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本拓展教学中落实数学知识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inle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简说
  在二年级的乘除法教材中,比较忽视“份数”和“每份数”的教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在提倡算法多样化,“份数”和“每份数”的区别被渐渐弱化;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依靠具体的表象来支撑,这个抽象的数量关系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线教师发现,对“份数”和“每份数”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可为后续解决乘除法问题奠定基础。《鸟儿鸟儿飞进来》是获得了2009年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童书奖的“数学绘本”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讲述了一个老爷爷给森林里的小鸟造房子的故事,整个故事借助图呈现份数与每份数的概念,如故事中,“把1个鸟窝里的2只鸟看作1份,3个鸟窝就有这样的3份,也可以说是2的3倍”。这个故事正好可以补充教材乘法的内容,于是笔者尝试让其作为二年级“乘法与倍的认识”学习之后的补充拓展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阅读,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图片内容列出算式,结合图片解释算式的乘法意义,巩固对乘法中份数、每份数的认识。
  2.通过阅读、交流,经历画一画、写一写等阅读活动,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沟通倍和乘法、除法的关系。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故事、游戏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与评析
  (一)创设情境,引出故事
  师:(鸟儿音频)小鸟在森林里快乐地歌唱,可是森林里的树木被越砍越少,小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它们特别害怕人类,可现在小鸟又可以飞到哪里去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讲这些鸟儿和一个非常有爱心的木匠老爷爷的故事。
  【评析】通过悦耳的鸟叫声,引出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参与。
  (二)导读激趣,知识梳理
  1.故事导读,交流激趣。
  学生听故事P1~4。
  问题1:仔细观察老爷爷在做什么?
  问题2:为什么会等很久很久?(鸟儿害怕人类)
  问题3:2×2=4,你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是把什么看作1份的?有这样的几份?
  把1个鸟窝里的2只鸟看作1份,2个鸟窝就是这样的2份,也可以说是2的2倍。
  【评析】数学阅读也是需要教师引领的,课的一开始通过教师的导读,以学生喜欢的“老师讲故事”的方式进入文本。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和数学有关的主要知识:把1个鸟窝里的2只鸟看作1份,2个鸟窝就是这样的2份,也可以说是2的2倍。同时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爱护鸟类。
  2.继续阅读,知识沟通。(讲述故事P7~10)
  问题1:现在一共有几只鸟?生:2×3=6(只)。
  问题2:一共有几个几?我们也可以怎么说?
  把1个鸟窝里的2只鸟看作1份,3个鸟窝就是这样的3份,也可以说是2的3倍。师:2是每份数,3是份数(倍) 。
  问题3:听到这里,你发现这个故事是和什么数学知识有关的吗?
  【评析】在故事交流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将文本内容提炼到与乘法中“份数”“每份数”以及“倍”相对应的知识理解上。同时结合绘本的图画,对“份数”和“每份数”进行圈画与标注,利用图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小组合作,自主续编故事。
  鸟窝里的小鸟有那么多的乘法问题,鸟窝里的鸟蛋你会编出怎样和乘法有关的故事?
  要求:(1)先画一画,想一想会有什么故事发生?
  (2)小组说一说:把鸟窝里的( )个鸟蛋看作1份,( )个鸟窝就是这样的( )份,也可以说是( )个( ),( )是每份数,( )是份数。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编的故事。
  【评析】在数学绘本的教学中,借助故事情景,让学生结合乘法知识用几何直观进行故事续编,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但是数学绘本教学最终还是要聚焦数学知识,在收集学生填写的内容后,提炼数学知识,通过交流对“份数”和“每份数”进行灵活运用,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4.自主阅读。
  学生自由阅读到“木匠老爷爷今天也在做鸟窝”这一页。读完后完成阅读交流。
  (1)2×4=8表示( )个( ),( )是每份数,( )是份数。
  (2)2×9=18表示( )个( ),( )是每份数,( )是份数。
  (3)你最喜欢这个故事里的哪个内容?
  交流,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小结:这个绘本看上去比较简单,原来每个算式都有图,图是帮助我们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没有小朋友也想出个问题来考考大家?
  【评析】数学绘本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学生学会了自主阅读数学课本,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通过阅读单的设计,引导自主阅读,一部分一部分去分析,边读边想,通过举例质疑,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书中的内容。
  5.提问交流。
  (1)续讲 “楼层里的鸟窝”,你看到了几个几?
  问题1:如果鸟儿多了,12扇窗户,老爷爷要做几个鸟窝?
  问题2:20只小鸟需要做几个鸟窝?
  (2)后面一页,选一个情景,让同桌说说每份数和份数,想想是几个几。
  问题1:12扇窗户,老爷爷要做几个鸟窝?
  问题2:20只小鸟需要几个鸟窝?
  【评析】通过前面的教学环节,学生借助故事情景,通过阅读与思考交流,对乘法意义进行了巩固。二上学期的学生还初步学习了除法,绘本呈现的丰富信息也是很好的除法教學资源,因此根据信息补充除法问题,借助图沟通除法和乘法的关系,对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梳理。   (三)游戏拓展,提升认识
  拿出课前做的鸟蛋,把鸟蛋都放在中间,开始做“石头剪刀布”游戏,赢的人每次能拿走3个鸟蛋。拿走鸟蛋的人每次都要这么喊:“每组3个,一组是3,两组是6,3组是9。 ”
  师生示范,一直玩到鸟蛋都被拿走为止,拿到鸟蛋最多的人是冠军。
  提出问题:除了可以这样玩,还可以怎么玩?
