语调的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逻辑重音的突显能够更好的让说话者突出自己的主题思想,让聆听者正确解读语句包含的意思。  关键词:逻辑重音,普通话教学,意义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我国的普通话语言教学工作在遇到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普通话的学习是一个非常繁杂的技能学习过程。除了要学习基本语音、语调、停连等基本内容外,还要培养语感和语用习惯等说话技巧,这其中最大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