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应对措施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或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目前,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恶劣。学生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演变为校园暴力事件,给学生身心造成了极大地伤害。针对此问题,着力分析校园欺凌的成因及确定教育方向,尽可能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鼓舞信心;理解;自信;友善
  2019年5月10日9时16分许,上饶市第五小学内发生持刀伤人案件。嫌疑人王某建该校学生家长,因其女儿与受害学生刘某宸发生纠纷,最后女生家长持刀将三年级刘某宸刺伤,后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尽管媒体上从未缺少恃强凌弱的报道,但是这次震撼了我的心灵。小学生的恃强凌弱校园欺凌必须引起重视。
  校园欺凌一直都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讨论,同学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到最后造成恶劣影响,其成因究竟是什么。由此事件,回忆起我遇到的类似的经历:班级中有一个成绩不太好、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小美。其所在的小组的另一名同学经常叫其绰号嘲笑。有一次发生肢体冲突,造成小美眼上方受伤,协商不成最终上诉法院解决。另外一个类似的事件是班级内有家长反映孩子不愿来学校上学,老师耐心和学生交流,原来该生在校上厕所时被其他同学关在厕所单间内不让其出来,导致孩子不愿来学校上学。
  由此可见,类似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少见。所谓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形成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受欺凌者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怯懦,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当其被欺凌时,因胆小、不善于表达而被欺凌者当做没有阻碍,导致欺凌事件逐渐恶化。而有些欺凌者在成长过程自身曾经就是被欺凌的对象,或者曾经受到过家庭暴力。正是因为有类似的经历,才使得欺凌者通过欺负弱小者来弥补其之前收到过的伤害。欺凌者的性格往往是欺凌事件发生的主导因素。
  作为学校,要适当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尽早预防,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校园欺凌的危害:1、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受害者身上,施暴者的身心同样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对受害者,有可能导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逃避人群,孤僻,偏激。对施暴者,有可能导致其形成反社会人格,走上犯罪道路。
  2、破坏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如果这种校园欺凌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我们的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为预防校园欺凌老师们应采取的措施。校园欺凌以预防为主。
  1、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挫折。世界各地的校园欺凌中,最最常见的都是辱骂和捉弄,或许这是因为它简而易行又程度较轻,容易发生在欺凌的初期阶段(图1)。
  有专家指出“欺凌方的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抱有某种失意挫败感。孩子们在收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后产生的挫败感越强,实施欺凌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师更应该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挫折;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处理挫折的方法,将阻力化为成长的动力。
  2、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到校园欺凌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认为校园欺凌只是同学之间的玩笑或者矛盾,才导致欺凌事件的经常发生。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法律知识,严肃处理不良行为,对学生形成震慑力,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预防校园欺凌身为老师我们自己要积极做到:要認真对待恃强凌弱行为,相信孩子说的是事实,以及孩子需要帮助。
  作为一名教师,立德树人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当发生了欺凌事情,教师要明确从心理层面来说,受害学生和施暴学生都是受害者,或多或少在心里层面都存在缺陷,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心里疏导,能塑造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完整的人格。
  与此同时,家长不能抱着“唯成绩论英雄”的态度,应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底线意识与道德操守,学会尊重他人。
