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但是,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总是干瘪、空洞、无味。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素材积累所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达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目的就成了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最大困惑。
如今,电视、网络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更多便捷因素的同时,也使很多学生沉迷于其中。如何引导学生在电视和网络中收获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为我们普遍重视的问题。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第一,正确的引导和筛选。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我精心筛选,向学生推荐了以下的电视栏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百家讲坛”、“大家风范”、“法制在线”等紧跟时代脉搏的节目;“请您欣赏”、“佳片有约”、“农广天地”、“体坛资讯”、“欢乐英雄”等高雅娱乐节目;“年度经济人物”、“感动中国人物”、“新年新诗会”、“巅峰盛典”等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节目。让学生从中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技术。寒暑假时除以上的节目外,我还推荐学生看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汉武大帝》《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历史剧,让学生感悟和体会名著的魅力,了解和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和人物故事。
第二,及时的检查和鼓励。每天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完成三项积累。
1.“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内容可以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可以是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也可以是获奖感言中的一句肺腑之言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用眼、用脑、用心去积累写作素材。
2.“我眼中的新鲜事”。内容必须源自近几天电视或网络里的新闻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每天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大事、洞察百姓生活,让学生明白国兴家就荣、国衰家就耻的道理,感悟祖国的强大与繁荣,体会什么是风雨同舟,什么是众志成城。
3.“最令我感动的故事”。可以分门别类进行积累,如有关读书的故事、有关成才的故事、有关励志的故事、有关名人的故事、有关体坛的故事、有关科技的故事……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需要引导,需要恒心。起初,学生经常是三件事只完成一件或两件,表述时常常语无伦次,记录时也总是丢三落四。教师这时就应及时地进行鼓励和检查,既给学生坚持的动力,也给他们一定的压力。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善于观察了,喜欢动脑了,乐于表达了,概括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加强了,积累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第三,系统的指导和训练。我把学生在电视或电脑中看到或收集到的影像、视频,经过筛选后,在课堂里用多媒体以视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经过思考、提炼、表述,再转化成为写作的素材。
1.拟题指导
我把上海卫视里的一档节目“中国达人秀”里总冠军刘伟用脚在弹奏钢琴、用心在歌唱的一段精彩表演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在学生观看之前我提出了要求:“希望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在视频里看到的重要信息都要迅速记录下来,无论是主人公、评委、观众还是主持人说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行为举动,都要认真记录和感悟。”视频仅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屏气凝神地看着,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从未有过的感动和震撼充盈在学生的心中。观看之后我进行了如下引导。
(1)如果以这段视频为材料来拟定一个命题作文,该怎样拟一个好听的题目?(提示:可用视频上的语言,或自己概括) 学生们踊跃举手回答:《苦难也是一笔财富》《世界因你而改变》《失去与拥有》《苦难畏惧微笑》《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缺憾也是一种美》《怒放的生命》……
(2)如果把此段视频的主题转化成话题作文,该怎样拟定题目呢?(提示:注意视频里一些关键词语)学生们思考片刻之后回答:可以用“坚持”、“磨炼”、“挫折”、“微笑”、“责任”、“梦想”、“拥抱”等为话题来作文。
2.素材积累指导
(1)我把娱乐节目“我要上春晚”第五期,残疾人男女主人公马丽、翟孝伟的完美舞蹈表演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结合刘伟的视频思考:两段视频的信息中有哪些我们可以积累下来,适时地运用到作文中?学生A:精彩的语言。如“至少我还有一双完美的脚”、“要么精彩的活,要么赶紧去死”,“残缺的肢体,同样会有完整的人生,只要有健康的精神,人的意志就不会摧垮”。学生B:他们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感悟……此项训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和归纳写作素材。
(2)由刘伟、马丽、翟孝伟,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人物?此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学生们会在脑海里迅速地搜索出曾在电视、网络里看过的类似的材料。
