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误区及思考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xio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江苏新课程实施四年以来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存在的误区,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反思,期待引起化学教师的重视,在实践中进一步改善实验探究教学。
  
  关键词:实验探究;误区;思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4-0007-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19/j.issn.1008-0546.2010.04.0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为学生进行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验探究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探究教学在实践中也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然而,江苏新课程实施四年多来,一些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实验探究教学有着不同程度的误解,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误区,教师的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制约着学生的发展,也阻碍着教师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新课程的推进。
  误区一: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案例】在“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一节课上,教师在讲解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公式后,就直接让学生根据公式探究溶液配制的步骤,并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一开始,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稍作停顿后开始操作,场面很热闹,然而无论是实验的步骤还是实验的操作都错误百出。教师发现实验并不如所愿,就给出适当的提示,然后学生继续实验,而待学生稍微有点眉目时,又因时间限制教师结束了学生的实验,也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去讨论、汇报,教师就开始了正确步骤的讲解。
  【思考】本案例中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给学生做实验,而实验前缺少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仪器的选取,实验结论的预计等思考,实验后又没能及时针对探究作出原理的分析,形成相应的概念或原理。整节课的特点是学生行动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放手”的教学变成了“放任”的教学,课堂教学无序而且低效。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实验探究学习的特点。实验探究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分强调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自主性,完全放手让学生想问题、做实验、找证据、下结论,导致学生很茫然。教师成为了巡视者、旁观者而不是指导者、合作者。学生在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困难和问题,倘若缺乏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学生可能会在探究的道路上偏离正确的探究方向,学生只能作毫无方向性甚至毫无意义性的探究,不利于实验探究的深入开展和探究成果的获得。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指导者要给学生提供详实的材料,指导学生科学设计问题,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调控好课堂,同时作为合作者要参与到学生探究中去,使学生实验探究有所得、有所乐、有所用,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成功。
  误区二:过分泛化学生的实验探究,忽视探究问题的意义与价值。
  【案例】在“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中,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概念是难点,某教师课上首先提问如何理解溶解与沉淀的动态平衡?然后,教师建议学生做实验来探究“难溶物氯化银存在着溶解与沉淀的动态平衡”的问题。教师宣布完任务后,学生鸦雀无声,3分钟内没有一个学生动手实验……
  【思考】江苏新课程实施以来,实验探究教学似乎成了现行化学课堂教学的代名词,不采用探究教学的化学课堂,似乎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一部分化学教师对每类化学知识的教学都采用探究方法,如“探究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探究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冠有“探究”二字的教学设计随处可见。这种泛化探究教学,否认了讲授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忽视了探究问题的意义与价值。
  本案例中教师过高地提升了问题的探究水平,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力所不能及,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探究问题的选择和确定上,教师不妨问一下自己:学生发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中哪些是有探究价值的、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有能力去解决吗?可以说,只有那些既有价值、学生又感兴趣且又有能力去解决的问题才能作为探究问题。
  化学新课程倡导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提倡把探究式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方法。只有真正做到实验探究与其他有效教学模式的协调配合,才能使我们的化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误区三:过分依赖教师预设的探究,缺失对学生生成问题的探究。
  【案例】某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氯水的性质时,学生向新制的氯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氯水迅速褪色,而不是应该预期看到的“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教师演示实验时现象仍然和学生一样,教师很是尴尬,告诉学生结论后草草了事。
  【思考】本案例中教师的思维完全受制于预设的实验探究,缺乏创造性,忽视对生成问题的探究。教师完全可以把握机会,把“为什么没有先变红后褪色?”当做一个新的实验探究问题来探究,通过学生讨论,将氯水稀释后再做实验,发现原来是氯水的浓度对实验的影响。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被充分激发,科学的实验态度、实验方法才能逐步养成。
   在教材中,有很多“活动与探究”栏目为实验探究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素材或案例,但不是实验探究教学的范例。我们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通过自己的思考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探究内容。同时,课堂上不要机械、死板地依赖于预设的探究,要善于观察,积极利用要学生生成的探究性资源。
