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学习”:创新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有益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大学课堂教学,实施综合化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为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本文结合PBL的理论基础与特征,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探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心理学研究方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 课程教学改革
  
  一、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从历届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设计能力欠缺,问题意识欠缺,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比如,将随机抽样等同于随便找被试,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等同于问卷法,不知道如何阅读心理学文献等现象并不少见,能自主发现研究课题进行毕业设计的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已有教材主要以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过程或心理学研究方法学为主线,理论阐述过多过细,内容晦涩难懂,实践环节不够深入,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反而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心理阻力。因此,实施综合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综合性知识理解和应用等已势在必行。
  二、基于PBL教学的基本特征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西方大学教育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思路,最早源于西方医学教育实践中,并以解决学校教育与未来工作实践之间的分离现象为原动力。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PBL越来越成为“提升学生为中心的、多学科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专业实践,构建整合的专业发展课程的核心”[1]。从教学角度看,PBL提供了这样一种思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心理——社会历程,使学生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的问题解决技能、合作技能和自主学习品质。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以问题为导向的经验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等三个方面[2]。有证据表明,PBL教学在促进综合性专业知识、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基于PBL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和操作性均较强的课程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PBL的认识逐渐增多,绝大多数文章以PBL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主,侧重介绍PBL实施的具体步骤和相关经验;少数理论性文章则围绕PBL的流程、步骤或个别要素进行论述,好像PBL是一种可以按照既定流程或工序加以实施的教学工具,这其实是有悖于PBL的初衷的。在实施PBL教学改革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与特定文化背景和特定课程内容相结合,PBL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从目前学生反馈情况看,比较有效和值得倡导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实践环节。
  在全面分析国内权威教材的基础上,除“PBL课程导论”与“课程总结与测评”外,我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体系重新调整为理论和实务两大大模块,前者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历史与体系”、“心理学研究的性质与伦理”、“心理学文献的批判性阅读与评析”、“从研究思想到研究假设”等四个主题,后者包括“访谈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观察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问卷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实验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和“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等五个主题。其中,除了“心理学研究的性质与伦理”部分外,各个主题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如撰写文献评析报告、拟定研究主题、编写观察记录表、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和实验设计等。
  (二)将学习回归课堂,将课堂回归学生。
  大学课堂教学中究竟应该发生什么?这是PBL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问题。在PBL教学中,将学习回归课堂,将课堂回归学生,意味着大学课堂既不是大学教师自我展示或自我陶醉的场所,又不是教师寻求“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3]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习活动得以逐渐展开的具体情境;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这是师生角色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一旦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和权威被消解,平等、自主、合作、分享的心理场域就会形成,学生和学习活动就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旋律。
  (三)引导积极思考,鼓励合作分享。
  心理学科学研究中不乏重大的哲学或理论问题,也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引导学生在思考、质疑和分享智慧中理解基本理论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在教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沿革”主题时,我引导学生对西方心理学史中各个流派的历史沿革及其代表性人物的经典实验进行回顾,通过“小组讨论—质疑—辩论—总结”等环节,梳理出心理学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之间的基本关系:特定的研究方法总是以特定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沿革反映了研究内容的改变,并始终为心理学理论服务。
  (四)从“知识”或“信息”的传递,转变为“案例”或“问题”的探究。
  PBL的本质在于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4]。真正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发生在知识或信息的传递中,而是存在于真实问题的或案例的探究之中。设计问题或案例,一般要考虑以下方面:(1)问题是真实的;(2)问题是有意义的;(3)问题是结构不良的;(4)问题范围是适宜的;(5)问题应该使学生能够从团体中获益而不是受阻。比如,在讨论关于“实验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主题时,我首先介绍“权力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吗?”的实验报告,通过小组内部的协商讨论达成共识,而小组之间则相互辩论而推动讨论的不断深入。通过研究案例的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研究设计中诸如“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无关变量的控制”、“随机化原则”等核心问题,而且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批判能力。
  (五)从“教考分离”到“学考统一”。
  从目前看,在课程考试和评价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更多呈现出一种彼此对立而非合作的关系。在PBL教学的课程总结环节,我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提出考核的重点内容、最佳考核方式及其合理权重,教师的任务则转变为实现考核目标而进行科学、合理的考题内容的设计。实践表明,这不仅减轻了大学生的考前焦虑,而且提高了学习的掌控感和自主性。
  当然,PBL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如何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以避免懒汉行为和两极分化,建立与PBL适应的考核方式,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等都是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John R.Savery.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J].The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6,1,(1):9-20.
  [2]余益兵.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若干理论问题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出版中).
  [3]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余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理查德.I.阿兰兹著.丛立新译.学会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PBL的心理学课程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09jy081)。
其他文献
如今,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开始不断深入人心。而在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应首要遵循的原则。而如今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化学学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的存在使得素质教育工作的推动出现了很大的障碍,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才把他们界定为“学困生”呢?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情绪严重,以致于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那么,这些学困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摘 要: “快乐教学”历来是基础教育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怎样进行快乐教学?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一些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通俗媒体(武侠小说、影视等)作为教学的情境素材、将曲艺形式搬上化学课堂,等等。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多媒体应用 高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阐明:新课程应该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可是迫于考试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可口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他一盆接一盆地请客人喝汤,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三段七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教学操作流程与特点。该模式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核心,强调学生自主性、合作性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关注智能优化组合与个性的发展。因此,“三段七步”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解决了学习主体与学习客体相匹配的学习方式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时间,产生浓厚兴趣,减轻过重的心理负担。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三段七步模式 教学实践 
摘 要: 本文作者就生物学问题的类型,如何创设生物学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生物教学作用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教学作用 生物学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个观点:“提问”是教师的事,学生只要跟着“答”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方法死板,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学习效率降低。新课程要求学生
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优先发展学科,从其自身实验性科学特点出发,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当地生产实践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索某种事理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兴趣及其
摘 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教育对策,旨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阅读行为和正确的阅读心态。  关键词: 大学生 阅读行为 防范措施    高校图书馆全开架借阅服务是集藏、借、阅为一体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读者可以自由自主地进入书库的各个区域进行选书和借阅。这种借阅方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大大提高了读者对图书的利用
摘 要: 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主题,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学生的前途,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本文从老师、家庭、社会、学生自身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厌学 成因分析 对策    在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社会大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背景下,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厌学现象,故意旷课或借故不上课,上课迟到、早退,白天
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生物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问题、双语师资问题、双语教材问题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为增强生物双语教学效果,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双语师资培训,加强双语教材建设和改善双语教学环境等措施上给予强化和提高。  关键词: 生物学科 双语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目前急需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参与竞争,复合型人才一般被认为是既懂专业又
目的了解武警某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变化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与药敏试验方法,对武警部队某医院2012-2013年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