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职导游专业的实践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e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的主要生命力在于其注重实践性教学,而且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教学质量,关系着能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此,作者以本校的导游专业为例,通过对相关用人单位、毕业生的走访,对中职导游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论述分析,并对导游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见解,以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决策是学校领导的基本职能,也是学校管理中的中心环节。决策是否科学,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兴衰和成败,也是衡量校长的领导水平、检验校长工作效率高低的标志。要谋求决策科学,我觉得规范决策的程序是保证决策优化的重要一环。我校在制定“学校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科学决策理论,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严格执行决策的程序,所制定的规划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确定目标  
摘 要: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监管不力,缺乏关爱,表现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思想、道德行为缺乏约束。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可以采用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用爱感化等手段。  关键词: 农村中学 留守学生 流失原因 教育管理措施    由于种种原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还不高,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村人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它是关系民生,关系和谐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巩膜瓣缝合方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25例(25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3例,采用巩膜瓣间断缝合方法;对照组,12例,采用巩膜瓣连续缝合法,对比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散光情况。结果术后1周UBM检查,两组睫状体脱离均复位且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眼压、视力和前房深度比较,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越来越深入。高效课堂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一方面是效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是效益的最优化。  只有效率最大化或只有效益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要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主体意识,始终关注学生主体的学案教学日益被教师重视。学案教学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追求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学案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坚持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启发、提示、点拨,发挥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我认为在学案的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上,更体现在要求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本文指出课堂“亮点”并非来自于偶然,实际是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及对知识对学生的把握,产生于必然。  关键词: 课堂“亮点” 生活元素 教师情感元素 活动元素    在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是这样,有时一堂课中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却被认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的观察远视力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二阶运动光栅感知能力是否正常。方法前瞻性研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远视力正常的糖尿病79例(79只眼),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41例(41只眼)为无病变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8例(38只眼)为有病变组,另选取非糖尿病的远视力正常者44例(44只眼)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行视力、眼前段及眼底检查、OCT扫描及眼底照相,然后行二阶运
我市推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时间已两年(“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在这段时间里,这种教学模式在我校政治教研组
课改的透视点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与学方式的真正变革取决于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强调、提升和所有助学活动都应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反思和总结。部分教师长期沿袭并一定程度上还未真正改变“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不讲不放心,少讲昧良心”的心态,不利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讲”的内容,大胆舍弃“不讲”
摘 要: “精讲多练”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后促进教育质量与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理念。在实践操作与评价中,不少教师对“精讲”产生困惑、迷惘或存在认识上的误解:“精讲”就是“少讲”甚至“不讲”,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练习的次数;“精讲”就能“多练”,“一堂课的时间是一定的,讲得少了,当然练得就多了。”。这两种观念很具代表性,影响着广大一线教师正确处理“讲”和“练”之间的关系,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