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新疆馆:古今文朋的时空演绎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oltte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西江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2010年5月1日,伴随着一曲优美的“我们新疆好地方”,上海世博会新疆馆正式揭开神秘的面纱,出现在五洲宾朋的面前。
  新疆馆外观呈长方形,外立面上部有条金色的弧形流线,从中间向两边微微翘起。从正面看,它宛如一位头戴花帽、刚刚被掀起盖头的少女。从侧面看,它既像流淌的塔里木河,又像塔克拉玛干沙漠那绵延不绝的金黄色沙丘。
  新疆馆的外立面和曲线带上,镶嵌有葡萄晾房镂空设计等独具地域特色符号的图案,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里是新疆馆。
  新疆馆有着一个耳熟能详的主题——新疆是个好地方。
  “新疆是个好地方”这一主题含义深刻,它包含了新疆的好山、好水、好资源、好前景和新疆人的美好生活,也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遥相呼应。
  新疆馆位于上海世博园区中国省区市馆的主出口旁,地理位置优越,与青海馆相邻,而且上海馆的出口直面新疆馆的入口。
  在新疆馆的正面,是一面高五六米、宽七八米的新型玻璃电子墙。别小看这堵“墙”,每当馆内有歌舞演出时,这堵“墙”立刻变得通透,游客在外面也能欣赏到曼妙的新疆歌舞。这个设计一改人们印象里的新疆封闭、保守的形象,将一个开放的新疆呈现在世人面前。
  步入新疆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长约八米、高四米的“笑脸墙”。画面上五十余个人物和真人一般大小,身着各自的民族传统服装,新疆13个世居民族的身影在上面都可以找到。在特效灯光的照射下,参观者不论从任何角度看,画面上每一个人都面向你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笑脸墙”的斜对面,是一面长度为八米的胡杨林立体喷绘墙。墙上立体感十足的金秋胡杨夺人眼球,无声地诉说着“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传说。
  2010年5月1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新疆馆分为三大展区:走进新疆、感受新疆、甜美新疆。这也是上海世博会新疆馆的三大看点。
  
  走进新疆:羊皮卷勾勒丝路图
  
  在走进新疆展区的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张硕大的羊皮卷地图。当观众走到地图前时,羊皮卷上就会显现出经过新疆的南、北、中三条古丝绸之路,随着海宝、阿凡提、唐僧这三个卡通形象的导引缓缓延伸,经过每一座古城时,就会闪现光晕,渐渐勾勒出一幅新疆古丝路地图,将观众带入新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
  在走进新疆展区的左面,有三面均高约两米的橱窗,上面以投影视窗形式滚动播放着和田玉文化、木卡姆文化及馕文化等新疆颇具代表性文化的镜头。
  在第一面橱窗前,观众不仅可以通过投影视窗上的画面了解到和田玉的历史、产地、采集和加工等内容,以和田玉为原料雕琢而成的皇帝玉玺、奥运印章、台湾故宫大白菜、和田玉王等有代表性的镜头也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第二面橱窗前,观众可以充分感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魅力所在。镜头中展现的一幅幅表演木卡姆的画面,让人们知道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其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让观众在投影视窗前久久停下脚步。
  有关馕文化的展示也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在展示新疆馕文化的画面里,不仅涉及馕的历史、制作、饮食等内容。直径1米、重700克、像车轮一样的库车县大馕,名为恰皮塔的薄如烙饼的柯坪县薄皮馕和新和县五颜六色的彩色大馕等新疆特色馕更是让观众大饱眼福。
  
  感受新疆:三折幕展示西域风
  
  感受新疆展区有个新疆馆里最抓人眼球的杰作——35米长、3.5米宽的三折银幕。三折银幕这一设计在世博园省区市展区内绝无仅有。
  三折银幕里轮番上映着两部均时长五分钟的纪录片,一部是展现新疆悠久历史、大美风光、多元文化、丰富资源和现代化建设壮美画卷的主题宣传片;一部是名为“新疆馆三折幕映画”的纪录片,这部“大片”是新疆野马集团董事长、新疆野马摄影艺术研究会会长陈志峰以志愿者身份献给世博新疆馆的一份礼物,片中流动的画面,全是通过照片拼接、加工而成,据说这一制作纪录片的方法在世博会上是唯一的。
  “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一直往西走,父亲般的天山站立在天际,在他的故事里,我读懂了爷爷的爷爷们屯垦戍边的墓志铭;母亲般的塔里木河流淌在远方,在她的歌声中,我听到了儿子的儿子们发自内心的欢笑……”在陈志峰制作的这部纪录片中,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咔嚓”“咔嚓”的声音,苍郁的雪岭云杉、金色的胡杨、至高至尊的天山、广袤的大漠、壮美无际的草原、光怪陆离的雅丹地貌、惊心动魄的昆仑山雪崩等新疆地域风光画面一一定格在观众面前,新疆的博大宽厚、刚强柔韧和瑰丽神奇一览无余,同时呈现给观众的还有昭苏草原上万匹骏马奔腾的宏大场面、骑牦牛叼羊比赛的独特场景、猎鹰捕捉猎物的奇观等新疆独有的人文风情画卷。