  教师与家长要引导学生与人友善相处,引导学生要学会宽容。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欺凌现象。宽容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当你发现别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时,应该及时寻求家长、老师甚至警察的帮助,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把校园欺凌化作校园和谐相处,让友善的微笑常挂你的脸上,做一名合格的阳光少年。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主观感情的抒发,自我之“意”的表现。故有“意象艺术”的说法。基于这种主观意识极强烈的审美理念,画家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与思想情感则体现为对幽深渺远、萧疏平淡之境界的追求。而沈周的《东庄图册》却以其对景物描写的客观性及其纯粹的审美之风,在前朝山水画传统的强势之下散发着纯朴、恬静、精美的时代气息,更以其客观、纯美的艺术精神给予后人一种特有的美学价值及审美启示。面对日益西方化的当代
期刊
摘 要:印度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便有了雕刻艺术的雏形,这时期的雕刻艺术还处于矇昧的阶段,但是柬埔寨早期的雕刻艺术却要比印度的雕刻艺术晚许多。造成这样状态的原因是印度的文化起源和形成的时期要比柬埔寨早,尤其是宗教文化的背景,因为在信奉宗教的国家里石头便象征着山神,而早期的人类宗教是对自然的崇拜。柬埔寨的雕塑有记载的雕刻艺术开始是公元1世纪,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更早,但是宗教的传入确
期刊
摘 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中国面在画面的空白地方,题上的一首诗,即题商诗。诗的内容既是咏叹画的意境,也是构成画面的一部分。诗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与有画的部分共同构成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是形式上的统一,诗与画融合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古代很早就有题画诗或是以诗入画,将诗意、诗境转化为画意、画境的作品,以诗写画,以诗文之长补绘画之短,使绘画作品的意境得
期刊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艺术程式几乎可以作为这一时代风格的代名词。时代风格的转换是突破既有的程式而走向新的程式。“程式”是画家对客观世界进行艺术加工、提炼、强调进而形成的相对规范的形式与结构构成的视觉语汇。它熔铸了情感,传达了画家的内心审美视像,是我们理解、把握中国画的必经途辙。因此,从“程式”这一角度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画家的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建构美术史学意义
期刊
今年全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以活态体验、贴近生活、活动传播为特色开展非遗文化系列活动,将非遗与教育、体验、旅游及艺术鉴赏创新对接,激发民众文化自觉,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传世。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区紧扣主题,精心策划,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精彩纷呈。  一、非
期刊
摘 要: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一直是美术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永恒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得中国画这门传统艺术在与各种文化激荡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传统派现代派融合派等各种形式相互生辉,使中国画的创作出现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关键词:中国画;文人画;西画;继承;创新  一、对传统中国画的再认识  徐悲鸿先生曾经说道:“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住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油画创作过程,探讨油画创作艺术理念与风格化的培养、艺术理念和艺术构建的专属指向作用。独特的艺术构建方式是油画创作理念风格化的载体,是油画创作画面感形成的关键。油画理念专属表现的培养是形成自我形式风格的必要环节,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油画创作表现的深层理解。艺术理念的培养与艺术构建的表达在油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艺术理念;艺术构建;风格化;辨识度  一、创作理念风格化与创
期刊
摘 要:图形创意设计在设计行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人类思维引发的这种图形设计也是多元化的,思维引出的图形创意设计是有着目的性的人类行为,这种思维离不开语言,也离不开设计语境,但从不同角度来认知图形,会相应产生不同的结论。  關键词:思维;创意;图形  一.思维是之于图形设计的一种脑力活动  1.1联想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联想可以分为连带性联想及相似性联想。据调查研究表明,连带性联想有助于
期刊
摘 要:如何塑造国产动画角色造型?必然联系到民族的动画角色造型中去探索,而中国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能够提供本民族原创性的动画造型元素。木偶,泥塑,面塑,石雕等民间立体造型都是诞生具有民族性、本土化的动画角色造型的土壤,它们根植于民间,潜藏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当中,代表了文化传统的基因,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念,人文思想。伴随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这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因此对于动画创作者
期刊
天空飘着温润的细雨,波光粼粼的大运河缓缓流淌,带着斗笠的渔人划着小船从远方绮丽的晚霞中悠然归来。弯弯的石拱桥彩虹一般耸立河岸,坚厚的石壁暗生细细的青苔。白鹭长鸣,从青色的水塘里跃起,直插入云霄。鱼翔浅底,摇头摆尾间或从水草里窜出一串晶莹的水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依恋着沿岸古色古香的亭台建筑,那道不完的缱绻深情也勾住了游子的魂儿。  简单的行囊,奶奶做的粗布鞋,齐耳短发,三天前我来到这“江北水乡”——
期刊