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品质评价:教育质量评价的“海淀模式”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s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市海淀区历经十年探索,建立了兼顾学业评价与非学业评价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小学生学习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构筑了新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文化。学习品质评价是一种“为学习”的评价,它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涵盖学习全过程,具体包括学习认知与体验评价、学习动力评价、学习能力与方法评价、学习意志力与学习投入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五方面九大关键指标。
  关键词学习品质评价:教育质量评价:“9L”评价指标体系:学业评价:非学业评价:学习动力:学习投入
  如何评价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过去教育质量评价中“学业至上”、偏重结果,忽视非学业评价及过程性评价的问题,《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重申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具体要求,旨在通过教育评价改革突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引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经过十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建立了兼顾学业评价与非学业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学习品质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在转变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科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引领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进步与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品质,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解题:何谓学习品质评价?
  1.学习品质的內涵界定
  学习品质指向学习素养,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及行为特质。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未来发展所必备的个性特征和品格。学习品质是先天素质与后天教育的结合。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品质,也有人将其称为学习素质。学生学习品质的好坏,对其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学习品质的构成要素
  学习品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关于学习品质构成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学习品质是由学习动力、学习倾向、学习监控、学习策略、学习能力5个子系统构成”: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学习素质的内涵系统包括学习认识系统、学习驱动系统、学习智能系统、学习操作系统、学习管理系统5个子系统”。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学习品质系统包括学习认知与体验系统(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力系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与方法系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维持系统(学习意志力、学习投入)和学习结果系统(学习效果)。
  3.学习品质评价的独特定位
  为了更好地解决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对核心素养背景下评价体系改革的现实需求,我们将学习品质评价定位于教育质量评价和学习评价。具体来说。学习品质评价是指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与素养而进行的对学习品质本身及影响学习品质的相关核心因素进行的价值判断。传统的学习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对学习成效做出价值判断,体现了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未来的学习评价应该是“为学习”的评价。把评价看作改进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学习品质评价就是一种“为学习”的评价。涵盖从学习的认知体验、学习动机、学习维持到学习结果的全过程。
  4.学习品质评价的基本特点
  首先,学习品质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的学习品质进行好坏区分,而是要了解学生学习品质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学习品质评价的内容要全面。不仅要对学习品质的五大系统进行评价,也要对影响学习品质的关键因素,如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学习投入进行评价。
  再次,学习品质评价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不能仅使用考试这一单一评价方法,还可使用测量、访谈、档案袋评价等方法,使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最后,学习品质评价兼顾学习过程与结果。要克服以分数进行学习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的倾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校改进教学。
  二、明理:明确学习品质评价之重要意义
  1.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诉求
  海淀区是北京市16个区县中基础教育办学规模最大的区县。在生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怎样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为其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使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海淀教育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从教育质量最核心的要素学业质量出发。以学习品质评价为抓手,发挥“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引领海淀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符合市区教育发展的未来定位及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教育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诉求。
  2.促使“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手段
  “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提升学习品质则是学会学习的核心。诸多研究表明,决定学生长远发展的不是学生的智力水平,而是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评价既关注学习者自身。如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力,也关注影响学业质量的各种主要相关因素。如学生学习中的学习投入、学业负担:既关注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即学习效果,也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路径
  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兴趣特长养成。要把“减负”真正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正向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意志力,通过学习品质的提升来促进学生品德、身心、学业、兴趣特长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关注学生为取得相应学业成绩的学习投入等,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路径。   三、力行:逐步构建中小学生学习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1.海淀区学习品质评价实施的“三阶段”
  海淀区学习品质评价的实践探索始于2007年。从最初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研监测的初步尝试。逐渐发展到学习品质评价体系的整体建构。这期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学习状况初测评
  2007年,海淀区成为北京市教委选定的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试点区。我们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进行全员学业质量监测,发现最突出的问题是“不均衡”。不同学区、学校、学科的学生学业成绩都不均衡,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成绩不良学生主要在方法、技能和态度、习惯等方面表现出差距。一些学校对学困生缺乏应有的关注与指导。
  2008年。我们结合学科测评,结合学生家庭状况、课余时间安排、学习兴趣状况、课余活动情况、学校教学状况、学习方式特点、家长对学校工作满意度等维度来进行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制约学生学习状况的除了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等。这就为学习品质评价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逐步发展阶段——评价体系再完善
  2009年。海淀教育发生进一步变化。外地户籍学生的比例从2008年的29.4%增加到31.0%,数量占到全体学生数的近1/3,学生家庭环境差异较大。从学业成绩的监测结果来看,外地户籍学生的学习水平总体上低于当地户籍的学生,且差别较大。我们在2008年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了2009年问卷,并在小学五、六年级进行了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新问卷在学习习惯(时间安排)、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课余活动、兴趣班)维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状况维度。把评价体系扩大到包括家庭背景、学习负担、课外学习情况、学校教育状况等方面。
  根据2009年调研的情况。2010年,我们把学生的学习状况分为学习态度、学科兴趣、学习负担感受、课堂參与度、家庭学习环境、社会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七个方面,每个方面通过若干三级指标进行考查。2011~2013年。我们基本上按照这七方面进行调研。并适当增加了学习能力状况方面的内容。2013年。我们还专门开展了学业负担的研究。总之,学习品质评价体系在前一阶段萌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习品质评价呼之欲出。
  (3)形成与发展阶段——构筑“9L”学习品质评价框架
  2013年12月,海淀区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之一。2014年,海淀区教科院根据《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体系,研制评价工具,结合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进行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正式形成海淀区中小学生“9L”学习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两要素五方面九大关键指标(见图1)。经过2015年、2016年两轮测评。学习品质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2.学习品质评价的五大系统与九大关键指标
