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本特质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r_c_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重文体,抓住特质
  曾听过某老师教学《皇帝的新装》的课。该教师从文中对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角度入手,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让学生根据文中描写揣摩人物各自不同的心理,甚至补写骗子的心理等。结果,学生表现冷漠。这本应该引起学生兴趣的一个童话故事,可是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却冷冷清清呢?
  孙绍振老师书中《<皇帝的新装>中的人物为什么没个性》一文中这样说:"我们不能忘记,这不是小说,而是童话,而且是寓言性的童话,寓言的寓意性,就是把一种普遍的的意念寄托在没有时间、地点、条件特点的环境和没有个性的人物身上。他还说:"寓言式童话的思想具有单纯性。环境、人物的普泛性和思想的单纯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是小说。这可能是败笔,但对寓言式的童话而言,却是长处,深刻地揭示了身陷如此社会环境,自欺欺人,恶性循环。"心理描写不是童话的长处,而思想的单纯性、环境人物的普泛性恰是童话的长处。心理描写在这篇文章中根本不典型,不是童话中最有价值的地方,也不是童话的主要特色。正是因为老师忽略了文本的文体特质,所以确立这样的教学内容,显然是无意无效的。
  其实在新课程改革之初,有很多老师忽视文本的文体,把所有的文本都处理成文章。再加之语文教材知识更新的滞后,几乎很少教师会从文体特征出发鉴定教学内容。如《斑羚飞渡》有老师忽略了它是动物小说的特点,而以为这只是一篇谈论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散文,所以导致了拓展延伸部分内容的狭隘和偏差,最终把语文课变成了一堂思想品德课。
  但是,也有老师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在一次读书班活动上,有位教师执教《竹影》。
  这是一篇散文,该教师遵循了散文阅读的规律,把散文所抒写的个体生命的体悟,作为教学内容。
  她所确定的教学内容是: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感悟。首先是孩子眼中感受到的天光月色竹影的美,其次是父親眼中孩子们的游戏所蕴含的美,最后是作者眼中大人与孩子、生活与艺术和谐通融的美。为此,设计了以下问题:
  1.分析孩子的"看",品读孩子眼中的美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是艺术家就一定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呢?找一找,孩子们看到了生活中哪些美?
  2.分析爸爸的"看",理解大人眼中的美
  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的美,那么大人—— "爸爸"有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他和孩子们一起画竹影好不好?
  3.引导学生"看",理解作者眼中的美
  孩子发现生活的美,爸爸发现童趣的美,你从文中感受到什么样的美?
  这位老师很好地抓住了散文的文体特质,所以避免了以往很多老师经常把这篇课文当作美术课来上的弊病,成功地引导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意大利人艾柯提出"每一个文本都具有自己的特殊结构,它要求读者按此结构,以文本应该被阅读的方式来阅读文本,并且应该尽量地向文本靠拢。"潘新和教授也说过"阅读与写作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是不得要领的。"这就说明了阅读教学其实是构建"文体意识"的阅读教学,不同的文体要有对应的读法。如果阅读一个文本,首先连他的文体特质都不能很好的把握,这样的文本解读肯定是有误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肯定是无效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任何一个文本之前,我们教师应该学会准确地把握好文本的文体特质,这样才能规范有效地生成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文眼",把握特质
  "诗眼"和"文眼"是艺术作品构思的凝聚点,是结构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也是把握作品文本特质的金钥匙,文眼可以在标题中,也可以暗含里文章之中。
  笔者曾经听过两堂《香菱学诗》,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
  某老师执教《香菱学诗》,按照常规模式进行:
  第一环节:由四大名著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整体阅读,了解故事内容。
  第三个环节:分析人物形象。讨论香菱的身世和环境,以及她的人物性格特点。体会曹雪芹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第四个环节:从香菱学诗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由于课文比较长,学生阅读有一定的障碍,在讨论第三环节的时候,整个课堂有点死气沉沉。但在谈到香菱学诗的启发时,课堂又开始热闹起来,越谈越远,老师甚至开始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听完课之后我最大的疑惑是:这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到底是教学生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还是进行语文学习的学法指导?教学内容的不集中,所以使得课堂散漫,主题游离,效率低下。
  另一堂课是李明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李明老师抓住了从原题"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入手,先抓住了题目中的文眼——"苦",品读了香菱苦学的细节,老师一个问题"香菱她自己觉得苦吗?"引导学生品味三处写香菱"笑"的细节。又抓住了文中"笑"的文眼,用香菱的"笑"与其身世的孤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细读了香菱名字的来历和隐喻的意义,让读者在"笑"中看到了"痴"和"苦",看到了泪,在"笑"中对香菱的悲苦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同情。
  李海林教授认为:"一篇文章进入语文教材之后就不再是一篇社会阅读的客体了,而是语文教学的材料,它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生发了教学价值。也就是说,学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这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显性的行为,学生阅读课文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从目标取向上来看,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处在语文教学的最高层次。"由于文本言语智慧的独特性,这样的教学价值,必然是源自于文本特质所生成的教学内容。
  前一节课之所以不够成功,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老师没有抓住《香菱学诗》这篇小说的文本特质。《香菱学诗》是四大名著《红楼梦》的节选,具有经典性,本身可教学的东西很多,除了其作为小说所具有的文体特质之外,我们更要准确地抓住他与其他小说不同的独特性。
  李明老师很巧妙里利用原题中的"文眼"入手,自然过度到"笑"的细节。这样就很自然地抓住了文本"以笑写悲",及曹雪芹善于用隐喻和细微刻画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命运的文本特质,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使得课堂内容集中,课堂活动井然有序。
其他文献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将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七年级地理新教材内容包括:基础地理知识(地球与地图、自然环境中的海陆分布和氣候、社会经济与文化中的居民和地区发展差异)和世界区域地理。其特点是:图像内容丰富,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突出区域特征,提高了能力的要求,  图的选用和引导学生读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把抽象的内容,如地理事物在空间的分布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少先队德育是少先队组织对少先队员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传授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去影响少先队员的思想和行为是思想道德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能使少年儿童从小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但,当代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分析当前少先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切入,谈谈人文关怀在少先队管理中的作用。  一、内外矛盾共存:少先队员思想意识中存在的主要问
【摘要】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提出来的课程新理念。这个理念,对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年龄、同一性別的学生有共同点,但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要取得教学的实效必须注意区别对待、因
【摘要】 在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注意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师生互动;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数学 教学改革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高中数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是我国当前中学生物教学的新课题。21世纪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蓬勃发展的新世纪,国际间的剧烈竞争、国内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无疑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诸如知识、能力和思想意识方面,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尤其对学生的现代意识方面,如竞争意识、适应意识、系统整体意识、创新意识、改革开放意识、自主意识、科技意识、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几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