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廊桥遗梦》中的爱与责任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0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廊桥遗梦》是一部关于伦理价值取向的影片,用它特有的浪漫与温情演绎着爱的圆满,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了爱情与责任,电影由此获得了升华。
  关键词:廊桥遗梦;爱;责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由美国好莱坞“常青树"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并主演的影片《廊桥遗梦》(1995年)是根据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它是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片,讲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纯美爱情故事。影片给观众带来了爱与责任回归的深层体验与反思。
  美国自70年代的《克莱默夫妇》开始,《普通人》、《金色池塘》,一直到《母女情深》、《廊桥遗梦》,这些影片“因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获得了世界影坛的首肯和观众的普遍欢迎。”[1]这显示了美国社会伦理道德重构的追求趋势,体现了美国社会对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反省。而《廊桥遗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它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当爱情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抵触的时候,人们到底应该怎样选择?是选择自由的爱情,还是选择对家庭的责任?影片用它特有的浪漫与温情演绎著爱的圆满,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了爱情与责任。
  《廊桥遗梦》的叙事节奏舒缓流畅,像一首田园情诗。故事发生在1965年的一个叫做麦迪逊的偏僻小镇。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遇到了罗伯特·金凯,这个“最后的牛仔”打破了她繁琐枯燥的生活。短短四天,两人便有了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弗朗西丝卡的丈夫和孩子回家的前晚,罗伯特希望弗朗西斯卡和他一起离开麦迪逊。弗朗西丝卡面临着走与留、爱与责任的艰难抉择。最终,她挥剑斩情丝,痛苦地选择了家庭责任,舍弃了这份“一生只有一次”的爱。
  多年后,弗朗西斯卡接到了罗伯特的死讯和他律师寄来的遗物——已经泛黄的约会的字条、她送给他的十字架项链、为她出版的影集和给她的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弗朗西斯卡热泪盈眶。爱情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距离的阻隔而削减一分一毫,四天的激情在时间的煅烧下成就了比金更坚的真情。弗朗西斯卡“把爱藏在心里,默默怀念,回忆那快乐时光成了弗朗西斯卡在罗伯特去世后几十年生活中最丰富的精神享受。”[2]。一直到离世,她才在遗嘱中中骄傲地告诉儿女,她的一生没有虚度,因为拥有这一生只有一次的确切的爱。她认为自己把生命给了家庭,想把剩下的交给罗伯特,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麦迪逊桥畔。
  这段爱情越是被渲染得至深至诚、至真至纯,弗朗西斯卡舍弃爱情选择家庭责任的做法就越能折射出她崇高的人性光辉,让人钦佩异常。女主人公对自己的抉择是无怨无悔的,一段旁白印证了她的伦理价值观:“我很高兴,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没有人说话。我意识到,尽管爱情的魔力不可抗拒,可放弃了责任,魔力就会消失,爱情就会蒙上一层阴影。假如,我跟罗伯特走,那么这个家就会破碎,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家,我怎么忍心亲手去毁了它,你们能体会到家庭生活的甜蜜吗?……”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弗朗西斯卡心底深处始终认为责任比爱情更重要,她认为抛弃家庭而得到的爱情是有缺憾的、不完整的,爱情会因此而失去纯美的光环,变得不再圣洁、美好,这样的爱情不是她想要的。同时,从这段内心剖白里,我们还可看出弗朗西斯卡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其实是十分留恋的,她不忍心因为自己的自私离去而毁掉这种温馨和甜蜜,所以选择留下是她心甘情愿的,当然这再次证明了她自觉的家庭责任意识。
  当乏味的婚姻遭遇久违的激情,是狂热地追求爱情还是理智地选择家庭责任?弗朗西斯卡为我们提供了答案。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但爱情如果离开了责任也就失去了魅力。选择了婚姻,就要承担起婚姻的义务与责任。再美满的婚姻也可能有“七年之痒”,长年累月的锅碗瓢盆生活终将褪去爱情光鲜明丽的外衣,爱情总会归于平淡,仅仅为了摆脱这种平淡而放弃婚姻就会陷入一种怪圈,这实在是不智之举。弗朗西斯卡的理性选择是对家庭的自觉维护,也是对爱情的一种默默守护。她对罗伯特说:“我希望永远保存这份爱,我希望终生都能这样地爱你,但倘若我们这样离开,就会失掉这份爱,我不能让生命就此消失无踪,从头再来,我只能试着,在心灵深处,紧紧地守着你我。”弗朗西斯卡深深明白:如果离开,她会因为一直牵挂丈夫和儿女而抱撼终身,她与罗伯特未来的日子就难以过得舒坦和幸福;如果留下,至少有真心爱她的丈夫相伴到老,而罗伯特也会终生思念她,她就永远活在了他的心里。事实上,丈夫在弥留之际的爱情告白,罗伯特终其一生再也没有爱过其他女人,这些都足以证明弗朗西斯卡当初选择留下来承当家庭责任是多么明智的决定!如果她当时选择放弃责任,只怕就不会有这样的圆满结局了。因此,弗朗西斯卡选择家庭责任,既成全了婚姻,也成全了爱情,是双赢的博弈。
  这部电影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它反映了中年人面对爱情与责任的两难抉择时持有的一种伦理价值取向。当年的弗朗西丝卡没有被激情冲昏头脑,她清楚地懂得:“尽管爱情的魔力不可抗拒,可放弃了责任,魔力就会消失,爱情就会蒙上一层阴影。”在爱与责任面前,她最终选择了后者,尽管这选择很艰难也很痛苦。弗朗西斯卡的“选择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它给人们的道德方向树立了一个标志性的榜样,为‘责任’一词做了最好的诠释”[3],同时,也“寄托着美国有识之士的梦想,人们赞赏弗朗西斯卡放弃爱情而选择留在家庭,主要是欣赏她崇高的家庭责任感。”[4]这正是《廊桥遗梦》经久不衰,至今仍被影评人认为是十大经典爱情电影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205.
  [2]魏贤梅.情爱的人性升华——《廊桥遗梦》与《安娜·卡列尼娜》的价值观比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0):79.
