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ongy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3-0012-01中图分类号:GG632.0文献标识码:B
  doi:10319/j.issn.1008-0546.2010.04.004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呢?
  
  一、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任何活动都是受一定意识驱使的,探究学习尤其需要更强烈的意识内驱力。探究学习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和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倡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得出结论,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培养。在探究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学生去解决,如果没有强烈科学探究意识的驱使和支配,学生难以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积极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合作,努力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是影响探究学习的最基本的因素。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教师首先应创设高水平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恰当,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究欲望。实践证明,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贴近他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蛋白质溶液的性质探究时,“如何在白纸上显现你的指纹”等,都能引发学生较大的兴趣。一旦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学生就能自觉的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重视设计探究性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解法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如:足量的铜与某含1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并加热,能产生多少摩尔的二氧化硫?这时学生容易错误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的二氧化硫为0.5 mol。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如: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会有何变化?铜能否与稀硫酸反应?)学生就能创造性回答产生的二氧化硫小于0.5 mol。教师可进一步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上题中的铜换为金属锌,则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学生经过思考就能得出所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应大于0.5mol且小于1mol。
  由此可见,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教师自己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要善于剖析,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深化,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通过探究性实验过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坚决摒弃过去“老师画实验、学生记实验”的低级教学法,大胆通过改进、移植、整合演示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等各种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酯化反应演示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课本没有提及,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结论,同时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如:反应开始前,先向Na2CO3中滴加几滴酚酞(红色)→制取收集乙酸乙酯→观色、闻味(下层红色、刺激性气味)→振荡→再观色闻味(下层红色变浅、香味);同时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1)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为什么变红?(2)产物和Na2CO3溶液分层体现了它的哪些性质?(3)振荡后下层红色变浅说明了什么?(4)振荡前为什么闻不到香味?通过上述处理,学生很快在观察、讨论、探究中自己得出结论。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实施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究实验教学,是化学课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最佳切入点。
其他文献
摘要:举例探讨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模式,包括分组的原则,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网络课件的设计、使用和对小组、个人的评价。  关键词:合作学习;网络课件;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0-0093-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10.047    合作,是完成一件工作的捷径,是一个集体的力
本文首先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的典型控制方案与基于d-q同步旋转坐标系的矢量控制方案作了比较,然后运用功率平衡的原理对本文给出的矢量控制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在此基础上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1-0063-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11.030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也一直在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为实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而不断努力。2009年,常州为学生减负出台了“五项严规”和“五条禁令”,这一举措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迈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3小时。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2.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位置,用铅笔解答无效(包括作图)。草稿纸另发。不得将任何纸张带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2-0094-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12.041    高中化学新课程,积极倡导实施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教学方法和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课堂实验教学
本文在分析DC/DC开关变换器滑模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以往开关变换器滑模控制器抖振现象严重的不足,通过引入趋近律的方法,以Buck变换器为例,给出了一种适合PWM控制方式的时
利用家庭网关可以通过Internet操作家庭的各种设备。本文设计了ARM+Linux嵌入式家庭网关,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与设计思路,讨论了家庭网关的通信管理协议。
本文介绍了用于移动计算、数据检索和查询的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论述了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摘要:针对江苏新课程实施四年以来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存在的误区,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反思,期待引起化学教师的重视,在实践中进一步改善实验探究教学。    关键词:实验探究;误区;思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4-0007-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19/j.issn.1008-0546.2010.04.002   
本文分析了高职专业英语读写教学的现状,介绍了I-I-S-C教学模式的含义和特点;最后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在高职文秘专业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