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jaljgj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无法用过去所学的,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传统教育已无法适应社会。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创造性思维并不是某种单一的思维形式,它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但是创造性思维不仅仅是这些思维的简单组合,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高度优化和综合。
  
  一、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对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1、介绍数学史上的著名发现和猜想,增强学生对发散思维重要性的认识
  正如数学家徐利治先生在《数学方法论选讲》中指出的:“数学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在科学探索中往往孕育着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古希腊的希巴斯大胆怀疑权威,献出了生命而发现了无理数;世界各国的数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得到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已经有500余种,正是发散思维的体现……通过介绍这些数学史,让学生认识到发散思维的重要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2、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授给学生解题方法、证明思路,甚至让学生背诵记忆有关结论,学生只需机械的模仿、记忆、练习,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严重抑制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最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目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2)指导学生自编习题。在自编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的联系相关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编制出有自己思维烙印的习题,思维的发散性和新颖性得到了发展。
  (3)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各种答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有一把刻度尺、一面镜子、一把卷尺、一架测角仪(学生能用前提),任选一种或几种工具,如何测得学校旗杆的高度?学生会有很多不同思路,不要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发散自己的思维,探求更多的问题解决方式。
  
  二、加强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思维水平达到超常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对客观现象的详细内容或所遇问题没有经过充分逻辑推理和系统论证而作出的一种迅速而“径直”猜度的认识活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传统的数学强调的是逻辑和精确,课堂上很少有估计、猜测。其实,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并加以证明,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这些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猜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直觉思维的一部分,他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与表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学生的猜测可能有悖于常理,教师不能因此而禁止学生的猜测,而应当引导学生探求猜测错误的原因。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直觉思维能力会慢慢地得到提高。
  
  2、数学直觉是建立在知识扎实的基础上
  “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进发出思想的火花的”。数学直觉思维不是憑空产生的,要想通过直觉思维对某个数学问题作出迅速的、比较准确的判断和假设,必须具有扎实的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及相关学科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阿达玛曾风趣的说:“难道一只猴子也能应机遇而打印成整部美国宪法吗?”。
  
  三、加强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是人们在接触大量事物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感知开始,感知是形象思维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呈现丰富的表象,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很大的作用。①运用形象的数学教具,如:用直观教具演示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现象,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③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唤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兴奋点,让物体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更为深刻的痕迹。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数学及相关表象,向学生展示了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形象思维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无疑会对创造思维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创新意识的增强、创造想象力的培养、个性意志力的培养……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都不可或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气氛,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学习生机勃勃,成为创意产生的沃土。
  
  参考文献
  [1]《数学方法论选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创造性思维训练》武汉大学出版社
  [3]《思维的拓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有效的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里的有效应该是高效的、富有时效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在自身基础上有进步,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富有活力的,课堂是学生展现的舞台,动态生成的精彩。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预习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因为教学活
设计理念:《哪吒闹海》一课,要求学生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说故事”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课文,而是要采用形象、有趣的多种“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内化故事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有滋有味地说。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的形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称霸一方 兴风作浪 “ 等。3、感受并学习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4、练习按事情发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优
【摘要】本文以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问题、独立自学、交流互动、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学生听课注意力保持规律、学生的质疑心态、自然与生活关系等范畴来阐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教学体会。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
语文教学,即语言文字的教学,实质上是我们的母语的教学,其重要性、地位、意义可见一斑,在此笔者就不再加以阐述。  上千年以来,语文教学逐渐地走人误区,进入了死胡同,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语文界的有识之士,大呼语文教学改革,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近几年语文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果。在此,我以《七颗钻石》一文为例,谈一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语文教学的改革,其实质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听、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我走进了新课程,了解了新课程。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理念。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从理念到实践还有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如果“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而课堂教学依然是涛声依旧”,那么,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使自己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我认真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程序为: 设科普讲座、指导选题、组织课题组、实施计划、处理结果,撰写报告、组织研究成果交流研讨。具体作法可以采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答辩”是评价结果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历史教学 一般程序 合作学习小组 评价    目前,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话题。所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中国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使之形成习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21世纪的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非常庞杂,这就要求参与乡村振兴的人、资金、科技的全方位投入。本文从萧县永堌镇吴庄村的发展经验来看,人才是乡村进行战略实施中最重要的角色。笔者就以萧县永堌镇吴庄村集体经济带动乡村振兴事例,分析当前我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亟待化解乡村振兴与解决路径。  一、关于萧县永堌镇吴庄村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的调查  2014年萧县永堌镇吴庄村由党支部领办“萧县海宏农作物种植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