  【评析】在绘本的最后有“数学知识拓展”栏,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一边玩一边说几个几是几,几里面有几个几。通过游戏将本节课梳理的关于乘除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进行了综合运用,让学生在玩中“思索”,趣中“练习”,乐中“积累”。
  (四)总结评价,阅读推荐
  1.书上还有“数学概念理解”,谁来读一读。
  2.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3.介绍这套书的其他绘本,推荐阅读。
  【评析】绘本的“数学概念理解”让学生通过朗读进行学习,不仅是对“倍”的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整节课的巩固。对“数学绘本”系列进行介绍,供学生自主阅读。
  三、实践反思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可见,“1份数”在“倍的认识”中具有重要性与关键性,只要“1份的个数”确定了,另一个量就是这样的几个几。教学中一方面充分运用绘本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绘本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通过观察鸟窝里的鸟,感性地体会“几个几”,沟通“倍”与“几个几”。 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感受“几个几”的关系。通过故事的阅读再次体会乘法算式及其意义,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一节课上完了,但是课堂的绘本教学仅仅是绘本阅读的一部分,在本课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进行补充教学,通过“指导性阅读”,组织了丰富的教学体验活动,在绘本教学中落实了数学知识。我们希望借助有限的课堂导读,引导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体验式阅读”,从而诱发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
  (浙江省杭州市勝利小学 310000)
其他文献
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暗示所具备的特性正迎合了学生的心理与教育需要——在无痕中批评、在无声中指引、在无形中点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暗示,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通过讨论“残破”钟面上的数学问题,学生感受到“时针与分针”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时针、分针的运动变化规律和它们的对立统一。在条件不足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可以转换思路,尝试运用“矛盾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思维;渗透;辩证思想  数学充满辩证思想,加与减、乘与除、等与不等、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圆与方、可能与确定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结合“残破钟面上的数学”的教学,谈谈对渗透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民生为本。  民生,即人民生活,是挂在百姓嘴边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挂在“政府”嘴边的“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而这些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工资、待遇、住房、社保、职称、专业发展、精神需求……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迷乱中步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常生活
国内知名教育学论著上对教育的目的或者功能有这样的概括——传递人类知识、改善人的本性。这说的一点也不错,但仔细思考一下,又觉得说得还不够。教育还应该在培植人的善心、鼓励人的善行,使人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受教育者健康快乐地成长;受教育者在健康快乐地成长时,能获得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和在未来的人生中去从事自己觉得有意义,同时又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工作的能力;培养有自由精神有尊严的人。这
在当今情况下,什么人愿意当大学校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教育问题重重,当下几乎被国人万炮齐轰。大学因此也成为众矢之的,而大学校长则是首当其冲。因为,人们总是想起当年的蔡元培、胡适、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等人,为什么现在的大学校长之中,就没有这样一些给大学以精神的校长呢?  其实,现在的大学校长也是有苦难言。他们虽是堂堂一校之长、法人代表,但是在自己的校园内究竟能有多少作为,是说不清楚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规律是数学的灵魂”。人教版数学教材“找规律”为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教师如果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给学生留足空间,就能较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思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两则教学片段,来谈一些思考。  【教学片段1】  (课前进行猜谜的游戏)  师:看来大家都是猜谜的能手,老师还想继续和大家来猜一猜,不过既然是数学课,咱们就一
成都郫县清水小学搬迁前夕,一位学生(孙悦)因家中搬迁原因未转校,学校将为其授课到最后,留守的19名老师仍按照原定课表为其上课。(见《华西都市报》)这样的场景似乎很温馨浪漫。小女孩对知识孜孜以求,心无旁骛,老师们传道解惑,诲人不倦。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居然会有这一幕,似乎一下子穿越了时空,回到了20年前那个对知识无比渴求的年代,真让人不敢相信。  于是溢美之辞纷至沓来,有人赞叹小女孩,有人褒奖教师,情绪
【摘 要】线段图是解决行程问题的重要工具,它既直观,又抽象,对学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有重要的帮助。在梳理教材中关于解决行程问题运用线段图的笔墨不足之虞,解构教材内容,重新规划教学,突出“线段图”在解决行程问题中的作用。经历“会仿”“会画”“会用”三个阶段,力求将线段图内化为学生解决行程问题主动运用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线段图;行程问题;内化  一、一道题目引发的思考  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时,
【摘 要】2018年第5期的《教学月刊》有很多有亮点的文章,将整期文章从教材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线教师可以借鉴文章作者的经验,做教材和学生的小研究。  【关键词】教材;学生;研究  本刊2018年第5期(以下简称“本刊”)的第一篇“专家特刊”是郑毓信教授的《用研究的精神从事教学》,文中提出,教师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积极进行教学实践,认真开展总结和反思。我们知道教学是否
【摘 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学素材、核心活动设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生长,教师可以通过选好素材、提好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反思等环节展开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评价反思  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培养的立足之地,怎样的课堂才能成为核心素养生长的沃土?笔者通过六年级的一节“问题解决”课,谈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