当然,一篇优秀的作文要考虑的不仅是以上几点,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电视、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长期积累素材、系统训练写作,学生就能够利用电视、网络选择、积累有用的素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样,学生的作文也就能落笔生花了。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如今,电视、网络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更多便捷因素的同时,也使很多学生沉迷于其中。如何引导学生在电视和网络中收获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为我们普遍重视的问题。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第一,正确的引导和筛选。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我精心筛选,向学生推荐了以下的电视栏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百家讲坛”、“大家风范”、“法制在线”等紧跟时代脉搏的节目;“请您欣赏”、“佳片有约”、“农广天地”、“体坛资讯”、“欢乐英雄”等高雅娱乐节目;“年度经济人物”、“感动中国人物”、“新年新诗会”、“巅峰盛典”等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节目。让学生从中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技术。寒暑假时除以上的节目外,我还推荐学生看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汉武大帝》《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历史剧,让学生感悟和体会名著的魅力,了解和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和人物故事。
第二,及时的检查和鼓励。每天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完成三项积累。
1.“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内容可以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可以是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也可以是获奖感言中的一句肺腑之言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用眼、用脑、用心去积累写作素材。
2.“我眼中的新鲜事”。内容必须源自近几天电视或网络里的新闻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每天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大事、洞察百姓生活,让学生明白国兴家就荣、国衰家就耻的道理,感悟祖国的强大与繁荣,体会什么是风雨同舟,什么是众志成城。
3.“最令我感动的故事”。可以分门别类进行积累,如有关读书的故事、有关成才的故事、有关励志的故事、有关名人的故事、有关体坛的故事、有关科技的故事……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需要引导,需要恒心。起初,学生经常是三件事只完成一件或两件,表述时常常语无伦次,记录时也总是丢三落四。教师这时就应及时地进行鼓励和检查,既给学生坚持的动力,也给他们一定的压力。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善于观察了,喜欢动脑了,乐于表达了,概括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加强了,积累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第三,系统的指导和训练。我把学生在电视或电脑中看到或收集到的影像、视频,经过筛选后,在课堂里用多媒体以视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经过思考、提炼、表述,再转化成为写作的素材。
1.拟题指导
我把上海卫视里的一档节目“中国达人秀”里总冠军刘伟用脚在弹奏钢琴、用心在歌唱的一段精彩表演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在学生观看之前我提出了要求:“希望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在视频里看到的重要信息都要迅速记录下来,无论是主人公、评委、观众还是主持人说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行为举动,都要认真记录和感悟。”视频仅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屏气凝神地看着,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从未有过的感动和震撼充盈在学生的心中。观看之后我进行了如下引导。
(1)如果以这段视频为材料来拟定一个命题作文,该怎样拟一个好听的题目?(提示:可用视频上的语言,或自己概括) 学生们踊跃举手回答:《苦难也是一笔财富》《世界因你而改变》《失去与拥有》《苦难畏惧微笑》《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缺憾也是一种美》《怒放的生命》……
(2)如果把此段视频的主题转化成话题作文,该怎样拟定题目呢?(提示:注意视频里一些关键词语)学生们思考片刻之后回答:可以用“坚持”、“磨炼”、“挫折”、“微笑”、“责任”、“梦想”、“拥抱”等为话题来作文。
2.素材积累指导
(1)我把娱乐节目“我要上春晚”第五期,残疾人男女主人公马丽、翟孝伟的完美舞蹈表演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结合刘伟的视频思考:两段视频的信息中有哪些我们可以积累下来,适时地运用到作文中?学生A:精彩的语言。如“至少我还有一双完美的脚”、“要么精彩的活,要么赶紧去死”,“残缺的肢体,同样会有完整的人生,只要有健康的精神,人的意志就不会摧垮”。学生B:他们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感悟……此项训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和归纳写作素材。
(2)由刘伟、马丽、翟孝伟,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人物?此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学生们会在脑海里迅速地搜索出曾在电视、网络里看过的类似的材料。
当然,一篇优秀的作文要考虑的不仅是以上几点,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电视、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长期积累素材、系统训练写作,学生就能够利用电视、网络选择、积累有用的素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样,学生的作文也就能落笔生花了。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