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 大收获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我执教了一节市级公开课“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几天后一个孩子在班级微课堂上(班级微信群昵称微课堂)发了些图片并和我聊天。
  
  奕:我从网上买到了闵嗣鹤的《格点和面积》,也找到了上面关于格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证明,根本看不懂。
  师:看着像天书是吗?因为有很多知识我们还没学到,不过有这本书在,我们就能确信长大后我们的确能证明。n年后谁先知道为什么多边形的面积=内点数 边点数÷2-1,我奖他一个红包(时间十年有效)。
  我认真看了孩子发的图片,一时没看懂,一个连我都难理解的内容,我不期待孩子们能明白,故事似乎结束了。哪知第二天晚上周思澄上传了一张图片并兴奋地说了一番话。
  
  澄:我要红包,我的图可以证明:一个内点一格,所以内点数不变;除4个顶点外,一个边点半格,所以边点数要÷2;为什么减1,因为4个顶点,属边点应该是4÷2=2(格),但每个顶点只有[14]格,4个顶点正好1格,少了1格。所以多边形的面积=内点数 边点数÷2-1。
  师:我猜你是明道第一,不仅是学生,连老师都不知道为什么呢!
  澄:不是我聪明,是您上课时让我们从简单的研究起,我就在点子图上画了一些长方形,我盯着顶点想,我想减1问题肯定出在这儿,画着画着我就发现了。
  我发了个微信红包给澄,半小时后张铭清也上传了一张图片。
  
  清:我发现三角形也符合要求,每个内点1格,每个边点半格,3个顶点应该1.5格,实际上只有半格,少了1格,所以也是内点数 边点数÷2-1。
  这下微课堂热闹了。
  锐:张铭清,你那3个角不要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说明正好是半格。
  清:有道理,不过我这一移更直观。
  师:看来这规律真不是巧合了!
  澄:梯形也符合规律,瞧,4个顶点4÷2应该是 2格,但拼起来只有1格。
  
  师:四边形内角和360°,也可以不拼。
  珊:我画的这个六边形也符合规律,瞧,6个顶点应该是3格,结果移动后只是4个半格即2个整格,少了1格。
  锐:老师都提醒了可以用内角和想,六边形内角和720°,720÷360=2(圈),也即两格,6÷2=3(格),少了1格。
  