  [3]孙志永,屈鑉峰,樊玲玲.道德与梦想的抉择——走进《廊桥遗梦》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5):110.
  [4]卢慧玲.爱情与责任的较量——谈安娜与弗朗西丝卡的婚外情[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95.
其他文献
摘要: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的现实问题已成为我国和谐经济发展的一大影响因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经济法,让人们从经济法的角度去透视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而达到以经济法对企业行为进行规制的目的,以此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双赢,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经济法;考量  中图
期刊
摘要:间接正犯是利用他人实现犯罪的情况,间接正犯之所以是正犯,是因为利用人假借他人之手实现了自己的犯罪目的,完全具备正犯的实行行为性。间接正犯的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其中对于以身份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能否成立间接正犯,则应该区别对待。  关键词:间接正犯;利用人;被利用人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2    间接正犯是指将他人作为工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也为美术教学方式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性。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论述了进行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有利因素.以及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发展变化。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其在教学中的种种优势正等待广大教师去不断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美术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
期刊
摘要:钢琴教学是中学生音乐素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钢琴教学结合起来能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之上形成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从而形成全面发展的中学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中学課堂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钢琴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
期刊
摘要:聋哑大学生由于生理的特殊性,必然对其心理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关注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注重对他们的特殊教育方式,尤其是思想教育,应不断改进策略,既能清除聋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又能培养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聋哑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2    聋哑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我国特
期刊
摘要:“意境”是中国艺术特有的词汇,什么是意境?宗白华先生在他著名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写道: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2)因人群存在共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关键词:意境;艺术境界;审美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网络传播都是靠语言来完成的,而网络也将语言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之语言规划的视角解析网络语言的现状和前景,并试图在当前语言规划大环境下找到适合网络语言发展的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一、引言  2010年11月15日,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新
期刊
摘要:沈亚之,字下贤,是中晚唐时期以撰写传奇小说而闻名的文人,现存有《沈下贤集》一部。其中多记述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重要事件,从时间上判断,其记载比《新唐书》、《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史书更早,可以补订有关唐代史料的讹舛。要发掘这部文集的重要价值,就应该对沈亚之本人及此文集进行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沈亚之;《沈下贤集》;生平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摘要:“宝玉挨打”可以算是《红楼梦》前三十回中的“扛鼎之作”,“宝玉挨打”的描写实现了作者“一石多鸟”的目的,通过这一部分的细节描写,即写出了小说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又写出了宝玉周围的人对于宝玉的态度;同时还体现了曹雪芹在小说创作中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以“宝玉挨打”为切入点剖析“挨打”的前因后果,以及这中间体现出来的贾府的内外矛盾。  关键词: 宝玉挨打;因果关系;矛盾冲突   中图分类号:I206文
期刊
摘要:受贿犯罪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是发案率较高的一类犯罪。收受贿赂与实施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往往联系在一起,而为他人谋取利益行为的实施往往觸犯了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对这种情况,是认定为一罪,还是数罪以及如何处罚,成为司法实践中的普遍疑难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受贿;谋取利益;数罪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