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曼艾得莱斯绸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丝绸之路的前身其实是“玉石之路”,这话一点不假,因为“玉石之路”有着七千多年甚至更长的历史,而丝绸之路只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丝绸比玉石更具有世界魅力和国际影响。
  
  相传和田以前没有蚕,东国一位公主下嫁古和阗国时,在帽子里偷藏了一枚蚕种,经过重重关卡检查,最后好不容易才把蚕种带到了西域,并教会当地人养蚕织丝绸,从此,古西域和阗就有了中原的丝绸。后来,西域和阗又不断地对丝绸加工技术更新改造,逐渐有了独具特色的上等的和阗艾德莱斯绸。
  那位冒着生命危险为和田人民送宝的公主被誉为“传丝公主”。只是不知传丝公主颜容怎样的美丽,气质怎样的高贵?和田地区博物馆的维吾尔族讲解员古丽波斯坦说:我们的老祖宗对“传丝公主”喜欢得不得了,古时就把她刻到了木版画上,藏到丹丹乌里克古城里珍藏。不幸的是,还没等我们看到“传丝公主”的芳容,版画抢先被英籍探险家斯坦因从丹丹乌里克古城弄到大英博物馆去了。
  我想,等哪天真正有了“传丝公主”的版画真像后,和田人一定会为她树碑立传。而“传丝公主”如能做和田丝绸的“形象代言人”的话,那将再合适不过了。
  和田作为丝绸南道的集散地,丝绸久负盛名。而和田市吉亚乡古老的艾德莱斯绸是和田丝织品中的王牌,风靡世界上千年经久不息。现已注册的“吉亚丽人”牌艾德莱斯绸早已成为和田的一张精美名片,甚至成了和田丝绸的“代名词”。
  “艾德莱斯”,维吾尔语意思是“扎染”。艾德莱斯绸之所以出名,是它的所有工序都是手工制作出来的,并且印染物都是用当地花卉草根浸泡而成的。扎染出来的丝绸属纯天然绿色面料,质地柔和,色彩艳丽,风格飘逸,深为海内外人士青睐。
  关于“吉亚丽人”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古老的艾德莱斯绸是古和阗吉亚当地一位美丽聪明的姑娘发明的,那位姑娘名字叫布再热木。当时,和阗国王给全国发布告:要为王子选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为妻。布告发出后,每天来王宫应征者络绎不绝,可国王和王子一个也没有看上。王子生气地离家出走,当他骑马来到玉龙喀什河东岸的一个小村落时,忽然看到村口大胡杨树下有一位身着色彩艳丽花裙的村姑正在织布,姑娘手脚并用,花裙随之上下飘动,犹如蝴蝶在花丛中翻飞。王子被吸引住了,他走近姑娘,问她的裙子是从哪个集市买来的,姑娘一下子不好意思了,捂嘴欲走。王子急了。一把拉住姑娘大声说,你不告诉我就休想回家。这时候,姑娘才笑着说:裙子还不就是从我的织布机上买的嘛!接着,姑娘给王子又详细介绍了她织的布经过分段捆扎,然后再用当地的红柳花、桑树疙瘩、核桃皮等植物浸泡染色,最后就形成了现在身上穿的这种艳丽的花裙面料。王子听完后,深为这位心灵手巧、才貌俱佳的奇女子感动。当即,王子向姑娘求婚,他们最后得到国王的同意,结为夫妻。从这以后,布再热木把自己独创的艾德莱斯绸扎染技术全部传授给和阗的老百姓。从此,和田以吉亚为中心,逐渐形成艾德莱斯绸最重要的集散地,吉亚成了艾德莱斯绸名副其实的故乡。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艾德莱斯绸的创始人,就将布再热木称为“吉亚丽人”。现今,和田市又郑重地给艾德莱斯绸注册了个极富纪念意义的品牌——“吉亚丽人”。
  三年前,国家旅游局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组一行考察了和田吉亚乡艾德莱斯绸厂之后,高度评价艾德莱斯绸是“20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同年,新疆第四届国际旅游节南线考察团来和田吉亚乡艾德莱斯绸厂实地考察参观,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古老的艾德莱斯绸手工制作工艺能在这里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且还有不错的经济效益,简直是人间奇迹。
  尼雅古城出土文物中的蚕种和桑根,以及洛浦县山普鲁古墓出土的艾德莱斯绸残片,都给艾德莱斯绸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在男性看来,艾德莱斯绸是性感、飘逸、舒缓、柔美的化身;在女性看来,艾德莱斯绸是美丽、娇嫩、妩媚、品位、高雅的象征。
  和田农村古时考验一个年轻人是否成熟,是否可以独立生活?要给男子一把斧头,让他把桑树根当柴火劈开;而女子则要给一台织布机,要女子在规定的时间内织出一块丝绸来。能完成任务者,则通过考核,才有资格结婚成家。否则,被认为还未成熟,还需继续“修炼”。
  在和田,能绣花、会织丝绸的姑娘被普遍认为心灵手巧的女人,而这种女人是最受尊敬的,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这种姑娘还没有到恋爱年龄,身后就已经跟了一大群疯狂的追求者了。
  对于大多数和田维吾尔女人来说,爱时装的现代气息,更喜艾德莱斯绸的怀旧情结。对于大多数和田维吾尔男人来说,不拒绝时尚女孩青春靓丽的诱惑,但也从不放弃“吉亚丽人”在心底保留的永恒地位。
  时尚绢都,丝绸和田。爱美的和田维吾尔人身着艾德莱斯绸一路飘过,身后洒下余香袅袅……
  妙曼如歌的艾德莱斯绸,给我们几多激情、几多憧憬、几多梦想啊!
