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逻辑推理的运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n8810060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逻辑推理法、演繹法、分析法等方法对《记念刘和珍君》文章里面逻辑推理方法运用研究分析,发现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运用简炼的叙述、深刻的议论和强烈的抒情,表达了对刘和珍等烈士的纪念,揭露和控诉了反动政府的暴行和走狗文人的无耻行径,将逻辑推理在文中的运用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为我们今后在文中运用此方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逻辑推理;运用;《记念刘和珍君》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斯大林曾说:“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可见,文章有了逻辑力量,其战斗是多么强大。鲁迅先生也常把自己的杂文称之为“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血路的东西”。这“匕首”、“投枪”之所以如此犀利,其原因之一是在于它的逻辑力量,在于他善于运用逻辑推理这个有力的武器。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运用简炼的叙述、深刻的议论和强烈的抒情,表达了对刘和珍等烈士的纪念,揭露和控诉了反动政府的暴行和走狗文人的无耻行径,以及与“忘却”作斗争,唤醒人们的觉醒。
  本文试从《记念刘和珍君》的逻辑运用的分析中,去理解作者运用这个武器以加强其杂文的形象性、讽刺性及战斗性。
  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一个省略式的演绎推理。
  鲁迅的杂文短小精悍,一字千金,故想从鲁迅的杂文中找到一个完整的三段论式的推理是困难的。他经常运用三段论文式的省略式,收到了语言精辟,意思含蓄,表现高明的特殊效果。根据上下文意思的联系可以补充它的前提与结论:
  凡是真的猛士,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大前提)
  刘和珍等是真的猛士。(小前提)
  所以,刘和珍等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结论)
  这句话表达了革命者对人生、现实采取正确的态度:他们不会逃避现实,面对着黑暗的现实社会他们敢于奋勇前进,奋力抗争。鲁迅先生热情地赞扬了刘和珍在内的革命者是“真的猛士”,但他没有直直白白地说,而是省略了小前提和结论。语言便更精炼,意思便更含蓄了。
  二、“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这句话是运用了反复手法的感叹句和选择句,着重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及对反动政府、走狗文人无耻行径的愤慨。现把它的推理程式排列如下:
  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灭亡。
  (现在,我们)不能在沉默中灭亡,
  所以,(我们)要在沉默中爆发。
  鲁迅先生此时异常悲愤的感情已经达到了升华,就象火山爆发一样,从内心里迸发出来了。他大声疾呼,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沉默下来,走向死亡;另一条是不能沉默,要站起来斗争,走向光明。二者必属其一。显而易见,作者在启发我们,号召我们。面对着中外反动派的屠杀,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难道我们还能继续沉默下去,使中华民族招致灭亡吗?不,不能!我们不能沉默,我们要呐喊,要爆发,要站起来,要踏着烈士的血迹战斗,这才是中国人民唯一的出路!这个选言推理的运用,起着步步紧逼、对反动派的屠杀作出坚决回击的作用。
  三、“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上有些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文章通过对刘和珍生前生活片段的回忆,着重交代刘和珍是一个追求真理坚定、执着,爱憎分明的爱国青年。在这段话中存在着一个或然性的模态推理。
  模态推理是以模态判断(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判断)作为前提,并且根据模态判断的性质进行推理的推理。“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并非所有学生必然都是“桀骜锋利的”等值于可能有的(起码刘和珍一个)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个模态推理是否定“我平素想”。在传统逻辑中,这是矛盾律表达式。
  作者运用这个模态推理去否定“我平素想”,目的是衬托出刘和珍的高尚品格。一个这么善良、可爱的中国青年,竟被反动政府无端杀害了,这就更激起人们对反动政府的憎恨。
  四、结论
  鲁迅先生杂文的逻辑推理关系,一下子不易辩清,似有点眼花缭乱之感,其实,这正是鲁迅先生运用逻辑推理巧妙之处,文笔精华之所在,只要我们细析慎辩,自然会在奇妙的文章结构和复杂的语言环境中发现它运用逻辑推理之奥秘,从而更深刻地领略他杂文中的思想内容。
  
  参考文献:
  [1]景卫东.新《课标》下如何提升现代文阅读质量[J].中华活页文选,2009,(06).
  [2]林志坚.《记念刘和珍君》再思考[J].语文学刊,1993,(06).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也为美术教学方式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性。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论述了进行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有利因素.以及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发展变化。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其在教学中的种种优势正等待广大教师去不断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美术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
期刊
摘要:钢琴教学是中学生音乐素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钢琴教学结合起来能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之上形成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从而形成全面发展的中学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中学課堂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钢琴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
期刊
摘要:聋哑大学生由于生理的特殊性,必然对其心理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关注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注重对他们的特殊教育方式,尤其是思想教育,应不断改进策略,既能清除聋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又能培养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聋哑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2    聋哑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我国特
期刊
摘要:“意境”是中国艺术特有的词汇,什么是意境?宗白华先生在他著名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写道: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2)因人群存在共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关键词:意境;艺术境界;审美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网络传播都是靠语言来完成的,而网络也将语言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之语言规划的视角解析网络语言的现状和前景,并试图在当前语言规划大环境下找到适合网络语言发展的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一、引言  2010年11月15日,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新
期刊
摘要:沈亚之,字下贤,是中晚唐时期以撰写传奇小说而闻名的文人,现存有《沈下贤集》一部。其中多记述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重要事件,从时间上判断,其记载比《新唐书》、《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史书更早,可以补订有关唐代史料的讹舛。要发掘这部文集的重要价值,就应该对沈亚之本人及此文集进行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沈亚之;《沈下贤集》;生平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摘要:“宝玉挨打”可以算是《红楼梦》前三十回中的“扛鼎之作”,“宝玉挨打”的描写实现了作者“一石多鸟”的目的,通过这一部分的细节描写,即写出了小说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又写出了宝玉周围的人对于宝玉的态度;同时还体现了曹雪芹在小说创作中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以“宝玉挨打”为切入点剖析“挨打”的前因后果,以及这中间体现出来的贾府的内外矛盾。  关键词: 宝玉挨打;因果关系;矛盾冲突   中图分类号:I206文
期刊
摘要:受贿犯罪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是发案率较高的一类犯罪。收受贿赂与实施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往往联系在一起,而为他人谋取利益行为的实施往往觸犯了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对这种情况,是认定为一罪,还是数罪以及如何处罚,成为司法实践中的普遍疑难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受贿;谋取利益;数罪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
期刊
摘要:《廊桥遗梦》是一部关于伦理价值取向的影片,用它特有的浪漫与温情演绎着爱的圆满,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了爱情与责任,电影由此获得了升华。  关键词:廊桥遗梦;爱;责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由美国好莱坞“常青树"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并主演的影片《廊桥遗梦》(1995年)是根据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它是一部内涵深
期刊
摘要:佛教的归宿在彼岸,其中心议题在成佛,但佛教针对的是芸芸众生,因此依然体现出对人、对现世的生命关怀。正因为此,有着2500多年发展历史的佛教蕴育了丰厚的体育养生思想。佛教养生重在“养心”,同时也注意对个体形体的修练,即“养形”。  关键词:佛教;体育养生;养形;养心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2    体育是适应人的生存需要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