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炮弹运动创设问题情境研究斜抛运动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bin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斜抛运动作为抛体运动的一般形式,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如篮球、足球等。但在中学的教学中斜抛运动却因为考试考查较少和数学处理较麻烦等原因一直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关注,只需要掌握斜抛运动的常规处理方法和一般性结论即可。即将斜抛运动正交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如图1所示),以及做斜抛运动的物体当抛出点和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时,不计空气阻力,最大射程对应的抛射角为45°。但笔者认为斜抛运动是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和抛体运动后一个高度的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且突出数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有效模型。可以利用迫击炮炮弹运动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进一步研究斜抛运动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
其他文献
在对物理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教师既要能够对教学方法创新,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教学方案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1关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要点分析  1.1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在物理教学设计前,教师应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责怪学生笨,不是学习物理的材料,但是我们教师有没有研究过有些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为什么学不会,而又为什么有部分学生初中物理学习却可以做得很好呢?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开展高效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克拉克和斯塔尔曾经提出:教
初中物理课程是综合了应用性和基础性的一门自然学科,直接决定着孩子未来的自然科学理解和综合素质提高,是保证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的基础.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应试
物理学家曾评出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实际上,不仅仅是实验,科学的美丽存在于科学领域的方方面面。譬如平面镜成像、正电荷与负电荷、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就有对称之美;抛体运动轨迹、振动与波的图象、正弦交流电的图象等有曲线之美;雨后彩虹、八大行星的同向公转、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则展现了自然之美……。即便是我们在求解物理问题的过程当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优美画面,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本文通过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让学生置身于恰当的情境中进行认知构建,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那么,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创设情境,优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从物理
近一时期,我的不少同行都有些郁闷—我是说,我们这些教物理的老师。  有报道说,在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选考物理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不少人产生忧虑,如此下去,我国理工科人才的数量会不会受到影响?毕竟我国还处在全面走向工业化的阶段,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理工科类人才。  选考物理的学生人数减少会不会影响我国理工科类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此我没有太多发言权。我想情况也许不会像人们担心的那样严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活动.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连接体是高中物理力学体系中的重要模型,其相关问题的解决要技巧性地进行研究对象选择,严谨化的受力分析,形象化的过程分析等等,牵扯到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能有效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正是此类问题综合性较强,很多学生处理时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分类认识连接体模型,这会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比较,有助于他们方法的总结和解题水平的提升。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连接体大致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