  (1)学习认知与体验评价
  其一,学习认知评价。学生的学习认知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和自身条件的感知,学习体验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与感受。2010年,海淀区对全体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习认知状况和学习体验调研,学习认知主要围绕学习目标和自我认知两大关键指标设计问题,学习体验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情绪设计问题。如是否感到厌倦、紧张或者快乐。学生的学习目标过高或者过低,使得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认知出现偏差,学生的学习期望与学习满意度降低,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消极学习情绪。而学习情绪是学习态度好恶的核心,还对学习动机产生很大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目标普遍较高,超过3/4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接受大学以上教育。
  其二,学习情感评价。学习情感评价自新课改以来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非智力因素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动机上,良好学习成绩的获得,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品质,更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动机。学生对学校是否喜欢、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等都是衡量学习情感状况的重要指标。
  (2)学习动力评价
  其一,学习态度评价。学习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主要因素组成的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很多心理学家将其看作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非智力因素。按照上述三种构成因素的发展水平,可以将学习态度分为自觉型、兴趣型、说服型和强迫型四种类型。其中,自觉型的学生,在情感体验、认知水平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都很高。兴趣型的学生,主要是在情感体验上,对于所学知识内容有很好的情绪倾向。说服型的学生。在他人的说服教育下,能够对所学知识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一定的外显行为。强迫型的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内容在情感体验和认知水平上的发展水平都较低,只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不得不在行为倾向上有一定的外显行为,这种学习态度则需要调整。
  其二,学习动机评价。学习动机主要从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信心、学习责任心等六大方面考查。其中,学习需要包括探究(求知)的需要、自我完善(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前三种是内在需要,后两种是外在需要。人的学习兴趣一般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发展阶段,兴趣只有上升到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学习能力与方法评价
  其一,学习能力评价。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对中小学生而言,制订计划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几种学习能力,因此,学习能力评价也主要从以上四方面来进行。
  其二,学习方法评价。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习品质。结合学习的环节。中小学生学习方法评价主要从课堂听讲、课堂提问、计划学习、自主学习、学习资源利用方法五方面来进行。
  (4)学习意志力与学习投入评价
  其一,学习意志力评价。学习意志力主要体现在学习中能自觉进行情绪调整,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明确,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学习动机的自我监控:能够根据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和想法独立支配学习行为,自律、抗干扰、不怕失败、勇于挑战、有耐心,能通过不断地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来调整学习策略,学习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坚韧性和自制性。学习意志力评价可以从学生学习中的情绪自我调整、动机自我监控、意志自我控制、自我反思与评价等方面来进行。
  其二,学习投入评价。学习投入是一种与学习活动有关的积极、充实的情绪与认知状态。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时间、睡眠时间,以及学生对课堂表现、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作业量的多少及难易程度、考试次数、课外辅导班的情况、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等方面来调查。
  (5)学习效果评价
  从学习效果维度进行学业评价,主要包括知识积累、能力发展、实践创新三方面内容。学习效果不仅包括知识积累的情况,如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等书面的考试成绩,也包括各学科领域非书面测试难以考查的能力发展与实践创新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学习品质评价不仅兼顾学业评价与非学业评价,更注重对二者相关性的考查,并试图找出学业成就背后的影响因素,提供关于学习的更丰富信息,便于科学评价教育质量,并有利于学校因材施教,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学习服务。
  海淀区学习品质评价的实施,使得学校和教师逐渐转变了评价观念与评价方式,构筑了新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文化,形成了良好的评价生态和学校评价文化,在促进教育的优质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其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面对这种状况,笔者尝试采用驱动教学法,研究其对物理学测的适用性,来进行高中物理学测教学改革尝试.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为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要成为课堂主体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努力践行.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旨在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来自于思考,而思考来自于问题.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被重视,它是从问题开始,利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学生依据问题的引导,能够积极交流、讨论,发挥合作建构知识的作用.  1问题导疑,促进主动探究  处
新课改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新课程理念诸多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产生,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应用则快速的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接受与认可.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新颖丰富的学习探究内容,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和探究物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物理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
重庆市探索建立教育质量内控体系新策略,引导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提升自评能力,自觉开展、融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用质量标准绘制教育发展蓝图,将立体质量模型转化为引
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构建物理知识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也积极践行相关理念,但是部分教师在探究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误区,以致于当他们以该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时,效率极低.笔者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探究式物理课堂所存在问题,并积极探索改进思路.  1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的问题分析  1.1散漫的课堂氛围  由于很多教师对课改理念认识不足或是缺乏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经验,在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
当前,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改革中都特别强调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理念.在我国《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这样指出“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
初中物理的启蒙教育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物理,怎样发现问题,并努力地自我完善所学的知识,逐步构建所学知识的网络,从而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四年来,我们坚持指导学生做知识总结,借此培养学生知识的自我完善能力.本文讨论寻求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过去,我们觉得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讲好课.主要工作就是吃透教材,选好教法,以学生听懂学会为最终目的
众所周知,初中是学生时代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那么对以后的高中和大学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其心理和生理都未发育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师的“一言堂”.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初中物理为例,
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新教材的许多章节中,重、难点大都设计成一个个探究过程来加以展开和突破.科学探究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活动,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活动.高中物理探究教学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数据能力、思维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学相长,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和成长的绿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