  ……
  第二天一早,我看到赵玘凌晨五点多发的话。
  玘:昨天我们都已经接近答案了,如果大家想起彭老师的“回头看”就都能发现了。我们理解内点数不变,也理解边点数除以2,只是无法理解几个顶点数要联合减1。我们移动顶点处的图形时,每次都有人发现可以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巧算。答案就在那儿,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边数×180°-360°,边数和顶点数相同,180°恰好半圈半格,360°是1圈1格。所以不管是几边形顶点处的面积都是n个半格再减1格。所以多边形面积=内点数 边点数÷2-1。
  我佩服也汗颜,我们不曾思考的话题孩子们却一天接着一天想。反思这个过程。
  1.我们是不是要对引用、延后负责?闵嗣鹤的《格点和面积》是我课上推荐给孩子们的,到底能不能答疑我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我只是看到很多这节课的设计里都提到它,我也曾想过去买,但几次试教时间都比较紧,估计没办法在课内再释疑,所以就采用延后的方法。我没想到孩子们真的去买,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的很多公开课,问题无法就地解决时抛出的一句话:“课后咱们继续研究!”课后真研究了吗?也许连教师都没去研究,就如我引用别人的设计推荐一本孩子根本看不懂的书,课后是省略号,省着省着就没了,我们并不较真课后。
  2.孩子们无法理解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无法理解?当黄奕将《格点与面积》那本书中关于证明的几页拍给我看时。我看过后就武断地将孩子们理解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时间推迟到他们长大后。孰不知孩子越感兴趣就越是想知道,公开课越精彩越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的图很好懂,可惜我一辈子都想不到,因为我根本不会去想,因为问题不属于小学范围。他们却无知无畏地认为老师提及的都该会。我庆幸有红包的诱惑,我庆幸有执着的孩子。我想提起皮克定理,我们班孩子一定能就那个长方形瞬间回忆起公式,而不会像很多老师茫然无所措用“可能”“好像”!孩子们用他们的研究告诉我们,他们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只能那样,也许深奥的东西他们不懂,但他们可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而我们要重新构建我们的知识框架,不断打破已知探求未知。
  3.我们的课是不是只有课上?从第一个孩子上传那本书到第二天凌晨最后一个孩子的回答,孩子们的讨论断断续续超过了8小时。而从我推荐那本书到孩子购买、阅读、求教更是连续了几天。试问在校我们有哪节课可以让孩子就一个问题尝试那么久讨论那么长时间。大思考大收获,孩子们在微课堂上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空间,孩子们无须立即回答,可以将问题揣在怀里,着紧去想,啥时有灵感了啥时答,仍不会的,抛出去请人答。我们的教育太缺少这份慢慢使劲的思考。在这个微时代,我们是否该用好这个微平台呢?又该如何用好呢?我看到了广阔的前景,并决定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微课堂只是发发通知,说说表扬,解答个别孩子不会的题目。我要不断拋出话题,让孩子在第二课堂中从容地慢研究。
  (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 226600)
其他文献
在当今情况下,什么人愿意当大学校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教育问题重重,当下几乎被国人万炮齐轰。大学因此也成为众矢之的,而大学校长则是首当其冲。因为,人们总是想起当年的蔡元培、胡适、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等人,为什么现在的大学校长之中,就没有这样一些给大学以精神的校长呢?  其实,现在的大学校长也是有苦难言。他们虽是堂堂一校之长、法人代表,但是在自己的校园内究竟能有多少作为,是说不清楚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规律是数学的灵魂”。人教版数学教材“找规律”为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教师如果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给学生留足空间,就能较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思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两则教学片段,来谈一些思考。  【教学片段1】  (课前进行猜谜的游戏)  师:看来大家都是猜谜的能手,老师还想继续和大家来猜一猜,不过既然是数学课,咱们就一
成都郫县清水小学搬迁前夕,一位学生(孙悦)因家中搬迁原因未转校,学校将为其授课到最后,留守的19名老师仍按照原定课表为其上课。(见《华西都市报》)这样的场景似乎很温馨浪漫。小女孩对知识孜孜以求,心无旁骛,老师们传道解惑,诲人不倦。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居然会有这一幕,似乎一下子穿越了时空,回到了20年前那个对知识无比渴求的年代,真让人不敢相信。  于是溢美之辞纷至沓来,有人赞叹小女孩,有人褒奖教师,情绪
【摘 要】线段图是解决行程问题的重要工具,它既直观,又抽象,对学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有重要的帮助。在梳理教材中关于解决行程问题运用线段图的笔墨不足之虞,解构教材内容,重新规划教学,突出“线段图”在解决行程问题中的作用。经历“会仿”“会画”“会用”三个阶段,力求将线段图内化为学生解决行程问题主动运用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线段图;行程问题;内化  一、一道题目引发的思考  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时,
【摘 要】2018年第5期的《教学月刊》有很多有亮点的文章,将整期文章从教材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线教师可以借鉴文章作者的经验,做教材和学生的小研究。  【关键词】教材;学生;研究  本刊2018年第5期(以下简称“本刊”)的第一篇“专家特刊”是郑毓信教授的《用研究的精神从事教学》,文中提出,教师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积极进行教学实践,认真开展总结和反思。我们知道教学是否
【摘 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学素材、核心活动设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生长,教师可以通过选好素材、提好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反思等环节展开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评价反思  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培养的立足之地,怎样的课堂才能成为核心素养生长的沃土?笔者通过六年级的一节“问题解决”课,谈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简说  在二年级的乘除法教材中,比较忽视“份数”和“每份数”的教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在提倡算法多样化,“份数”和“每份数”的区别被渐渐弱化;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依靠具体的表象来支撑,这个抽象的数量关系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线教师发现,对“份数”和“每份数”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可为后续解决乘除法问题奠定基础。《鸟儿鸟儿飞进来》是获得了2009年博洛尼
我国语文教育经过60年的历程,教材中经典名篇的内容价值,自然也随着不同时期国家政治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着变异与突围,其主要原因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还远没有成熟,基本上沿用过去的一些感性经验和照搬国外的现成理论。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文与道、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摇摆。对于语文教育的内容,至今没有梳理出得到大家公认、形成共识的构成系统来,更不用说其间选择的经典名篇的内容价值的考量。语文到底应该学什么教
有效教学是教育界永恒追求的目标,远至孔子,近至夸美纽斯、加涅,从古至今无研究者不想攻克这个难题。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不是教师说了算,必须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间断性反馈或学习结果作为评判的依据。因此,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实际,才能合理地选用真正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  【教学案例】  二年级学生做过这样一道推理题:  小林:我比小凡大3岁。  小凡:
【摘 要】数学绘本是低段学生喜爱的数学学习材料。以低段“数学绘本”课程为例,阐述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内容安排、教学策略、活动评价等,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绘本创作、新书发布等过程,创设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关键词】低段 数学绘本 课程开发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学科中的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必备的学科观念和学科能力,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