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实践应用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z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方式,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他解释了“教育”的词义。由此我们得知,教育亦人类教育新生代的社会活动,或者说,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活动。
  在教育的实施中,语文对话教学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相关的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作为理论基础。但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师的实践中尚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大多数教师对对话教学的实践价值认识不到位,在自己的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只是简单地、经验性地按模式去操作,缺乏实践的深层动因和情感因子的融入。因此,我对“对话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
  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一直面临着“少、慢、差、费”的困境,并且自上个世纪至今始终在进行着争鸣、探讨和实验。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社会的变革带来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从封闭的保护政策中渐渐呈现出产业化、社会化的特征。在此大背景下,各地都在尝试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就是应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科发展的要求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践着。那么,初中语文对话教学应该该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呢?
  二、为学生构建对话平台,用倾听触摸学生心声
  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究其实质,是指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味、境界及价值的教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对话的舞台是言语形式,对言语形式的意义或意味的领会是通过倾听作为主要的接受方式。通过倾听,学习者对言语的感觉才能敏锐细腻,从语言形态中触摸到言语者的心声,从节奏中倾听出言说者的脉动,理解言说者的表达意向,使对话较为深入地进行。
  语文课堂不只是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精神对话的乐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对话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必须克服“远视”和“近视”的毛病,而代之以平视和环视的胸襟,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让孩子们从心灵深处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
  三、将课堂还与学生探究,以引导学生自主为关键
  (一)减少教师的“运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活动甚少,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活动却很多。”因此,减少教师的“运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新课改的关键,而教师有效、合理地引导学生则成为减少教师“运动量”的关键。
  (二)教师在师生对话中的的主导作用。引导探究实质就是师生对话,在这中间,教师的主导作用除了体现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还有对师生交流的引导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鼓励,并能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适当地提出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话题,让学生搭建适当的“对话”平台,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
  四、把对话教学应用实践,从现实感受对话教学
  (一)从交往的角度认识自己。从学校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师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在面对学生时,有的教师总不自觉地为自己戴上一副神圣的、权威的面具,在排斥了学生的同时,也排斥了真实的自己,从而造成了自我的矛盾与焦虑以及对自己职业的误解。因此,作为对话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之一,教师应将其视为一条通向自身的回归与人格之境的提升的理想途径,赋予对话以体现自我存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丰富意蕴,并从实践的层面,彰显其存在的具体性和真实性。
  (二)遵循对话的基本规则。哈贝马斯曾就理想的沟通情景提出三个“有效性要求”,“一是‘真理性要求’,即说话者是否表达客观世界的事实真相;二是‘正当性要求’,即说话者是否遵守‘社会世界’所提供的人与人沟通的社会规范;三是‘真诚性要求’,即说话者是否表达了个人‘主观内在世界’的真实想法和感觉。”有效的对话交流基于个体表达的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基于平等、规则意识、自由自主的交流情景等。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可以给原本传统的教学课堂带来活力,通过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来达到了解每一位学生,走进学生们心灵的目的。以这样一种方式在更好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同学们心灵健康成长。
  (责任编校:卫风)
其他文献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变化。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
探究式学习模式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
如何进行英语写作,如何写出优美的英语作文一直是学生绞尽脑汁的事,也是英语老师比较头疼的事。 How to write English, how to write beautiful English essay has been a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忽视了对学生字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我认为,字词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奠基石,是牵一发可以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字词学习切忌干巴巴地死记硬背,一定要采用多
历史学科虽在初中教学作为“副科”,却能使学生在对人类漫长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中学到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还能学会怎样思考、分析、处理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
语文课程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根本,语文教学过程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恰倒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个好帮手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帮手  “兴趣是最好
如今,葛浩文在中国最为人熟知的身份也许就是“莫言的译者”。《红高粱》《酒国》《生死疲劳》《蛙》等众多作品均由葛浩文译成英文。除了莫言,葛浩文翻译的中国作家名单还很长:老舍、巴金、杨绛、冯骥才、贾平凹、李锐、苏童、毕飞宇、王朔……作为几十位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译者,葛浩文成为有史以来翻译中文小说最多的译者;从另一个角度说,他已是当今汉语文学与英语世界的最重要桥梁。  谈到葛浩文与汉语的渊源,萧红在其中扮
期刊
如何提高西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四个方面有关。其中教师的指导是关键的.提高西藏学生的汉语水平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向迫而艰巨的任务。我认为提高教师的水平、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环境是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必要条件。  一、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西藏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的提高,所以汉语教师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