其他文献
自制葡萄酒近年来在都市悄然兴起,很多家居用品店都会出售自制葡萄酒所需的容器。身在都市的人们,有几个知道在咱们新疆的乡村,自制葡萄酒是一项古老的技艺。人们把这种自制的葡萄酒称作穆塞莱斯。自古以来穆塞莱斯就是和田当地人的佳酿,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酿造穆塞莱斯。  葡萄收获季节,拜访和田市阿拉尔村的酒神吐送托乎提  10月,来到和田市阿拉尔村,空气中弥漫着葡萄的气息。在乡间公路旁的田地中,村
期刊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是流传最广的维吾尔族美食,在饭摊、饭馆、夜市、巴扎随时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烤羊肉串。  米肠面肺  把大米、肉丁、胡萝卜等灌进羊肠子里煮成米肠,把面糊灌进羊肺里煮成面肺。  凉粉凉面  维吾尔族人喜爱吃凉粉、凉面、凉拌粉皮。传统的凉粉和粉皮是用绿豆淀粉做成,料汁清淡,酸咸适口,滑溜劲道,清凉爽口,再配上红萝卜丝和白萝卜丝等小菜,受到当地各族人民和游客的欢迎。  油炸糕点  油炸的面
期刊
每年的3月21日,当帕米尔迎来第一缕春风的时候,就是肖公巴哈节正式开始之日。肖公巴哈节是塔吉克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人类早期处于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时期,塔吉克族根据草原游牧的特点,将一年分为春秋两季,春天从肖公巴哈节开始,也正是白羊星升起的日子,他们认为是吉祥日,要庆祝一番。而每年的秋季人们要迁回固定的冬窝子时要去祭祖,拜先人墓,称“美赫尔甘吉”,也就是丰收节。长期以来,在塔吉克族人中也就形成了春季
期刊
新疆地域辽阔,三山夹两盆是对南北疆地形地貌的形象化概括。无论高山还是谷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羊的身影,无论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习惯上都把养羊作为一种历史传统继承下来,多则规模成群,少则三五只圈养,庭院里没有羊,仿佛生活缺少了阳光。  由于草场具有多样性,不管南疆还是北疆,无论牧区还是农区,新疆的羊群就这样繁衍生息,日益壮大,关键是肉质鲜美,壮而不腻,精而有味,肥瘦搭配,红白相间,怎么做都能行
期刊
和田古称于阗。自西汉始,于阗就统一于祖国的版图,两千多年来始终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和田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其北为广袤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为连绵的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与我国西藏以及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线交界;西连喀什地区,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大小河流,哺育了一片片的绿洲,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公元4世纪之前的于阗地域,大约为今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
期刊
2009年的夏天,我随《秘筑中巴公路》电视摄制组巴基斯坦采访团一行,从新疆乌鲁木齐陆路出发,穿越帕米尔高原,出红其拉甫口岸,沿中巴公路一路拍摄中巴公路的历史与现状的大型纪录片,并采访巴基斯坦境内的洪扎王府、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尕米拉大桥、伊斯兰堡,以及民间艺术博物馆、中巴公路总部KKH博物馆、贝布托艺术馆、费萨尔清真寺和佛教圣地塔克西拉等。而对塔克西拉的采访,终于成行了我多年去佛教文化发源地考察
期刊
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古称于田,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和田玉之所以被称为“国玉”,是因为它经历了夏商周上千年的筛选。据载,夏王把各地的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认为和田玉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商代,和田玉从遥远的新疆运到商殷王都河南安阳,诸侯贵族以和田玉为宝,争相收藏。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田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西汉时期,和田玉及其制品在中原大地早已成为王室祭奠大典中不可缺少
期刊
站在草原上,就喜欢倾听蒙古托布秀尔(一种弹拨乐器)的声音,浑厚、苍凉。所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托布秀尔的声音也仿佛穿越了时空。草原是雄浑而阳刚十足的,蒙古族就在草原的怀抱里成长、吸收着草原之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一如草原的亲切和温暖,即使走得再远,只要唱起《江格尔》,山川必定柔软,天空必然湛蓝,人们的心灵则更加高远。  蒙古族的《江格尔》与藏族的《格萨尔》、
期刊
“我们西江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2010年5月1日,伴随着一曲优美的“我们新疆好地方”,上海世博会新疆馆正式揭开神秘的面纱,出现在五洲宾朋的面前。  新疆馆外观呈长方形,外立面上部有条金色的弧形流线,从中间向两边微微翘起。从正面看,它宛如一位头戴花帽、刚刚被掀起盖头的少女。从侧面看,它既像流淌的塔里木河,又像塔克拉玛干沙漠那绵延不绝的金黄色沙丘。  新疆馆的外
期刊
1965年,武汉青年易中天支边到新疆,被分到号称“小西伯利亚”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团。从武汉到农八师时,易中天本来可以分到离石河子近一点的地方,带队的人听说有个共青团农场,便鼓动大家去了“共青团”。  到了连队后,他脱下学生装,穿着背心便下了地。干干瘦瘦不到1.7米的个子,干活却很拼命,重体力活让他胃口大开,海碗盛上一大碗土豆疙瘩,筷子叉上三块包谷馍,不一会儿全填进了肚里。他能吃也能干,所以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