  误区四:过分关注实验探究的结果,轻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案例】学习《从铝土矿中提取铝》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Al2O3、Fe2O3与盐酸、NaOH溶液是否反应的性质”后,由学生汇报探究的结果。当第一组学生回答“Al2O3与NaOH溶液不反应”时,教师没有给予任何评价,立即叫其他组的学生回答,当有一组学生回答到理论上应该出现的现象时,教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思考】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是许多次的失败才可以换来最后的成功。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探究最后的结论都是统一的、正确的,而对那些没有得出结论或结论错误的学生另眼相看。事实上,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和学习态度不同,许多得出结论存在天壤之别;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器材、实验环境、实验药品的差异,学生的探究实验结果和结论误差也会较大,如本案例中Al2O3与NaOH溶液不反应有可能是Al2O3晶体类型不同造成的。
  本案例中教师过分注重了实验探究的结果,轻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化学实验探究更需要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通过体验去积累经验,通过感知去感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参与了解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的结论不可轻率指责或否定学生。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误区五:过分注重实验探究的形式,忽略实验探究的本质。
  【案例】某教师在探究氯水中含有什么成分时给每小组学生提供了新制的氯水、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试剂及红色的纸片,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桌面上的药品、仪器进行探究氯水的成分。同学们根据所给的药品轻易得出氯水中含有氯分子、氯离子、氢离子、有漂白性的物质的结论,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大加赞赏。
  【思考】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给出的药品对于正在探究中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暗示。造成的结果是尽管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达成了探究的目标,但对氯水中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并不明确。这种未经深入思考的探究实际上流于形式。在实施实验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们大都意识到,让学生完全遵照指令按部就班地进行探究是“假探究”。但是,在具体教学时往往又把握不住收放的尺度,于是有意无意给学生的暗示过多,无疑又使教学步入形式探究的误区。
  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探究时要抓住实验探究的本质,将实验的组织权与仪器的选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主动获得各种能力的机会。当师生确定了实验目标,应由学生明确相关原理、设计实验装置、选用相关仪器、最后操作求证。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探究时空。当学生的探究偏离方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但不应给予过多的暗示。
  实验探究教学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深刻体验,都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实验探究不仅是一种方式,更应是一种理念,植根于人的大脑,改善着人的思维,改进着人的行为。我们应该经常回顾与总结自己所走过的路,应该不断审视我们已有的教学实践,在反思、反省的过程中寻求更为合理的答案,以便指导今后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本根.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7)
  [2]王祖浩,王磊主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吴永才.化学探究性学习的误区例析[J].课程与教学,2007(3)
  [5]吴俊明主编.化学新课程理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6]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14
  [7]郑长龙.关于科学探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6(8)
其他文献
国外高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双元制”模式、CBE模式、CBET模式、合作教育模式、NIIT模式,以及考试改革和德育课程改革。借鉴国外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国高职二年制专
针对地面数字电视开播的需要,设计一种数字电视的接收终端,结合了地面数字电视信道处理、数字电视信源解码,GSM/CDMA通讯、便携式设计、PCMCIA接口等技术,将手机通讯功能与地面数
摘要:举例探讨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模式,包括分组的原则,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网络课件的设计、使用和对小组、个人的评价。  关键词:合作学习;网络课件;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0-0093-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10.047    合作,是完成一件工作的捷径,是一个集体的力
本文首先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的典型控制方案与基于d-q同步旋转坐标系的矢量控制方案作了比较,然后运用功率平衡的原理对本文给出的矢量控制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在此基础上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1-0063-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11.030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也一直在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为实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而不断努力。2009年,常州为学生减负出台了“五项严规”和“五条禁令”,这一举措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迈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3小时。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2.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位置,用铅笔解答无效(包括作图)。草稿纸另发。不得将任何纸张带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2-0094-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12.041    高中化学新课程,积极倡导实施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教学方法和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课堂实验教学
本文在分析DC/DC开关变换器滑模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以往开关变换器滑模控制器抖振现象严重的不足,通过引入趋近律的方法,以Buck变换器为例,给出了一种适合PWM控制方式的时
利用家庭网关可以通过Internet操作家庭的各种设备。本文设计了ARM+Linux嵌入式家庭网关,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与设计思路,讨论了家庭网关的通信管理协议。
本文介绍了用于移动计算、数据检索和查询的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论述了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