  展区中心有一个直径5米的手鼓形舞台,舞台可升降1.2米。在世博会184天的会期里,新疆各地州市的优秀歌舞演员轮番出现在这里,舞台上每天都有新疆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为让参观者体验到不同风格的新疆歌舞,世博会新疆馆以15天为单位,分别上演新疆12个地州市各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歌舞,让观众目不暇接、过足眼瘾,充分感受“歌舞之乡”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手鼓形舞台还是一个互动装置,舞台上面有丰富多样的水果,观众只要触摸这些水果,就会听到“啪啪”的声音。
  甜美新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甜美新疆展区以超现实手法对新疆香甜的瓜果和动人的民族乐器进行了展示,尽显瓜果之乡的魅力,同时用充满互动性、娱乐性的现代多媒体手段展示了新疆现代城市的风貌。
  在展区的上方,悬挂着巨型的大串葡萄、石榴、香梨等新疆瓜果的模型,让很多前来的观众惊呼不已;在展厅四周,摆放着巨型仿真哈密瓜、红枣以及都塔尔等民族乐器模型,观众如果不经意触摸到,瓜果和乐器上面的屏幕里就会立即出现新疆城市的画面,伴随观众对不同瓜果和乐器的触摸,新疆城市的现代化风貌和甜美生活会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新疆馆主要展示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吐鲁番、克拉玛依、库尔勒、喀什。世博会新疆馆这些城市名片的选取基于以下原因: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城市,融合了多种文化,汇聚着多民族,最富张力和活力;吐鲁番的葡萄、坎儿井等元素广为世人熟知;克拉玛依作为新兴油城,很能代表新疆资源大省区的独特优势;库尔勒是新疆城市发展的优秀示范案例;喀什则以其保存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深深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些城市最为耀眼的元素均被列为世博会新疆馆的资料选取范围,最终向世界人民展示出依托多元文化、丰富资源、优美风光、新兴产业四大基础之上的新疆城市。
  摆放在展区里的“换衣魔镜”给观众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这是一个互动环节,在“换衣魔镜”前,观众看中哪款新疆民族服装,只要将脸部调整至合适部位,按下自己的相机,就能得到一张民族风味十足的照片,留作世博纪念。据说,在200多家世博展馆中,新疆馆的“换衣魔镜”设计独此一家。
  从“笑脸墙”到手鼓形舞台上的互动装置,从触摸巨型瓜果和乐器模型到在“换衣魔镜”前拍照,无不让观众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增进对新疆的了解和认识。
  新疆馆出口处的城市建筑浮雕群让观众纷纷停下了参观的脚步。浮雕上集纳了新疆多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有亚心地标、国际大巴扎、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门转盘处的金字塔建筑以及喀什的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等,充分展示了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区域中,城市建筑融合各种民族、宗教、文化背景,形成独树一帜、风格鲜明的建筑风格。这些标志性建筑掩映在蓝天、白云之中,被绿树鲜花和碧水环绕,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新疆是个好地方”这一概念再次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里。
  上海世博会新疆活动周将于2010年9月26日到9月30日举行,届时新疆馆内每天有两场各个民族的歌舞演出,另外有两场街头巡游。教观众如何识别玉石的真假,如何织地毯以及如何跳新疆民族舞蹈等等。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一场主题为“四大文明交汇地”的主题论坛,来宣传新疆的旅游资源。
其他文献
萨尔巴斯套,哈萨克语意黄色的山坡,是博乐市达勒特镇牧业草场,与美丽的赛里木湖毗邻,相距约28公里。  似乎和贫瘠的石头有关吧,进山的路总显得很瘦。车子颠簸得像一条上钩的鱼,而鱼线一样的路费尽周折地将我们一寸一寸扯入大山,我们要去的是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叫萨尔巴斯套的夏草场。  车子行驶在天山支脉的科拉古琴山谷中。翻过一道陡坡,目光倏然被压缩成一条窄窄的巷道,这被高耸的大山挤扁的道路在我们的视野里更加崎
期刊
做客蒙古族人家,品尝金碗银碗里的酒文化  把酒酿出了一种文化,把酒喝出了一种文化,也只有草原上的蒙古族人能做到。  感受这种文化魅力是我魂牵梦萦的事情,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象在草原上与蒙古族牧民豪饮的壮观场面,也曾经无数次地幻想着醉倒在蒙古族牧民的歌声里的情景。我一直相信这样酣畅淋漓的感觉,也只有在蒙古族人的草原上才能够找到。  幻想在真实的生活中上演,剧情是草原上的牧民酿制的生活美酒,背景是一望无际
