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教学:还孩子一个精彩的图形世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线面体是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基本内容,苏教版教材也是按这样的顺序呈现图形知识的,正因如此,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呈螺旋上升势。那么,在每一节的图形与几何课堂中,能否都如此教学呢?我认为,一节成功的图形与几何课不仅要让学生横向发展,纵向拓展,还要让学生受益长远。因此,我建议3D教学——就是将2D的知识改编成3D知识,使知识“立体化”。3D有三个维度,即知识的理解、技能(经验)的培养、(知识)框架的建构。下面我结合具体课例谈谈3D教学图形与几何知识。
  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知识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偏重于形象思维活动,对于图形教学,如果从生活中来,再回生活中去,就会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也更易于知识的理解。
  比如教学《认识垂直》时,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两根卡纸做的硬纸条,并让他们摆出最常见的相交情况。“你摆的是什么?在哪里见过?”有的孩子摆出了“十”字状,如医院的标识、加号等地方出现;也有的孩子摆出了直角状,这就更普遍了,如门角、窗角等。接着,我们把这两种相交的情况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孩子们发现都相交成直角。随着孩子们的发现,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的定义呈现出来。
  再如《认识体积单位》教学最后一环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体积单位的大小表象,并且能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的物体的体积,所以课尾,我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再次巩固,并延伸了与长度单位、体积单位的对比。设计了文文数学日记中的一个片段,请他们读一读,说说感受。(日记如下)我们的教室占地面积约为60立方米。我的身高只有1.4厘米,所以被安排在第一桌,离老师的讲台最近,老师的讲台上放着一个体积为1立方米的粉笔盒,里面放了不少粉笔,一支粉笔的体积约为7厘米,粉笔盒的旁边是一瓶容积为50升的红墨水。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面积是6立方米的黑板,黑板旁边还有一台体积是200立方厘米的电视机和一台饮水机,一桶容积是18毫升的纯净水够我们班喝上两天呢。
  这些从生活中寻找得来的知识,往往就是学生的兴趣点,也是发展点,这样教学更形象直观,知识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起来也更容易。
  二、更接近学生的经验,善于活动的展开
  由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特点,活动内容的引入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与几何部分内容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技能,进一步获得经验。
  比如《认识垂直》中教学画垂线时,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边的材料和工具,想办法作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孩子用课堂伊始的两根硬纸条摆出了,有的孩子仿照书上的练习用纸折出了,有的孩子在数学本上利用横竖线条直接画出了,还有的孩子用三角板描出了或用量角器画出了。这样的活动精彩纷呈,得益于孩子们丰富的经验,通过活动,孩子们画、摆、折、描等技能均得到训练,并且在小组活动过程及展示过程中“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使技能得到巩固。
  如在《表面积的变化》一课中,根据已有经验,孩子们能很快在两个正方体的拼搭活动中,看到“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学生用3个、4个甚至更多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一行拼成长方体,探索拼成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会更加清晰且坚定。第三层次的活动是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体会到“不管怎么拼,每次都会减少两个长方形面的面积;而减少的面积越少,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越大”。这里的三个层次活动能依次展开,就因为每一次活动前都有一定的经验作为铺垫,而这些经验既是孩子本身累积的旧经验,又是开展活动过程中传递给孩子的新经验。
  三、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便于框架的建构
  如果知识的传授可以使孩子的知识面更广,那么技能(经验)的训练和培养可以使孩子的知识面更宽,只有知识面的长度和宽度都增加了,知识面才能更大,这是孩子最基本的二维知识。孩子的知识面既需要横向延伸,又要纵向拓展,这里的纵向拓展不仅指深度的拓展,还包括知识间相互关系的拓展。
  比如《圆锥的体积》教学中,课堂伊始,由复习圆柱的体积导入,引导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这一教学流程,其实就是由圆柱展开延伸,随之开展圆锥的教学。这是由旧知识纵向发展到新课的,也有在新课结束后向下纵向发展的,比如《圆柱的体积》课堂结尾,可以用CAI呈现几个直棱柱,先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特征,结合圆柱的特征,学生发现这些直棱柱都是上下一样粗的,这点和圆柱的特征是一样的,因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这些直棱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这里的拓展部分其实就是拓展到初中的直棱柱体积部分,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密切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节课的纵向发展有的不仅仅是停留在某个点上的拓展,有些拓展是贯穿一节课的始末的。如《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中,郜老师首先拿出一端系着小球的绳子,引导学生把绳子看做一条线段,把这个小球看做一个点,并且固定绳子一端旋转小球。接着出示了一面小旗,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起来,引导学生想象,会形成什么形体。这一导入,给学生呈现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这一认识,在接下来的CAI中又进一步依次演示点、线、面的旋转,让学生明确圆柱体的由来及成因。在后面的三个练习中,郜老师设计也别出心裁:1.多角度观察:平行光线从上面和侧面分别照射圆柱和圆锥,屏幕上会留下什么图形?2.演示不同的长方形绕轴旋转形成不同的圆柱,不同的直角三角形绕轴旋转形成不同的圆锥。思考:它们的高矮、粗细和什么有关?3.通过旋转其他平面图形,我们还可以得到许多有趣的形体。根据提供的平面图形想象:绕某一条轴旋转会形成什么形体?这些新课及练习的设计无一例外地都从旋转的角度展示了“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综上所述,3D教学,从三个维度培养孩子,还孩子一个精彩的图形世界。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使人们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应用题作为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学好应用题对增强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的应用题学习中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找到解决方法。本文就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探究解决对策。  关键词: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新形势下,人们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历史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再现历史的本来面貌;二是发现并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前几年,从事地方党史研究的同志历尽千辛万苦,发掘了大量珍贵的党史资料,考证了许多重大
摘 要: 广大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共性教育而忽视了个性教育,后果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会依据问题去解决问题,缺乏创造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敢做;以生动、丰富、充满个性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思维,展现个性;尊重个人体验,抓住其个性的闪光点。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
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节时,学生很难自己得出结论,尤其受到之前“2和5的倍数”的影响,即使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学生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更不能灵活应用。再加上少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重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依赖性强,习惯于机械模仿,不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究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下面我就对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
摘 要: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应努力创设直观、形象、有趣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学习兴趣 提高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
摘 要: 文章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现教学过程多样化,学习方式合作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 学习方式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心中应该有一把尺,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挑战
目的 探究和分析肾结石患者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在2019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总计5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
我赞成改版,但这不是此刻我写这些文字的初衷。我想表达的是:要慎对改版!它是一把双刃剑,也许跳出困境,也许跌进泥淖。不客气地说,时下电视界的改版已经陷入误区。误区之一: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要立即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  一、提问的基本要求  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如何问?颇有一些学问。那么怎样讲求提问的方法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大致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1.问什么,大致有四问四忌:(1)问有关知识,忌离题太远。(2)关键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