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吴兴才人”沈亚之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亚之,字下贤,是中晚唐时期以撰写传奇小说而闻名的文人,现存有《沈下贤集》一部。其中多记述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重要事件,从时间上判断,其记载比《新唐书》、《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史书更早,可以补订有关唐代史料的讹舛。要发掘这部文集的重要价值,就应该对沈亚之本人及此文集进行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沈亚之;《沈下贤集》;生平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2
  
  沈亚之大约生活于中晚唐大历至太和时期。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进士及第。[1]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为柏耆判官并随之宣慰德州。柏耆被罢,亚之亦被贬为南康尉。[2]现仅有作者的文集存世(《沈下贤集》,四部丛刊本),全书共有12卷,体裁有诗赋、杂著、书、厅记、序、祭文、墓志、表、状、策问对等,共106篇(首)。万曼在《唐集叙录》中也记载这部集子的卷数从8卷到12卷不等,“而今所传者皆十二卷本,其祖本则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所著录的元祐刊本也”。[3]对于这部文集早先贤进行整理研究,1912年,鲁迅先生以谢氏小草斋本为底本对它进行过校勘工作。1999年,陈建根先生以鲁迅所校本为底本进行重校,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文皆以陈建根先生的重校本为引用来源。沈下贤能文工诗,善撰传奇,李贺称他“吴兴才人”,李商隐、杜牧等人也对其非常推重,二人都有《拟沈下贤》等诗作留世。(见《四库总目提要》)
  沈亚之诗文名重当时,可传世诗并不多(仅18首),他曾在韩愈门下游学十余年,(卷九《送韩北渚赴江西序》) ,故他的诗以“沈下贤体”著称。李商隐《拟沈下贤》载:“千二百轻鸾,春衫痩着宽,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帯火遗金斗,兼珠碎玉盘,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6]作者和元稹也有酬答唱诗,文集卷一《春词酬元微之》载:“黄莺啼时春日高,红芳发尽井边桃。美人手暖裁衣易,片片轻花落剪刀。”亚之的传奇被后人称之为显崛,认为其水准介于刘蜕和孙樵中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50)这其中也有批评的声音,如: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卷一中记载:“唐人叙述奇遇,如后土夫人事托之韦郎;无双事托之仙客;莺莺事虽元稹自叙,犹借张生为名。惟沈下贤《秦梦记》、牛僧孺《周秦行记》、李群玉《黄陵庙》诗,皆揽归其身,名检扫地矣。”[7]
  亚之记述有史家之风,这是有家学继承的,他的家族中从祖父辈即以写史之笔来写小说。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中考证,卷一中所记载《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中的八叔乃其叔父沈传师。传师的父亲既济精于写史,曾在史馆撰修十卷本的《建中实录》[2](卷149《沈既济传》P4037),其传奇小说《枕中记》也被认为是有良史之才。[8]而传师也曾参与撰写《顺宗实录》五卷、《宪宗实录》四十卷[4]( 卷58《艺文志二》P1607)可见沈氏一族工于史笔,又擅传奇。亚之亦受影响,其传奇文章尤精,叙事文章亦被时人认为有史家之才,亚之也以此自负。如:卷六《杭州场壁记》云“或谓亚之学史,词无苟,用是記焉”;卷三《旌故平卢军节士》云“故悉以论著,将请于史氏云”;卷三《万胜岗新城录》云“时某客寿春,得详其语而书之,以备史听”。由于亚之祖、叔皆为史馆修撰,故亚之和一些史馆学士关系密切,卷一《古山水嶂赋》、卷二《为人撰乞巧文》皆题为“和史馆陈学士作”。
  关于沈亚之的籍贯问题,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辩证》卷二十中已经辨明,傅璇琮在《唐才子传校笺》卷六中亦有详证。他们都认为沈氏是吴兴人,而非长安人,并指摘持“长安说”者的错误,但都没有看到持此观点者的真正错误所在。从集子中诚然可以得出沈氏是吴兴人的观点,但《晁志》、《陈志》、《新唐书》以及后来的四库馆臣们为何持“长安说”呢?从卷十一为其妾作《卢金兰墓志》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卢金兰字昭华,本亦良家子,家长安中。……年自十五归于沈,居二年从沈东南浮水行吴越之间,从七年乃还都。又二年沈复东南,而昭华止京师不得随,病且逝。从沈凡十一年,年二十六。生男一人,女一人,葬于城南尹村原之下。”而卷七《与李给事荐士书》(十年春作):“新及第进士沈亚之再拜稽首给事(阁下),……往者五年,亚之以进士入贡至京师”,文中说“往者五年,亚之以进士入贡至京师”之日即是卢氏墓志中所记载“从七年乃还都”之时。文中说“往者五年”,即元和五年。由此上推七年,乃贞元十九年,再上推两年,即贞元十七年娶卢氏。
  沈亚之从贞元十九年开始“东南浮水行吴越之间”,到元和五年回到长安,那么贞元十九年以前他在哪里生活?卷九《别权武序》云:“(亚之)生于汧陇之阳,长而西望秦原。”汧指汧水,陇指陇山。按《元和郡县志》卷二记载,关内道辖京兆、华州、同州、陇州、凤翔,治所在汧阳,长安即属于关内道辖区。贞元十九年之前,他的活动区域应在陇州至长安一带,并在贞元十七年娶长安女子卢氏。此时卢氏十五岁,因卷十二有《祭故室姚氏文》,金兰为妾,则亚之的年龄应该大于金兰,故亚之生年最迟不得晚于贞元初年。亚之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长安度过的,所以后人目为长安人。沈氏为吴兴大族,亚之的父亲或在陇州一带做过地方官,故亚之说自己生于汧陇之阳,但集子中未见言及其父,盖其父官位卑微。故其籍贯为吴兴,成长于长安。