期刊
自制葡萄酒近年来在都市悄然兴起,很多家居用品店都会出售自制葡萄酒所需的容器。身在都市的人们,有几个知道在咱们新疆的乡村,自制葡萄酒是一项古老的技艺。人们把这种自制的葡萄酒称作穆塞莱斯。自古以来穆塞莱斯就是和田当地人的佳酿,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酿造穆塞莱斯。  葡萄收获季节,拜访和田市阿拉尔村的酒神吐送托乎提  10月,来到和田市阿拉尔村,空气中弥漫着葡萄的气息。在乡间公路旁的田地中,村
期刊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是流传最广的维吾尔族美食,在饭摊、饭馆、夜市、巴扎随时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烤羊肉串。  米肠面肺  把大米、肉丁、胡萝卜等灌进羊肠子里煮成米肠,把面糊灌进羊肺里煮成面肺。  凉粉凉面  维吾尔族人喜爱吃凉粉、凉面、凉拌粉皮。传统的凉粉和粉皮是用绿豆淀粉做成,料汁清淡,酸咸适口,滑溜劲道,清凉爽口,再配上红萝卜丝和白萝卜丝等小菜,受到当地各族人民和游客的欢迎。  油炸糕点  油炸的面
期刊
每年的3月21日,当帕米尔迎来第一缕春风的时候,就是肖公巴哈节正式开始之日。肖公巴哈节是塔吉克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人类早期处于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时期,塔吉克族根据草原游牧的特点,将一年分为春秋两季,春天从肖公巴哈节开始,也正是白羊星升起的日子,他们认为是吉祥日,要庆祝一番。而每年的秋季人们要迁回固定的冬窝子时要去祭祖,拜先人墓,称“美赫尔甘吉”,也就是丰收节。长期以来,在塔吉克族人中也就形成了春季
期刊
新疆地域辽阔,三山夹两盆是对南北疆地形地貌的形象化概括。无论高山还是谷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羊的身影,无论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习惯上都把养羊作为一种历史传统继承下来,多则规模成群,少则三五只圈养,庭院里没有羊,仿佛生活缺少了阳光。  由于草场具有多样性,不管南疆还是北疆,无论牧区还是农区,新疆的羊群就这样繁衍生息,日益壮大,关键是肉质鲜美,壮而不腻,精而有味,肥瘦搭配,红白相间,怎么做都能行
期刊
和田古称于阗。自西汉始,于阗就统一于祖国的版图,两千多年来始终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和田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其北为广袤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为连绵的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与我国西藏以及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线交界;西连喀什地区,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大小河流,哺育了一片片的绿洲,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公元4世纪之前的于阗地域,大约为今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
期刊
2009年的夏天,我随《秘筑中巴公路》电视摄制组巴基斯坦采访团一行,从新疆乌鲁木齐陆路出发,穿越帕米尔高原,出红其拉甫口岸,沿中巴公路一路拍摄中巴公路的历史与现状的大型纪录片,并采访巴基斯坦境内的洪扎王府、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尕米拉大桥、伊斯兰堡,以及民间艺术博物馆、中巴公路总部KKH博物馆、贝布托艺术馆、费萨尔清真寺和佛教圣地塔克西拉等。而对塔克西拉的采访,终于成行了我多年去佛教文化发源地考察
期刊
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古称于田,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和田玉之所以被称为“国玉”,是因为它经历了夏商周上千年的筛选。据载,夏王把各地的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认为和田玉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商代,和田玉从遥远的新疆运到商殷王都河南安阳,诸侯贵族以和田玉为宝,争相收藏。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田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西汉时期,和田玉及其制品在中原大地早已成为王室祭奠大典中不可缺少
期刊
站在草原上,就喜欢倾听蒙古托布秀尔(一种弹拨乐器)的声音,浑厚、苍凉。所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托布秀尔的声音也仿佛穿越了时空。草原是雄浑而阳刚十足的,蒙古族就在草原的怀抱里成长、吸收着草原之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一如草原的亲切和温暖,即使走得再远,只要唱起《江格尔》,山川必定柔软,天空必然湛蓝,人们的心灵则更加高远。  蒙古族的《江格尔》与藏族的《格萨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