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潮流开放品社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社会,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努力走出陈旧、单一、说教的格局,通过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等来“开放”自身,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师生双方的互动率和亲密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和时代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开放 丰富化 多样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52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所以,面对如今这个多元、开放的世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简称“品社课堂”)也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努力走出陈旧、单一、说教的格局,通过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等来“开放”自身,从而增强自身的实用性和时代感,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下面,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7.跟着唐僧去西游》为例,谈谈我开放品社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开放品社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化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表示:“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据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时代要求等适当丰富品社课堂的教学内容,再将之与教材本身整合。
  例如,在《7.跟着唐僧去西游》一课中,教材原本是从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印度民族舞蹈、阿拉伯数字、泰戈尔、泰姬陵来依次介绍印度的历史文化的。而我在研究了教材、教参和相关的资料后,发现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它教派繁多,被誉为“宗教博物馆”,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文化与社会的每一部分,其中也包括舞蹈、文学、建筑和数字……
  于是,我决定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课并搜集关于印度历史文化的资料,可以是书上没有的内容,形式不限(文字、图片、视频等都可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表现没有令我失望。通过预习,他们对印度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其进行了补充,如在介绍印度的宗教时,他们除了谈到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以外,还增加了印度宗教的其他知识,如印度的六大宗教及教徒人数等。
  接着,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我引导学生掌握印度的宗教与舞蹈、文学、建筑、数字之间的联系,以此将补充内容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顺利完成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过渡。经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学生不是孤立地学习印度历史文化,而是认识到印度文化每一方面各有特点又相互影响,它们共同组成了印度(“印度”在梵文中是月亮的意思)这个如月亮一般神秘、美好的国度。
  最后,我引导学生将印度与我国作对比,出示图文并茂的填空题来升华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国际视野。
  中国是道教的发源地,印度是( )的发源地。
  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印度人创造了( )。
  中国有鲁迅,印度有( )。
  中国有长城,印度有( )。
  中国的母亲河是黄河,印度的母亲河是( )。
  比起照本宣科,这样教学,学生收获的知识更丰富、更系统,学生对印度的历史文化了解得更深入。
  二、开放品社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
  当下社会多姿多彩,单一的教学活动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匮乏。其实,教学活动多种多样,如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表演、模拟活动、欣赏视频等,每一种活动都有其优点,但也有与之适应的使用范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选择学生乐于、适于接受的不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一做”“演一演”“练一练”等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通过自主学习获到主动发展。
  例如,在《7.跟着唐僧去西游》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印度的历史文化,让每个小组从“宗教”“舞蹈”“文学”“建筑”“数字”五个主题中选择两个进行合作学习。汇报成果时,学生虽对“宗教”的口头介绍不太熟练,但也能侃侃而谈;对于“舞蹈”进行表演,即使略微羞涩,也有模有样;对于“文学”诗句朗诵,虽不约而同,却也娓娓动听;对于“建筑”图片展示、视频欣赏,如身临其境,陶醉其中;对于“数字”,则采取抢答的方式,举手踊跃,兴致盎然。各小组都积极汇报、勇于上台,学得不亦乐乎。
  三、开放品社课堂,教学手段信息化
  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变成“地球村”。信息技术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全方位地优化教学手段,使之更有趣、更高效。有时,品社课堂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已有的资源,以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如《7.带着唐僧去西游》这一课就需要学生尽可能地接触、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而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郊区小学,学生的眼界、视野相对闭塞,对“印度”这个国家的了解也较少。于是,在上这一课时我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来缩小学生与印度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印度的了解。
  首先,利用一段印度的历史文化宣传片导入,在印度民族音乐的伴奏下展现了关于印度历史文化的几个典型场景,让学生对印度的历史文化有初步感知。
  其次,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清晰放大的世界地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白板的随意放大、缩小、拖动、即写、即画、即擦等功能,既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基本地形,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操作性和互动率。
  再次,播放印度电影中的经典歌舞片段来表现印度舞的风格,播放“鸟鸣之乐”为《飞鸟集》朗诵配乐来渲染印度文学的动人,播放“泰姬陵”的介绍短片来反映印度建筑的非凡,展示阿拉伯数字的古今对比图来突显阿拉伯数字的特点。这些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欣赏印度的历史文化,这样学生收获的知识与感悟也更鲜活。
  最后,通过中印文化对比图来引导学生学习外国时应联系本国国情,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使学生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综上所述,在21世纪,小学品社课堂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等来“开放”自身,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师生双方的互动率和亲密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和时代感。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世清.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德育实效——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为例[J].福建教育,2014(2).
  [3] 李沫寒.关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选择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2013(10).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在写科学小论文时无话可写,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很多学生存在记流水账的现象。只有让学生亲自试验或者亲眼目睹实验过程,才能使他们写出较有真实感的小论文。只有重视写作前的观察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做“纸不湿”的实验,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及时记录。  2.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表达,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面对好奇的问题喜欢开动脑筋去思考。因此,教师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他们应该怎样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加有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如何让以导为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趣味引导,激发兴趣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上是
[摘 要]“六顶帽子”思考法,英文称之为“Six Thinking Hats”,它是一种代表特定类型思考方式的形象解说方式。这种思考法在品德教学活动中魅力无限,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老师经过理性的案例分析与思考力求找到最佳切入点,在俯瞰视野下,引领学生搭建表达支架,促进师生导航多元评价,创生出不断飞翔的“思维帽”。  [关键词]六顶帽子 品德教学 创想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作为小学品德教育载体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活动性、综合性等特点,教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因此,我们要以实践为品德学习的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品德。  一、基于生本,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他们有
都说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在考试的评价形式上进行一些突破,会对课堂教学起促进作用。在平时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方面入手,尝试进行一些考试评价形式的突破,以期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考试。  一、让评价的时间更充分  评价不仅仅是一张试卷的考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全程性的评价,绝不能将考试的分数看做是最终的评价。  1.注重课堂评价  终结性的评价应该由过程性的评价综合形成,而每节课则是过程性
北师大博士张凯说:“‘个性化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并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重点放在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上,通过教学引导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和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启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和谐同步发展。这就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个性教育!”美国学者卡罗尔曾说过:“个性化教育是在学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达到的一种平衡,也就是说:它
美术也是艺术,大多数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在美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乐趣。而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从不曾减少过,但是如果在课上,教师只是给一个任务,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画,那么孩子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是要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的,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善,还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对艺术产生创造的欲望,这样艺术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创设和谐
[摘 要]只有扎实的字母学习,才能为后续的单词以及句子的学习做好铺垫,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字母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字母教学 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45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字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但一直以来,似乎一提及探究,总有人便不由自主地将其与课堂对接,并把它规范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交流总结”等一套刻板的程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窃以为,课堂未必是探究的最佳渠道,而课外探究才是。虽然学生可从课堂中获得一些探究的基本知识,但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课内探究多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因此,笔者主张把探究的触角更多地延展至课外,引入真实
[摘 要]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锻炼中身心健康地发展,教师要用“主体参与型”思路开展体育教学。以引导学生开展投掷训练为例,探讨了应用“主体参与型”教学思路优化体育教学的要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 投掷训练 要点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68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不喜欢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他们觉得体育锻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