  关于沈亚之生卒年,文献资料尚无具体记载。张全恭、李剑国、张清华三人曾据《沈下贤集》进行过考证,然而结果颇异,众说纷纭。对于亚之生年,李剑国认为生于大历十四年,张清华则认为是贞元元年,张全恭则认为亚之生于建中二年至贞元元年之间。
  李剑国认为卢金兰逝于元和九年,因为卷十一《卢金兰墓志》作于元和九年,然后文中说:“时若亚之以二十五岁计,当生于大历十四年。”此属臆测,为何不以二十岁计或三十岁计?故李先生之说值得商榷。
  张清华在考证亚之生年时,写道:“据现存亚之诗文有元和二、三、四几年间写的《夏平》、《李绅》、《移佛记》、《韦妇墓志铭》等文,手笔相当成熟,不似少作。从杭州报恩寺长老与乡闾父子请亚之写《移佛记》碑文的口气看,他在苏杭、吴兴一带已享有较高文名,被誉之为‘吴兴文人’。据此推断,元和二年,亚之当有二十余岁。长庆三年冬,亚之与姚合、贾岛、朱庆余、无可、马戴诸友为将赴江西崔群幕府的韩湘送行,各有七律一首,亚之为之序。他们的年庚当不会相差太远。姚合生于大历十年(775),时四十八岁;贾岛生于大历十四年(779),时四十四岁;李贺生于贞元六年(790),时三十一岁;庞严生于贞元七年(791),时年三十岁,皆亚之好友。亚之《送杜憓序》说他与鲍溶在扬州论诗时称杜憓兄弟为后生,而憓时已二十岁,其兄二十多岁,时在元和十年(815),按此情况推断亚之中进士的元和十年已逾三十岁。他的年龄比姚合、贾岛小,比李贺、庞严大,约生于贞元元年(785)。”上文已考亚之生年最迟不得晚于贞元初年,与张先生的结论相合,然张先生的论据却值得商榷,就是李贺的年龄问题。虽然学术界对此多有不同意见,但朱自清先生的“二十七岁”说几成定论,即李贺生于贞元六年,卒于元和十一年。何况本集亦有记载,卷九《序诗送李胶秀才》:“余故友李贺,善择南北朝乐府故词,其所赋不多怨郁凄艳之巧,诚以盖古排今,使为词者莫得偶矣,惜乎其终亦不备声弦唱。贺名溢天下,年二十七,官卒供奉常。由是后学争踵贺,相与缀裁其字句以媒取价。”且以贞元六年计算,至长庆三年冬为韩湘送行,李贺若在世当已三十三岁,怎么会是三十一岁?对于姚合的生年,陈尚君先生在《唐才子传校笺》卷五(第五册)中用《姚品墓志》详证其生于建中二年,驳斥了大历十四年和大历十年的说法。
  张全恭先生对于亚之生年是这样叙述的:“(亚之)约生于七八一至七八五,唐建中二年至贞元元年间?按亚之贞元十七年(八0一)娶妾卢金兰(考评详下),是时卢年十五,计生于贞元三年,亚之应最少比金兰长三年或五年。如所度不差,则亚之约生于建中三年至贞元年间(七八二——七八五)?”张先生对于亚之的年龄亦属猜测,而非定论。
  对于亚之卒年,亦有不同观点。张全恭先生认为是大和五年,文中曰:“大和五年为郢州掾,后卒于郢州。”李剑国先生认为是大和六年,其原文曰:“大和六年(832):病卒。卷二《祝樠木神文(并序)》云‘谪掾秋病,偃于汉之阳’。此文当作于大和五年或稍后,此后亚之事迹不闻,疑已病故。姑定为此年。”张清华则认为亚之卒于大和末,其原文曰:“大和五年后再没有文献记录他的活动,也没有发现他有标明的诗文。据此推断他在郢州不会太久就去逝了。故暂定亚之卒于大和末,活了50岁左右。”从集子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大和五年十月十五日以后,就没有亚之的活动记录了,故亚之盖卒于大和五年。李剑国先生云大和六年亦可,但张清华先生云亚之卒于大和末,“大和”这个年号共使用了九年,五年以后就不见亚之的活动记录了,则亚之盖卒于大和中,故“大和末”一说略显牵强。
  沈亚之约生于贞元初年,卒于大和中期,基本活跃于唐德宗至宪宗时期的历史舞台。其世居吴兴,乃吴兴旺族,然其本人却长期活动于国都长安,以至使后人误以为其为长安人。他与时代名流酬诗唱答,被称为“吴兴才人”,其诗歌亦别具一格,被诗人称之“沈下贤体”。
  
  参考文献:
  [1](清)徐松.登科记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后晋)刘煦.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万曼.唐集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五代)王定保.唐摭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卷三[A].四部丛刊初编本.
  [7](宋)刘克庄.后村诗话[A].北京:中华书局,1983.
  [8](唐)李肇.唐国史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其他文献
摘要: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对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构成的介绍,并分析该行业的现状,最后提出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平衡;诚信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1    房地产中介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行业,特别是国家将房地产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支
期刊
