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提高课堂实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俗称“小高考”一贯坚持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学习潜能强、知识全面的优秀考生(得A),又要有利于中学教学改革和稳定的原则。2013年历史“小高考”试卷充分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坚持能力立意,凸显了新课标的要求。试卷秉持“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题理念,旨在考查学生对主要史实的了解状况、历史思维能力和必备的人文素养。高考试题从来都具有导向、引领、指挥棒的作用,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更要反复的、经常地研究高考试题,真正把高考的导向变成我们平时教学和复习的“风向标”。但是,在听课调研和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小高考”的课堂复习存在三种糟糕做法:(1)根据考纲印发教师事先精心准备的详细考纲解读给学生背,由于缺乏整体认知结构和感性材料,更没有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当时背、当时可以记住,但过不了几天学生就会要么记忆挂一漏万,要么知识张冠李戴;(2)课上教师详讲考纲上知识点的理解要求,学生做记号,末了象征性做几道题目,结果一节课下来师生都很累,效果很差;(3)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课上按照考纲知识点让学生画书,画完了再读、再做几道试题,效果更差。如此几种做法导致整堂课要么是目标、任务不太明确的读书;要么是机械的、学生在座位上默写(缺少当堂直观的订正,而只是收缴默写本);要么是大面积、长时间零散地提问;要么是长时间埋头做大量的题目。对照“小高考”的考查目标和要求,我们的复习备考需要针对以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二、应对策略
  1.目标定位与思想指导是前提
  历史“小高考”的复习备考要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要符合以问题为中心,以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以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立意的命题趋向。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说,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核心,运用是目的。复习要确立“学生为本”的备考观,强调把知识作为载体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复习备考实现从灌输勤奋型向能力效益型的转变。“学以致用”是命题改革的突破口,复习时也要以“用”为突破口,把教科书与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素材作为理解历史的工具,从“学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思考”,做到“把课标(“说明”)读厚,把教材读薄”。总之,复习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而不是硬性灌输、强行记忆;有利于学生较长时间留下印象,而不是一两天的印象;有利于学生考试中的实战性运用,而不是课堂活动外表的热闹。
  2.复习课课堂模型建构是关键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强调“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做上教”,“拿做来教,乃是真教”;作为学生要“在做上学”,“拿做来学,方是实学”。美国教育家菲利普在研究中也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可以记住10%他们所读到的,20%他们所听见的,30%他们所看见的,50%他们所听见且看见的,70%他们所说过的和90%他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所说过的。因此,历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制定结构性、生成性的教学策略,采用多样综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揭示历史学科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地思考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构教给学生“知识结构、思想、方法、活动”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战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单元复习为例,谈谈历史“小高考”复习冲刺阶段课堂基本模型的构建和运用。教学活动流程:①教师引领、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结构(约3分钟,板书、投影、印发“活动单”或“导读提纲”,明确目标与任务,突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②学生读背知识(20分钟左右,学生对照“导读提纲”的要求快速自主读书,并尝试合上书本、自主再现,强迫自己甚至不看讲义倒背如流,学生照读印发的“知识清单”不容易读进大脑)。③反馈检查(约10分钟,教师根据学情不同分口头提问或默写两种,若默写,最好是A、C两类临界生约4-6人上黑板,最后当堂快速订正、点评)。④运用训练(约10分钟,挑选“小高考”能力要求的试题若干,教师巡视学生答题错误情况,当堂讲评。习题也要分A级和非A级两个层次,主观题则瞄准A级。讲评以学生讲为主,文字题最好有学生答题案例讲评)。教学活动流程设计体现出的理念:①给学生抓手,目标任务驱动。“导读提纲”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更明确单位时间里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它比“考试说明”更形象、更能体现知识整体结构,又比印发的“知识清单”更简洁、更形象,更能促动学生识记。“导读提纲”可以一举多用:课上呈现结构,学生明确背书目标要求,课上教师运用其检查学生读书成果。②教学做合一,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学习态度与方式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理解和生成。③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很关键。无论是提读书识记要求,还是作反馈检查和运用训练都要考虑A、C两类临界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高中阶段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和谐的班集体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发现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是教师主动且频繁地找学生交流,一方面是学生反映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交流得不亦乐乎,但学生表示他们与教师沟通时缺乏共鸣,他们只是出于礼貌假装在与教师交流。显然这样的沟通只是形式上的,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缺乏实际意义,沟通效果较差,有的甚至是无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高中学科课程体系中有其特有性质,在人文与社会学领域中有其特有价值。政治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课程性质,积极贯彻课程理念,认真落实课程目标,发挥好本课程的特有价值。为此,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本文结合文化生活模块的教学,就坚持这“三项原则”谈些自己的认识与实践。  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高中思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课程改革引领我们走进了教育的“春天”,一切都是充满朝气,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吸取传统教育中的合理部分,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特点,改造我们的教学方式。任何只强调一方的教学改革都很难取得真正成功。  一、精彩精当、科学高效讲授,让讲解法勃发生机  在新课程改
一、引子  “老师,您还让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啊,太老太土太幼稚了,我爷爷小时候也唱这样的歌。”  “是呀,老歌的学习多枯燥呀,有时我真会睡着,老掉牙的曲子为什么还要我们唱!”  “老师,您教我们许嵩的《素颜》吧!那歌,多好听啊!要不要我拷给您?”  这是课间我与学生交流时学生的内心表白。这不由让我感叹:我们的音乐创作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合中学生唱的歌曲也太少了。而大量的流行歌曲又以爱情为
众所周知,学生在校丢失钱财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丢失了钱会很心急,班主任也很揪心,查起来相当困难,很多班主任都不知所措。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也曾出现过两次丢失钱财的事件,而且数目还较大,最终,笔者经过努力,使得被盗或丢失的钱完璧归赵。在此,笔者把如何处理这类事件的做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2006年的一个早上,第三节课才下课,小娇同学心急如焚地跑到我的办公室。“老师,我的钱丢了……”  “别急,你把事情
课件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日趋频繁,在各类教学竞赛中更是每场必用。不可否认,在教育部门的不断要求和倡导下,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普遍提高了,课件在教学中已经失去神秘感,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教学中注重课件的质量。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从美术的角度对课件设计制作中色彩对其影响做一下探讨。  一、了解色彩心理  1.色彩的冷暖。红、橙、黄称为暖色,蓝为冷色,紫和绿为中间色。红、橙、黄常常
一、基本资料  对象:案主 性别:男 年龄:13岁 年级:七年级  主诉:成绩差,做人很失败,老师说自己可能有问题,让妈妈带来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  个人陈述:案主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会破坏班级纪律,偶尔还会有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经常被老师批评。因为不听话,案主在家经常受到母亲的责备。案主缺乏自信心,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觉得自己做人很失败。  案主的家庭情况
情境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意义  1.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政治课堂中,利用有效丰富的教学资源,建立起以情境为依托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够克服以往政治课堂因内容抽象而带来的沉闷与枯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们常把班干部比作教师的左右手,可见班干部的重要性。但如何培养出优秀的班干部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培养班干部首先得从思想观念上入手,适当加以技术指导,因此,本文在对培养我班班长黎某进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班干部培养方法——三步“洗脑法”。三步“洗脑法”,步步为进,使你的班干部“愿意干、想干、想干好、能干好”,从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干部。  一、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选出令自己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是微妙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很多音乐制作精良、内容精要、意味深长,为广大中学生所喜闻乐见。在思想品德课上适时、有针对性地响起节奏适当的音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辅助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应该有一个好的导入,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笔者教学《孝敬父母长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