摘要:安居乐业一直中国人民的传统观念,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一段时间以来房价的过快上涨使得这个民生理想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从法律的高度规定和保障公民住房的基本权利,这在群众为高房价所苦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期待。但是目前对于住房保障法中存在的个别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居住权;保障性住房;住房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行人闯红灯过马路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了几个法理学问题。首先将过马路的行人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别,并对不同类别的人的行为分别进行分析,之后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法律信仰的生成,既要有刚性训化,也要有柔性培育;二是当法与人们的事实习惯相悖时,通过制度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保证法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制度;事实习惯  中图分类号: D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
期刊
摘要: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的现实问题已成为我国和谐经济发展的一大影响因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经济法,让人们从经济法的角度去透视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而达到以经济法对企业行为进行规制的目的,以此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双赢,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经济法;考量  中图
期刊
摘要:间接正犯是利用他人实现犯罪的情况,间接正犯之所以是正犯,是因为利用人假借他人之手实现了自己的犯罪目的,完全具备正犯的实行行为性。间接正犯的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其中对于以身份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能否成立间接正犯,则应该区别对待。  关键词:间接正犯;利用人;被利用人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2    间接正犯是指将他人作为工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也为美术教学方式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性。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论述了进行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有利因素.以及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发展变化。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其在教学中的种种优势正等待广大教师去不断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美术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
期刊
摘要:钢琴教学是中学生音乐素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钢琴教学结合起来能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之上形成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从而形成全面发展的中学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中学課堂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钢琴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
期刊
摘要:聋哑大学生由于生理的特殊性,必然对其心理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关注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注重对他们的特殊教育方式,尤其是思想教育,应不断改进策略,既能清除聋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又能培养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聋哑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2    聋哑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我国特
期刊
摘要:“意境”是中国艺术特有的词汇,什么是意境?宗白华先生在他著名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写道: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2)因人群存在共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关键词:意境;艺术境界;审美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网络传播都是靠语言来完成的,而网络也将语言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之语言规划的视角解析网络语言的现状和前景,并试图在当前语言规划大环境下找到适合网络语言发展的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一、引言  2010年11月15日,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